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冲刺试卷(6)
- 
				
“几年前,有一个美国教育家考察团到我国某地考察中学的科学教育,在当地一所重点中学的课堂里.他们听了一位特级物理教师执教的公开课。这位教师开始上课时即制定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过程根据目标展开,非常流畅。尤其是学生那对答如流的表现。以及教师对课堂时间分秒不差的准确把握,令陪同听课的一些领导和教师都非常自豪。但是,课结束之后,美国考察团的成员们却流露出疑惑的神情,他们坦率地提出:既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准确元误地回答,那么学生上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呢?¨……”
你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吗?为什么?请运用教学理论进行分析。
 - 
				
什么是课程设计?它具有哪些意义?
 - 
				
请结合你的教育体验,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的认识。
 - 
				
简述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
 -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 
				
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几个阶段。
 - 
				
课程目标是指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__________性。
 - 
				
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__________。
 -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__________》为标志。
 - 
				
20世纪以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是教育的__________。
 -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________(人名)。
 - 
				
学生的品德是由__________四个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
 -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强制性、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特征。
 - 
				
前苏联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 童发展的两种水平,既儿童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
 - 
				
我国古代的《学记》中提出“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 A.巩固性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启发性原则
 
 - 
				
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一般程序,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 A.引起学习动机
 - B.领会知识
 - C.巩固和运用知识
 - D.检查知识
 
 - 
				
学生是权力的主体,其享有的法律规定的社会权力包括:__________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力、__________的权力、安全的权力。
 -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主要决定于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 A.管理
 - B.引导
 - C.控制
 - D.交往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 A.环境
 - B.遗传
 - C.成熟
 - D.个体实践活动
 
 - 
				
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能 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 A.陈述式
 - B.例举式
 - C.概括式
 - D.二维图表式
 
 - 
				
以下对教学过程基本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 C.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
 -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 
				
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的是( )
- A.加减评分法
 - B.操行评语法
 - C.模糊综合测评法
 - D.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 )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讲的是( )
- A.教师的传道者角色
 - B.教师的授业、解惑者角色
 - C.教师的示范者角色
 - D.教师的研究者角色
 
 - 
				
以下与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相一致的教学原则是( )
- A.启发性原则
 - B.可接受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循序渐进原则
 
 - 
				
在古代学校中,普遍推行并占主要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班级授课制
 - B.分组教学制
 - C.个别教学制
 - D.道尔顿制
 
 -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和 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是人身心发展的( )
- A.互补性
 - B.不平衡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 
				
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等地,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做( )
- A.班级授课制
 - B.复式教学
 - C.个别教学
 - D.现场教学
 
 -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 )
- A.课程表
 - B.教科书
 - C.学期教学进度
 - D.教学大纲
 
 -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
- A.物质生活水平
 - B.文化发展水平
 - C.教育发展水平
 - D.生产力水平
 
 -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 )
- A.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 B.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D.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 
				
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分别指的是( )
- A.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
 - B.一级课程和三级课程
 - C.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
 - D.二级课程和一级课程
 
 -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 )
- A.情感问题
 - B.价值问题
 - C.意志问题
 - D.个性问题
 
 -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 )
- A.巴甫洛夫
 - B.巴班斯基
 - C.皮亚杰
 - D.维果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