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冲刺试卷(3)
- 
				
有人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授知识,智力的发展是教学无法直接掌控的,而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更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实现。
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评析这一观点。
 - 
				
李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生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
 - 
				
健全的班集体的形成应具有哪些基本标志?
 - 
				
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应具有的特点。
 - 
				
“多元智能”理论对改进学生评价有哪些策略指导意义?
 - 
				
__________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 
				
简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与__________相结合。
 - 
				
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
 -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 成这些任务的需要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 
				
课外辅导是教师帮助和辅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上课的__________。
 - 
				
班主任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和研究学生 __________以及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
 -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是通过发挥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激励作 用和__________作用得以实现的。
 -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1939年由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以 __________为指导,基 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产生过重大影响。
 -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__________学说基础上的。
 - 
				
我国对教师实行的法定职业许可制度是( )
- A.教师聘任制度
 - B.教师职务制度
 - C.教师资格制度
 - D.教师录用制度
 
 - 
				
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
- A.德育
 - B.智育
 - C.美育
 - D.体育
 
 - 
				
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义务,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教 育活动中未尽义务或违反规定,由此造成的后果则应由( )
- A.教师负责
 - B.学校负责
 - C.家长负责
 - D.学生自负
 
 - 
				
实施中学德育的出发点是( )
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
德育目标
德育途径
- A.白板说
 - B.开放式教育
 - C.发生认识论
 - D.多因素作用论
 
 - 
				
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动力问题的认识上,中国古代孟子所持的观点是( )
- A.内发论
 - B.外铄论
 - C.会合论
 -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有的人认为人的心灵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这种观点属于( )
- A.白板说
 - B.开放式教育
 - C.发生认识论
 - D.多因素作用论
 
 -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形成良好的班风
 - B.帮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 C.开展各种活动
 - D.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 )
- A.顺序性和发展性
 - 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
 - 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 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
 
 -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 生的变化结果,称为( )
- A.培养目标
 - B.教育目的
 - C.教学目标
 - D.课程目标
 
 - 
				
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 )
- A.道德形象
 - B.人格形象
 - C.财富形象
 - D.文化形象
 
 - 
				
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这是指古代学校教育特征的( )
- A.道统性
 - B.阶级性
 - C.刻板性
 - D.专制性
 
 -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 A.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 B.导向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疏导原则
 
 - 
				
在教育发展史上。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斯宾塞
 - D.泰勒
 
 - 
				
如果一个测验能够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我们就可以说这一测验具有一定的( )
- A.信度
 - B.效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 
				
少年期在人生的过程中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 )
- A.追求独立倾向期
 - B.自我意识觉醒期
 - C.似懂非懂期
 - D.心理断乳期
 
 - 
				
“泛智教育”的提倡者是( )
- A.洛克
 - B.卢梭
 - C.夸美纽斯
 - D.赫尔巴特
 
 -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识。
- A.实用主义教育学
 - B.制度教育学
 - C.实验教育学
 -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是教育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两种主 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赫尔巴特
 - B.布鲁纳
 - C.杜威
 - D.凯洛夫
 
 -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是指( )
- A.读、写、画
 - B.读、算、画
 - C.读、写、算
 - D.画、写、算
 
 - 
				
在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中,中心环节是( )
- A.运用知识
 - B.引发动机
 - C.巩固知识
 - D.领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