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深度预测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班主任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 B.班主任应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 C.班主任工作应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 D.班主任有权批评教育学生,对于情形恶劣的可以劝退
  2. 对于像曹某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怎样进行教育?(  )

    • A.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
    • B.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 C.进行赏识教育
    • D.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
  3. 下列有关刘老师的做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原则
    • B.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 C.违反了《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 D.体现了家庭和学校相互协调的原则
  4. 结合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案例中第一个老师没有尊重学生
    • B.案例中第二个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 C.案例中两个老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 D.案例中两个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5.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家长: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

    材料中,刘老师采用投票的方法区分好差生,这种做法你是否赞成?(  )

    • A.赞成
    • B.不赞成
    • C.无所谓
    • D.不知道
  6. 你如何理解“差生”?(  )

    • A.学习成绩不好
    • B.学习习惯不好
    • C.品德不良
    • D.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7. 案例中第二个教师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8.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某学校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 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初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 B.关爱学生
    • C.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D.尊重学生
  9.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

    • 正确
    • 错误
  10.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平等”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金字塔形”的开放式教育。(  )

    • 正确
    • 错误
  11.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

    • 正确
    • 错误
  12.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

    • 正确
    • 错误
  13. 因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以将学生赶出课堂,不让其上课。 (  )

    • 正确
    • 错误
  14. 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  )

    • 正确
    • 错误
  15. 我国学校的主体是综合学校。 (  )

    • 正确
    • 错误
  16. 课程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对保证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无意义。 (  )

    • 正确
    • 错误
  17. 英语口语学习的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坚持实践性原则,信息技术环境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没有任何帮助。 (  )

    • 正确
    • 错误
  18.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  )

    • 正确
    • 错误
  19. 循序渐进要求教学要面面俱到。 (  )

    • 正确
    • 错误
  20. 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

    • 正确
    • 错误
  21. 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制系统。 (  )

    • 正确
    • 错误
  22. 科学技术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  )

    • 正确
    • 错误
  23. 获得教师资格就能上岗。 (  )

    • 正确
    • 错误
  24. 制度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 (  )

    • 正确
    • 错误
  25. 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  )

    • 正确
    • 错误
  26. 学校建筑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  )

    • 正确
    • 错误
  27.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阶级性。 (  )

    • 正确
    • 错误
  28. 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

    •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 D.具有灵活性
    •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29.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骑士学校。 (  )

    • 正确
    • 错误
  30.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  )有关。

    •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 E.国家主义思潮
  31.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

    • A.习惯的养成
    • B.学习辅导
    • C.生活辅导
    • D.择业指导
    • E.卫生引导
  32. 一般地讲,评价教师一堂课优秀与否的标准有(  )。

    • A.教学目的的明确性
    • B.教学内容的正确性
    • C.教学方法的适当性
    • D.教学过程是否紧凑
    • E.学生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33.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

    • A.层次性
    • B.综合性
    • C.可操作性
    • D.灵活性
    • E.计划性
  34. 从课程功能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 A.工具性课程
    • B.知识性课程
    • C.学科中心课程
    • D.技能性课程
    • E.实践性课程
  35. 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价值成分
    • D.理想成分
    • E.制度成分
  36. 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的策略有(  )。

    •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 E.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37. 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有(  )。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 B.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 C.制定者的哲学理念和理想人格
    •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8.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有(  )。

    •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B.发扬教学民主
    • C.启发学习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D.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E.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9.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方面。

    • A.认识的间接性
    • B.认识的交往性
    • C.认识的目的性
    • D.认识的有效性
    • E.认识的教育性
  40. 班主任建立良好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主要有(  )。

    • A.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教育要求
    • B.确立共同的集体教育目标
    • C.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
    • D.营造健康的集体舆论
    • E.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41.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 A.时限性
    • B.具体性
    • C.预测性
    • D.操作性
    • E.现实性
  42.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  )。

    • A.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 B.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 E.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43. 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  )。

    • A.发展方向
    • B.发展原则
    • C.发展结果
    • D.发展速度
    • E.发展阶段
  44. 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  )。

    •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 B.因材施教
    • C.学生机会均等
    • D.责任明确
    • E.分层管理
  45.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  )。

    • A.环境文化
    • B.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
    • C.规章制度
    • D.角色规范
    • E.价值成分
  46. 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 D.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 E.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47.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 A.生理活动
    • B.精神活动
    • C.心理活动
    • D.社会实践活动
    • E.思维活动
  48.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 A.阶级性
    • B.道统性
    • C.专制性
    • D.多样性
    • E.刻板性
  49.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  )中。

    • A.《学记》
    • B.《大学》
    • C.《论语》
    • D.《中庸》
  50. 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这是(  )课程观的观点。

    • A.人文主义
    • B.科学主义
    • C.知识本位
    • D.能力本位
  51.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 A.成熟
    • B.环境
    • C.遗传素质
    • D.教育
  52. 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基础。

    • A.知
    • B.情
    • C.意
    • D.行
  53. 在集体发展的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

    •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54.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

    • A.锻炼法
    • B.陶冶法
    • C.榜样法
    • D.说服法
  55.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 A.现实性
    • B.必然性
    • C.方向性
    • D.可能性
  56. 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

    • A.布卢姆
    • B.布鲁纳
    • C.杜威
    • D.桑代克
  57.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58. 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  )。

    • A.柏拉图
    • B.涂尔干
    • C.凯兴斯坦纳
    • D.赫钦斯
  59. (  )的教育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

    • A.古代印度
    • B.古代埃及
    • C.斯巴达
    • D.雅典
  60. 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  )规律提出发展关键期的概念的。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61. 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论语》
    • B.《学记》
    • C.《礼记》
    • D.《论演说家的教育》
  62. 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  )的代表。

    • A.人文主义教育学
    • B.存在主义教育学
    • C.实用主义教育学
    • D.要素主义教育学
  63.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为重点的教育。

    • A.聪明的头脑
    • B.健康的体魄
    • C.高尚的道德
    • D.创新精神
  64. 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 A.示范教育法
    • 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
    • C.多表扬,少批评
    • 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65. 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学著作是(  )。

    • A.《爱弥尔》
    • B.《大教学论》
    • C.《普通教育学》
    • D.《学记》
  66.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争论。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 B.知识与能力
    • C.分科与综合
    • D.知识与思想
  67.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生产力
    • C.科学技术
    • D.文化
  68.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朱熹
    • D.韩愈
  69. (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 A.课外辅导
    • B.布置作业
    • C.检查作业
    • D.课后练习
  70. 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有极大的关系。

    • A.设计
    • B.安排
    • C.认识
    • D.设想
  7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LI,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72. 道家主张教育要(  )。

    • A.“有教无类”
    • B.“非攻”
    •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73.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

    • A.文法学校
    • B.琴弦学校
    • C.文士学校
    • D.骑士学校
  74. 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  )。

    • A.德育意义
    • B.德育目标
    • C.德育内容
    • D.德育规律
  75. “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 A.专业意识
    • B.专业态度
    • C.专业技能
    • D.专业品质
  76.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斯宾塞
    • D.洛克
  77. 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  )。

    • A.苏格拉底
    • B.夸美纽斯
    • C.卢梭
    • D.杜威
  78. 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 A.科学知识
    • B.信息技术
    • C.文化发展
    • D.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