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4)
- 
				
如何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应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
 - 
				
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 
				
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 
				
课程评价
 - 
				
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 
				
教学原则
 - 
				
分科课程
 - 
				
教学组织形式
 -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__________。
 -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
 -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
 -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
 -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
 -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__________。
 - 
				
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________。
 -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______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__________学校教育。
 - 
				
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__________、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包括:阶级性、__________、专制性、刻板性、__________。
 -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
- A.目标评价模式
 -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C.CIPP评价模式
 - D.CSE评价模式
 - E.赞赏评价模式
 
 - 
				
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
-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 
				
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E.循序渐进原则
 
 -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 )决定的。
- A.工作性质
 - B.工作任务
 - C.教育法规
 -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 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 
				
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 A.提出教学目的
 - B.选择教学方法
 - C.涉及教学进程
 - D.规划板书内容
 
 -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
- A.感知运算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E.抽象运算阶段
 
 - 
				
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 A.精神本位论
 - B.社会本位论
 - C.神学本位论
 - D.个人本位论
 
 -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 A.终身教育
 - B.普通教育
 - C.职业教育
 - D.义务教育
 
 - 
				
“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 B.巩固性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循序渐进的原则
 
 - 
				
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 A.注意力
 - B.观察力
 - C.思维力
 - D.想象力
 
 - 
				
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
- A.《论语》
 - B.《大学》
 - C.《孟子》
 - D.《学记》
 
 - 
				
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
- A.德育
 - B.智育
 - C.美育
 - D.体育
 
 - 
				
(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 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 C.《民主主义与教育》
 - D.《康德论教育》
 
 - 
				
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 A.马卡连柯
 - B.加里宁
 - C.乌申斯基
 - D.赞可夫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 A.遗传因素
 - B.环境因素
 - C.学校教育
 - D.个体因素
 
 -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 A.课程是知识
 - B.课程是经验
 - C.课程是活动
 - D.课程是项目
 
 - 
				
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 A.凯洛夫
 - B.赞可夫
 - C.布鲁纳
 - D.维果斯基
 
 - 
				
泰勒采用的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是( )。
- A.陈述式
 - B.例举式
 - C.概括式
 - D.二维图表式
 
 -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遗传素质
 - B.环境
 - C.个体主观能动性
 - D.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