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冲刺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 A.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机会
    • B.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
    • C.采用先个人,后小组,再全班学习等形式的教学策略
    • D.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2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了25%。(2)演讲一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部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来说,都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教师问舜口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这次调查的40%。(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仍是被动地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课的10.7%。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 A.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
    • B.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
    • C.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参与机会少
    • D.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3.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句型1”、“句型2”……今天我们练习一下这些句型。出示句型1师: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这些关键词以句型1造句,大家先在小组里进行练习。(学生按座位以四人为一组开始练习句型,学生各自根据要求,将黑板上的名字说一遍。十分钟后……)师:好,停。XX同学,你来说第一句。……(随机抽取学生逐一汇报练习结果)出示句型2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这位老师旨在运用哪一种学习方式?( )[单选题]

    查看材料

    • A.实践学习
    • B.合作学习
    • C.探究学习
    • D.网络学习
  4. 针对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这位老师应当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 A.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
    • B.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
    • C.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 D.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5. 学校教育是万能的。( )

    • 正确
    • 错误
  6.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教育内容为中介的“教”与“学”活动所借助的各种形式和条件的总和。( )

    • 正确
    • 错误
  7. 教育结构是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

    • 正确
    • 错误
  8. 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 )

    • 正确
    • 错误
  9.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

    • 正确
    • 错误
  10. 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

    • 正确
    • 错误
  11. 教育目的在不同的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 正确
    • 错误
  12.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提法具有时代性。( )

    • 正确
    • 错误
  13. 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

    • 正确
    • 错误
  14. 国家课程是有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于中央级教育机关。( )

    • 正确
    • 错误
  15.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 )

    • 正确
    • 错误
  16. 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

    • 正确
    • 错误
  17. 17世纪捷克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 )

    • 正确
    • 错误
  18.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

    • 正确
    • 错误
  19.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

    • 正确
    • 错误
  20. 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有( )。

    • A.《教师资格条例》
    • B.《教育法》
    • C.《宪法》
    • D.《教师法》
    •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21.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 A.制约教育的结构
    • B.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 C.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 D.决定教育的发展速度
    • E.
  22. 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

    • A.规范
    • B.管理
    • C.控制
    • D.教育
  23. 当今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 A.重知识轻能力
    • B.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
    • C.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唯成绩是论
    • D.制约教学改革,标准固定划一
    • E.以上问题都不是
  24. 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

    • A.政治
    • B.社会
    • C.知识
    • D.儿童
    • E.经济
  25. 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 A.教学目的
    • B.课的具体任务
    • C.学科特点
    • D.教学内容
  26. 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

    • A.科学性原则
    • B.民主性原则
    • C.自觉性原则
    • D.整体性原则
  27. 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内发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

    • A.孟子
    • B.荀子
    • C.威尔逊
    • D.格塞尔
    • E.洛克
  28.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

    • A.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 C.学校即社会
    •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 E.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
  29.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30. 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卢梭
    • B.凯兴斯坦纳
    • C.涂尔干
    • D.沛·西能
  3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 B.教育规律
    • C.教育原则
    • D.教育技术
  32.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 B.目标一致的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33.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 A.英国
    • B.美国
    • C.德国
    • D.法国
  34. “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隐喻学生在学习中具有( )。

    • A.主体性
    • B.客体性
    • C.被动性
    • D.强制性
  35.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 B.教育内容现代化
    • C.教育管理现代化
    • D.人的现代化
  36. ( )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

    • A.传统美德
    • B.社会公德
    • C.公共道德
    • D.家庭美德
  37. 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 )的代表。

    • A.人文主义教育学
    • B.存在主义教育学
    • C.实用主义教育学
    • D.要素主义教育学
  38.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

    • A.人身自由权
    • B.人格尊严权
    • C.身心健康权
    • D.隐私权
  39. 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

    • A.选择题型
    • B.命题
    • C.确定评分方法
    • D.阅卷
  40. 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 B.培养学生的能力
    •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41. 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 )。

    • A.校园文化
    • B.学生文化
    • C.教师文化
    • D.活动文化
  42. 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

    • A.陈鹤琴
    • B.梁启超
    • C.蔡元培
    • D.陶行知
  43. ( )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 A.教授
    • B.教育
    • C.教育学
    • D.教学
  44.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 )中。

    • A.《学记》
    • B.《大学》
    • C.《论语》
    • D.《中庸》
  45. 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 A.实现目标的途径
    • 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46. 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47.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 A.德育
    • B.劳动技术教育
    • C.体育
    • D.智育
  48. “以解决问题和小组活动为特征的教学,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是以下哪种教育理论倡导的?( )

    • A.进步主义
    • B.社会重建主义
    • C.批判理论
    • D.永恒主义
  49.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 A.共青团组织
    • B.教导处
    • C.总务处
    • D.班级
  50. 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 )体现出来。

    • A.课程目标
    • B.教育目的
    • C.教育目标
    • D.培养目标
  5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 A.理论联系实际
    •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2. 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 )。

    • A.现场教学
    • B.复式教学
    • C.分组教学
    • D.班级授课
  53. 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思想政治教育
    • C.课外活动
    • D.教学
  54. “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

    • A.不变性
    • B.发展性
    • C.保守性
    • D.历史继承性
  55. (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 A.洛克
    • B.裴斯泰洛齐
    • C.卢梭
    • D.亚里士多德
  56. 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

    • A.目的
    • B.内容
    • C.方法
    • D.功能
  57. 中国最早的教育学教科书是从哪个国家翻译过来的?( )

    • A.美国
    • B.英国
    • C.德国
    • D.日本
  58.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 A.教育的领导权
    • B.受教育的权利
    • C.教育目的的性质
    • D.教育结构的变化
  59.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 A.读、写、算
    • B.读、写、画
    • C.读、画、算
    • D.写、画、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