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深度预测卷(2)
-
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班主任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 B.班主任应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 C.班主任工作应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 D.班主任有权批评教育学生,对于情形恶劣的可以劝退
-
对于像曹某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怎样进行教育?( )
- A.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
- B.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 C.进行赏识教育
- D.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
-
下列有关刘老师的做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原则
- B.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 C.违反了《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 D.体现了家庭和学校相互协调的原则
-
结合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案例中第一个老师没有尊重学生
- B.案例中第二个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 C.案例中两个老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 D.案例中两个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家长: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
材料中,刘老师采用投票的方法区分好差生,这种做法你是否赞成?( )
- A.赞成
- B.不赞成
- C.无所谓
- D.不知道
-
你如何理解“差生”?( )
- A.学习成绩不好
- B.学习习惯不好
- C.品德不良
- D.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
案例中第二个教师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某学校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 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初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 B.关爱学生
- C.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D.尊重学生
-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
- 正确
- 错误
-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平等”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金字塔形”的开放式教育。( )
- 正确
- 错误
-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
- 正确
- 错误
-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
- 正确
- 错误
-
因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以将学生赶出课堂,不让其上课。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学校的主体是综合学校。 ( )
- 正确
- 错误
-
课程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对保证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无意义。 ( )
- 正确
- 错误
-
英语口语学习的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坚持实践性原则,信息技术环境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没有任何帮助。 ( )
- 正确
- 错误
-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 )
- 正确
- 错误
-
循序渐进要求教学要面面俱到。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
- 正确
- 错误
-
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制系统。 ( )
- 正确
- 错误
-
科学技术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 )
- 正确
- 错误
-
获得教师资格就能上岗。 ( )
- 正确
- 错误
-
制度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 ( )
- 正确
- 错误
-
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 )
- 正确
- 错误
-
学校建筑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阶级性。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
-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 D.具有灵活性
-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骑士学校。 ( )
- 正确
- 错误
-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 )有关。
-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 E.国家主义思潮
-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
- A.习惯的养成
- B.学习辅导
- C.生活辅导
- D.择业指导
- E.卫生引导
-
一般地讲,评价教师一堂课优秀与否的标准有( )。
- A.教学目的的明确性
- B.教学内容的正确性
- C.教学方法的适当性
- D.教学过程是否紧凑
- E.学生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
- A.层次性
- B.综合性
- C.可操作性
- D.灵活性
- E.计划性
-
从课程功能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 A.工具性课程
- B.知识性课程
- C.学科中心课程
- D.技能性课程
- E.实践性课程
-
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价值成分
- D.理想成分
- E.制度成分
-
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的策略有( )。
-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 E.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
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有( )。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 B.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 C.制定者的哲学理念和理想人格
-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有( )。
-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B.发扬教学民主
- C.启发学习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D.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E.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方面。
- A.认识的间接性
- B.认识的交往性
- C.认识的目的性
- D.认识的有效性
- E.认识的教育性
-
班主任建立良好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主要有( )。
- A.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教育要求
- B.确立共同的集体教育目标
- C.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
- D.营造健康的集体舆论
- E.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 A.时限性
- B.具体性
- C.预测性
- D.操作性
- E.现实性
-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 )。
- A.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 B.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 E.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
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 )。
- A.发展方向
- B.发展原则
- C.发展结果
- D.发展速度
- E.发展阶段
-
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 )。
-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 B.因材施教
- C.学生机会均等
- D.责任明确
- E.分层管理
-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 )。
- A.环境文化
- B.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
- C.规章制度
- D.角色规范
- E.价值成分
-
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 D.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 E.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 A.生理活动
- B.精神活动
- C.心理活动
- D.社会实践活动
- E.思维活动
-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 A.阶级性
- B.道统性
- C.专制性
- D.多样性
- E.刻板性
-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 )中。
- A.《学记》
- B.《大学》
- C.《论语》
- D.《中庸》
-
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这是( )课程观的观点。
- A.人文主义
- B.科学主义
- C.知识本位
- D.能力本位
-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 A.成熟
- B.环境
- C.遗传素质
- D.教育
-
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基础。
- A.知
- B.情
- C.意
- D.行
-
在集体发展的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
-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
- A.锻炼法
- B.陶冶法
- C.榜样法
- D.说服法
-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 A.现实性
- B.必然性
- C.方向性
- D.可能性
-
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
- A.布卢姆
- B.布鲁纳
- C.杜威
- D.桑代克
-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
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 )。
- A.柏拉图
- B.涂尔干
- C.凯兴斯坦纳
- D.赫钦斯
-
( )的教育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
- A.古代印度
- B.古代埃及
- C.斯巴达
- D.雅典
-
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 )规律提出发展关键期的概念的。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论语》
- B.《学记》
- C.《礼记》
- D.《论演说家的教育》
-
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 )的代表。
- A.人文主义教育学
- B.存在主义教育学
- C.实用主义教育学
- D.要素主义教育学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为重点的教育。
- A.聪明的头脑
- B.健康的体魄
- C.高尚的道德
- D.创新精神
-
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 A.示范教育法
- 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
- C.多表扬,少批评
- 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
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学著作是( )。
- A.《爱弥尔》
- B.《大教学论》
- C.《普通教育学》
- D.《学记》
-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争论。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 B.知识与能力
- C.分科与综合
- D.知识与思想
-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生产力
- C.科学技术
- D.文化
-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朱熹
- D.韩愈
-
(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 A.课外辅导
- B.布置作业
- C.检查作业
- D.课后练习
-
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有极大的关系。
- A.设计
- B.安排
- C.认识
- D.设想
-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LI,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道家主张教育要( )。
- A.“有教无类”
- B.“非攻”
-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
- A.文法学校
- B.琴弦学校
- C.文士学校
- D.骑士学校
-
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 )。
- A.德育意义
- B.德育目标
- C.德育内容
- D.德育规律
-
“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 A.专业意识
- B.专业态度
- C.专业技能
- D.专业品质
-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斯宾塞
- D.洛克
-
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 )。
- A.苏格拉底
- B.夸美纽斯
- C.卢梭
- D.杜威
-
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 A.科学知识
- B.信息技术
- C.文化发展
- D.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