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4)
-
第 40 题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
第 38 题 一节好课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
第 39 题 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这诸多的恩惠中,让人感受最直接、最深切、最强烈的首推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教诲之恩,对于父母、师长,无论如何回报,也难以答谢其深恩厚爱于万一。
试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中小学家庭教育的实然和应然。
-
第 36 题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
第 37 题 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
第 35 题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
第 33 题 陶冶法
-
第 34 题 发展个性
-
第 31 题 班级目标管理
-
第 30 题 德育方法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__________方式。
-
第 32 题 遗传决定论
-
第 28 题 __________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
第 29 题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__________。
-
第 27 题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__________提出的,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
-
第 24 题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_____。
-
第 26 题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以及一定的__________活动节律。
-
第 22 题 _________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
第 23 题 人的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__________。
-
第 19 题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来实现。
-
第 21 题 __________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
第 20 题 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 )。
-
第 18 题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 A.遗传素质
- B.环境
- C.学校教育
- D.社会活动
- E.生产劳动
-
第 17 题 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
- 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 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
- C.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 D.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
- E.教育自由化
-
第 15 题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 A.潜在性
- B.现实性
- C.特殊性
- D.可塑性
-
第 16 题 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
- A.男女性别差异
-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
第 14 题 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
第 13 题 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沦语》
- B.《学记》
- C.《礼记》
- D.《论演说家的教育》
-
第 12 题 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是( )。
- A.国家课程
- B.学校课程
- C.地方课程
- D.拓展课程
-
第 11 题 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 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 B.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 C.“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 D.“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
第 9 题 ( )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 A.分支学制
- B.多轨学制
- C.单轨学制
- D.双轨学制
-
第 10 题 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教育技巧。
- A.教育理论
- B.教育手段
- C.教育思想
- D.思想品质
-
第 7 题 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 A.导向性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直观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第 8 题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 B.培育“四有”新人
- C.促进社会的发展
-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
第 5 题 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 A.注意力
- B.观察力
- C.思维力
- D.想象力
-
第 6 题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 A.生产力
- B.科学技术
- C.文化
- D.政治经济制度
-
第 4 题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 A.管理能力
- B.控制能力
- C.教育能力
- D.研究能力
-
第 2 题 下列哪一方法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
- 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
- B.互访
- C.家长会
- D.家长委员会
-
第 3 题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孔子
- B.荀子
- C.孟子
- D.墨子
-
第 1 题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