一起答

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测试题(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材料中这位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不定项选择题]

    • A.班主任方方面面给安排妥当,学生当家做主的愿望不能实现,必然使他们的热情降低
    • B.班主任只有在班级管理中少一些包办,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C.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少一些压制,多给学生一些民主
    • D.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少一些否定,多给学生一些肯定
  2. 去年,学校领导分配我做一个全校倒数的四年级的班主任。愉快地接受任务后,我发现该班三年级时班主任自己安排的班长陈明同学并不受学生欢迎。调查了解之后发现,该同学对老师和同学耍两幅面孔。老师不在教室时用教棒敲桌子,用教棒打人,经常闹得教室里哄堂大笑。而老师在时,则十分顺从。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我决定采用学生自荐、民主选取的方法竞选班长。经过自荐、演讲、全体同学民意测评等竞选程序后,班上的“调皮大王”唐静被大家一致推选为班长。他上任后,一改调皮大王的形象,带领全班同学拧成一股绳,班级各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班级秩序井然。学期结束时,我班被评为学校“优秀班级”。

    你是否赞成这位老师的做法?(  )[单选题]

    • A.赞成
    • B.不赞成
  3. 这种教学模式有何弊端?(  )[不定项选择题]

    • A.重认知轻情感
    • B.重教书轻育人
    • C.重结论轻过程
    • D.易忽视学生的均衡发展
  4.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作用。(  )

    • 正确
    • 错误
  5. 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道:“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了。这可是我上中学以来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真诚地对您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

    该材料所反映的是哪种课程教学模式?(  )[单选题]

    • A.传统课程教学模式
    • B.现代课程教学模式
  6. 教师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是教师教育权的体现。(  )

    • 正确
    • 错误
  7. 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具有指导作用。(  )

    • 正确
    • 错误
  8. 物质资本是现代经济中更具有关键性的要素。(  )

    • 正确
    • 错误
  9. 智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文化。(  )

    • 正确
    • 错误
  10. 环境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

    • 正确
    • 错误
  11. 没有人,也就没有社会的生机和发展。(  )

    • 正确
    • 错误
  12. 德育目标的客观性主要是指德育目标从其内容和产生来说是客观的。(  )

    • 正确
    • 错误
  13. 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 正确
    • 错误
  14.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

    • 正确
    • 错误
  15. 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  )

    • 正确
    • 错误
  16. 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

    • 正确
    • 错误
  17.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对于任何学科来说,教学过程有固定的程式。(  )

    • 正确
    • 错误
  18.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因论的典型代表。(  )

    • 正确
    • 错误
  19. 在实际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  )

    • 正确
    • 错误
  20. 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是指(  )。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 D.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1. 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 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22. 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

    •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 B.教育的世俗化
    • 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 D.教育的终身化
    •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3. 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24. 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

    • A.提问方式
    • B.程序学习方式
    • C.小组学习方式
    • D.研究方式
    • E.讨论方式
  25. 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有(  )。

    • A.《教师资格条例》
    • B.《教育法》
    • C.《宪法》
    • D.《教师法》
    •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26. 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

    •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27. 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表现在(  )。

    • A.设置目的上的不同,育人与盈利之别
    • B.手段不同
    • C.与政府关系不同
    • D.产出不同
    • E.“生产”过程及内容不同
  28. 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

    • A.科学性原则
    • B.民主性原则
    • C.自觉性原则
    • D.整体性原则
  29.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创造性
    • D.劳动方式个体性
  30.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

    • A.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 C.学校即社会
    •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 E.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
  31. 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

    • A.导入、详述和汇总
    • B.导入、分析和汇总
    • C.分析、详述和总结
    • D.分析、质疑和总结
  32.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 A.学校
    • B.教师
    • C.教育内容
    • D.学生
  33.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 A.动力
    • B.动机
    • C.条件
    • D.基础
  34.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识。

    • A.实用主义教育学
    • B.制度教育学
    • C.实验教育学
    •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35. 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 A.威尔逊
    • B.格塞尔
    • C.华生
    • D.洛克
  36. 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 A.教师职业的出现
    •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 C.教育立法的规定
    •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37. 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互补性
    • D.个别差异性
  38. 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

    • A.原始社会
    • B.奴隶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社会
  39. 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 A.陈述式
    • B.列举式
    • C.概括式
    • D.二维图表式
  40.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 A.重要力量
    • B.主要力最
    • C.内部动力
    • D.外部动力
  41.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 B.社会环境的要求
    • C.教育要求的内化
    •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43. 由卢扎诺夫创立的(  )注重强化联想,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与无意识功能统一,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有效的更多的信息。

    •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 B.发现法
    • C.探究法
    • D.暗示教学法
  44.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

    • A.教育
    • B.教学
    • C.德育
    • D.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