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标准全真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结合案例,对于放任式的班主任领导方式,下列哪项与之最切合?( ) 

    • A.整碗倒掉 
    • B.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 C.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 D.就这样 
  2.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包括( )。 

    • A.权威式 
    • B.民主式 
    • C.放任式 
    • D.溺爱式 
  3. 我国现代学生观包括( )。 

    • A.学生是独立的人 
    • B.学生是发展的人 
    • C.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 D.学生是责权主体 
  4. “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是谁提出的?( ) 

    • A.霍顿 
    • B.洛克 
    • C.华生 
    • D.格赛尔 
  5.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一碗米中有几粒稻子,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可能有几种处理方法: 

    1.整碗倒掉; 

    2.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3.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4.就这样。 

    如案例所示,你会选择( )。 

    • A.整碗倒掉 
    • B.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 C.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 D.就这样 
  6. 该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 

    • A.即使是天才,不学习也成不了大器 
    • B.遗传只为人的发展提供前提 
    • C.学校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 D.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 )对于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 B.环境
    • C.学校教育
    • D.主观能动性
  8.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 A.遗传 
    • B.环境 
    • C.学校教育 
    • D.主观能动性 
  9.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 ) 

    • 正确
    • 错误
  10.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 ( ) 

    • 正确
    • 错误
  11.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 ) 

    • 正确
    • 错误
  12.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 ) 

    • 正确
    • 错误
  13. 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 ) 

    • 正确
    • 错误
  14. 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 ) 

    • 正确
    • 错误
  15. 因学生犯有一定的过失,学校可以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 ) 

    • 正确
    • 错误
  16. 基础型课程不必有严格的考试。 ( ) 

    • 正确
    • 错误
  17. 教育目的是高度概括的、总体的,是很抽象的。 ( ) 

    • 正确
    • 错误
  18. 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传输过程。 ( ) 

    • 正确
    • 错误
  19. 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 正确
    • 错误
  20. “师道尊严”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 

    • 正确
    • 错误
  21.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味着均衡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22. 遗传素质可以决定人的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23. 我国在西周以后就建立了典型的“以吏为师”的官学体系。 ( ) 

    • 正确
    • 错误
  24.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 ) 

    • 正确
    • 错误
  25. 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 ) 

    • 正确
    • 错误
  26. 教育是人类社会和动物界共有的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 ) 

    • 正确
    • 错误
  27.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方法较严厉。 ( ) 

    • 正确
    • 错误
  28.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尔》宣扬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 

    • 正确
    • 错误
  29. 多伊奇将目标奖励结构划分为( )。 

    • A.合作 
    • B.竞争 
    • C.个人主义 
    • D.内在 
    • E.外在 
  30. 关于讲授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 B.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 C.注意启发 
    • D.讲究语言艺术 
    • E.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31. 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 

    • A.相对性评价 
    • B.诊断性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绝对性评价 
    • E.总结性评价 
  32.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 

    • A.政治教育 
    • B.思想教育 
    • C.道德教育 
    • D.知识教育 
    • E.心理健康教育 
  33.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 

    • A.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 B.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 C.影响教育的内容 
    • D.影响教育的质量 
    • E.影响教育方法和手段 
  34.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 

    • A.层次性 
    • B.综合性 
    • C.可操作性 
    • D.灵活性 
    • E.计划性 
  35.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 B.社会价值取向 
    •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D.学生的学习目标 
    • E.教师的教学目标 
  36. 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 

    • A.严格要求 
    • B.培养舆论 
    • C.耐心引导 
    • D.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 E.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37. 探究研讨法突出的教学特点表现在( )。 

    • A.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 
    • B.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 
    • C.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 D.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 
    • E.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38.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 

    • A.教学科目的设置 
    • B.学科顺序 
    • C.课时分配 
    • D.学年编制 
    • E.学周安排 
  39.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整体性原则 
    • B.可操作性原则 
    • C.迁移性原则 
    • D.合理性原则 
    • E.生理适宜原则 
  40. 教育目的的评价内容主要有( )。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和效益 
    • B.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 C.学生的学习质量 
    • D.教师的教学质量 
    • E.教育方法的选择 
  41. 下列属于教师中心论的代表是( )。 

    • A.赫尔巴特 
    • B.卢梭 
    • C.杜威 
    • D.凯洛夫 
    • E.华生 
  42.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 

    • A.人身自由权 
    • B.人格尊严权 
    • C.身心健康权 
    • D.隐私权 
    • E.受教育权 
  43. 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 

    • A.苏格拉底 
    • B.昆体良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 E.夸美纽斯 
  44. 下列法律中,专门对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作了规定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5. 按教学的任务划分,课的类型有( )。 

    • A.谈话法 
    • B.复习课 
    • C.单一课 
    • D.综合课 
    • E.讲授课 
  46. 下列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描述正确的是( )。 

    • A.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 B.提倡启发式 
    • C.重视因材施教 
    • D.主张“有教无类” 
    • E.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47. 教学中运用巩固性原则要注意( )。 

    • A.准备好问题 
    • 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 C.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 D.善于启发诱导 
    • 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 
  48.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 

    • A.学校校园文化 
    • B.学校教师文化 
    • C.学校制度文化 
    • D.学校物质文化 
  49. 学校美育的实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 A.艺术美育 
    • B.自然美育 
    • C.社会美育 
    • D.教育美育 
    • E.形态美育 
  50.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 A.德育意义 
    • B.德育内容 
    • C.德育目标 
    • D.德育任务 
  5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社会活动 
  52. 素质教育是促进( )的教育。 

    • A.个性发展 
    • B.认识发展 
    • C.情感发展 
    • D.意志发展 
  53. 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 A.讲授法 
    • B.谈话法 
    • C.讨论法 
    • D.实验法 
  5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为重点的教育。 

    • A.聪明的头脑 
    • B.健康的体魄 
    • C.高尚的道德 
    • D.创新精神 
  55. 由于影响课程计划的因素有许多,因此,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模式是( )。 

    • A.目标评价模式 
    •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C.CIPP评价模式 
    • D.社会模仿模式 
  56. 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这是( )课程观的观点。 

    • A.人文主义 
    • B.科学主义 
    • C.知识本位 
    • D.能力本位 
  57.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的关系。 

    • A.授受 
    • B.民主平等 
    • C.相互促进 
    • D.依附 
  58. 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 

    • A.命题 
    • B.监考 
    • C.阅卷 
    • D.公布答案 
  59. 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的是( )。 

    • A.课外活动 
    • B.公益活动 
    • C.团队活动 
    • D.教学 
  60. 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 

    • A.全体教师 
    • B.全体学生 
    • C.全体社会成员 
    • D.全部个性 
  61.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 
    • B.分组教学 
    • C.现场教学 
    • D.复式教学 
  62. 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有极大的关系。 

    • A.设计 
    • B.安排 
    • C.认识 
    • D.设想 
  63. 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 

    • A.课文 
    • B.习题 
    • C.目录 
    • D.图表 
  64.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 A.顺序性 
    • B.互补性 
    • C.阶段性 
    • D.不平衡性 
  65.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 A.示范者角色 
    • B.授业解惑者角色 
    • C.传道者角色 
    • D.研究者角色 
  66. 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 )教学原则相一致。 

    • A.学不躐等 
    • B.长善救失 
    • C.学而时习之 
    •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67. 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 )来进行划分的。 

    • A.课程功能的角度 
    • B.教育阶段的作用 
    • 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 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68. 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 
    • B.政治制度 
    • C.文化 
    • D.科技 
  69. 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的是( )。 

    • A.突出道德争端 
    • B.询问“为什么”的问题 
    • C.澄清与总结 
    • D.使情境复杂化 
  70.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巩固知识 
    • B.领会知识 
    • C.运用知识 
    • D.检查知识 
  71. 在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 )。 

    • A.教育目的 
    • B.课程目标 
    • C.培养目标 
    • D.教学目标 
  72.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的原则。 

    • A.以社会实践为主 
    • B.以课外活动为主 
    • C.以上课为主 
    • D.以家庭教育为主 
  73.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为( )。 

    • A.实验法 
    • B.讲授法 
    • C.讨论法 
    • D.演示法 
  74. 学科专家的建议是确定( )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 A.教育目的 
    • B.培养目标 
    • C.课程目标 
    • D.教学目标 
  75. 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 A.杜威 
    • B.斯塔弗尔比姆 
    • C.泰勒 
    • D.裴斯泰洛齐 
  76. 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 

    • A.制定课程标准 
    • B.制定教学计划 
    • C.课程设计 
    • D.明确培养目标 
  77. 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孔子 
    • B.子 
    • C.孟子 
    • D.老子 
  78. 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活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活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 

    • A.福勒 
    • B.费斯勒 
    • C.赫尔巴特 
    • D.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