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A级》命题预测试卷(5)
-
试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
论述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
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
简述教育是怎样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
-
青少年的合法权利有哪些?
-
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
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
-
教育
-
教学组织形式
-
必修课
-
个体社会化
-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
- A.商品性
- B.生产性
- C.科学性
- D.民主性
- E.发展性
-
杜威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 )
- A.提出疑问阶段
- B.分析阶段
- C.假设阶段
- D.评断阶段
- E.结论阶段
-
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主要因素有( )
- A.认知经验要素
- B.道德经验要素
- C.审美经验因素
- D.健身经验要素
- E.娱乐经验要素
-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这是因为( )
- A.劳动任务复杂
- B.劳动对象复杂
- C.综合运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 D.体力劳动过度
- E.瞒力劳动讨度
-
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教育好的方面的有( )
- A.教育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 B.提倡班级授课制
- C.注重传播系统的科学知识
- D.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 E.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外教育
-
德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是培养人的( )
- A.品德的活动
- B.美感的活动
- C.情感的活动
- D.意志的活动
-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
- A.他人教育
- B.学校教育
- C.父母教育
- D.自我教育
-
学生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期的阶段是( )
- A.小学阶段
- B.初中阶段
- C.高中阶段
- D.大学阶段
-
扬雄在《法言?学行》中说“行者,人之模范”,说明了教师劳动哪一个方面的特点?( )
- A.强烈的示范性
- B.独特的创造性
- C.劳动的协作性
- D.劳动量的隐含性
-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这是学习方法指导的( )
- A.目标
- B.内容
- C.过程
- D.原则
-
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的( )
- A.中介
- B.基础
- C.过渡
- D.指挥员
-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个别差异性
-
“运球上篮”是属于( )
- A.智力技能
- B.动作技能
- C.抽象技能
- D.形象技能
-
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是( )
- A.陶冶
- B.惩罚
- C.人格感化
- D.说服教育
-
师生间的相互态度表现为教师以领导者自居,学生采取服从态度。这属于师生关系类型中的( )
- A.民主型
- B.依赖型
- C.对立型
- D.自由放任型
-
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源于( )
- A.奥苏贝尔
- B.布鲁纳
- C.皮亚杰
- D.杜威
-
“教育实际干了什么”是( )
- A.教育效应
- B.教育目的
- C.教育内容
- D.教育过程
-
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是( )
- A.文化素质
- B.审美素质
- C.心理素质
- D.生理素质
-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属于( )
- A.知识学习
- B.技能学习
- C.品德学习
- D.能力学习
-
学校微观环境对于学生个体具有重要影响。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这种影响的是( )
- A.同伴影响
- B.花盆效应
- C.期待效应
- D.教学成效
-
“身教终于言传”是说明育人过程中( )
- A.锻炼的重要性
- B.说服教育的重要性
- C.修养的重要性
- D.榜样和示范的重要性
-
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个别差异性
-
在下列教学方法中,以陶冶为主的方法是( )
- A.讨论法
- B.参观法
- C.实验法
- D.情景教学法
-
李林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按《中学生守则》办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上课不再迟到了。可是冬天天一冷,李林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又迟到了。所以,对李林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重点在于提高其( )
- A.道德认识水平
- B.道德行为水平
- C.道德意志水平
- D.道德情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