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三)
-
第 36 题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
第 35 题什么是课程评价?怎样理解课程评价的内涵?
-
第 37 题
-
第 34 题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
第 33 题目前应如何提高我们中小学教师的地位?
-
第 31 题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对立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
第 30 题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
第 32 题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
第 28 题体谅模式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__________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置于中心地位。
-
第 29 题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统一过程。
-
第 25 题在19世纪初期,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__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第 26 题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__________论。
-
第 27 题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
第 24 题从历史上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就是政治民主化与__________ 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
第 23 题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__________时期的学制。
-
第 21 题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__________和学校教育。
-
第 20 题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要以__________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
第 22 题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__________ 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
第 19 题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
第 18 题1957年,__________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我国提出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
第 17 题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教和佛教手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
-
第 16 题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__________。
-
第 14 题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 )。
-
第 15 题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正式提出了“班级”一词。
-
第 13 题“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
-
第 11 题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中的( )。
-
第 12 题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构成了( )三维互动方式。
-
第 9 题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
第 10 题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
-
第 7 题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检查和规定是( )。
-
第 6 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第 8 题“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教育目的,它出自( )。
-
第 4 题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性因素是( )。
-
第 5 题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第 3 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的前提下,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属于( )。
-
第 2 题( )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
-
第 1 题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实施的评价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