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六)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 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教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问题: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3. 何谓榜样法?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

  4. 何谓说服法,运用该方法要注意哪些要求?

  5.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6. 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7. 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8. 个体身心发展

  9. 课程评价

  10. 讲授法

  11. 狭义教育

  12.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     的教育思想。

  13. 教学目标

  14.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5. 学习评价也称学力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其学习              所进行的评价。

  16. 瑞士教育家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17.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     、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8. 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    

  19.     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20.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我国提出     

  21. 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以多媒体与     为核心。

  22. 《学记》中提出的“建国君民,     ,正确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3. 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 )三个阶段进行。

    • A.导人、详述和汇总
    • B.导人、分析和汇总
    • C.分析、详述和总结
    • D.分析、质疑和总结
  24. 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 B.杜威
    • C.凯洛夫
    • D.夸美纽斯
  25.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 A.课程类型
    • B.教学计划
    • C.教学大纲
    • D.教科书
  26. 学校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场所及校园环境卫生等均属于学校的( )。

    • A.制度文化
    • B.组织文化
    • C.物质文化
    • D.观念文化
  27.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 A.精神或观念
    • B.物质环境
    • C.建筑与设计
    • D.自然生态
  28.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 A.教学过程
    • B.教学手段
    • C.教学内容
    • D.教学媒体
  29. 中学德育中的说服教育法要求不包括( )。

    • A.强制性
    • B.明确目的性
    • C.知识性、趣味性
    • D.注意时机
  30. 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 A.学科设置
    •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 C.学科顺序
    • D.课时分配
  31.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 A.坚持“循序渐进”
    • B.促进温故知新
    • C.加强“教学相长”
    • D.发展学生个性
  32.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文纳特卡制
    • B.活动课时制
    • C.道尔顿制
    • D.特朗普制
  33.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 A.教学程序
    • B.教学步骤
    • C.教学组织形式
    • D.教学阶段
  34. 教育目的的本质是( )。

    • A.培养社会精英
    • B.提高人口素质
    • C.促进社会发展
    • 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35.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 A.德育
    • B.劳动技术教育
    • C.体育
    • D.智育
  36. (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 A.教育目的
    • B.教育媒介
    • C.教育理论
    • D.教书方法
  37.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发展型课程
  38. “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启发性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直观性原则
  39. “按照一定标准对被评价者的品德水平和状况予以总结性的等第评定,以显示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评价方法是( )。

    • A.等第法
    • B.操行品语法
    •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 D.模糊综合测评法
  40. 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 A.陶行知
    • B.蔡元培
    • C.杨贤江
    • D.徐特立
  41.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

    • A.《大教学论》
    • B.《论演说家的培养》
    • C.《普通教育学》
    •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2.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 B.布厄迪尔
    • C.勒图尔诺
    • D.孟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