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摸底】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实战演练卷(2)
-
小文是一位刚从外地转过来的学生,但几乎全校的老师都知道他,因为他是有名的“捣蛋鬼”,与班上的同学关系极其不好,并经常欺侮“弱小”的同学。他对学习极为反感,对英语更是恨之入骨。老师知道他并不笨,本质上还是好的,于是经常找他聊天,让小文讲讲自己的爱好,讲讲他的特长,说说他爱上什么课……并根据他每天来学校的时间比较早,将班级的钥匙交给他,并让他做了班里的公物保管员。小文自从拿了班级的钥匙,每天放学都是关好灯、关好窗,锁好门后才离开教室,做事情非常井井有条,班上的同学开始慢慢和他交好,并在学习上不断地帮助他,小文不断地在进步。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
-
古罗马哲人赛涅卡说,人的生命如同寓言,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有内容的生命自然是精彩的。进化学家达尔文说,自然界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精彩。
对此,你又是如何看的呢?请你以“精彩的生命”为标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故事,可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述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
苏瑞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时候,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答不出来。老师课下和苏瑞聊天,问原因,苏瑞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苏瑞,而是和他定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苏瑞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地表扬他。从那以后,苏瑞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
对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
-
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
- A.中等教育
- B.幼儿教育
- C.高等教育
- D.义务教育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正确的是( )
- A.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情深而优美的恋歌。
- B.在播音员的播音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把改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
- C.成败与自己的想象有着直接的关联。悲观的自己想象成是摆设,这足以使你不能取胜。乐观的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给你带来成功。
- 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适龄儿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 )。
- A.主体性
- B.全体性
- C.发展性
- D.全面性
-
下面是对有关应用文的介绍,选出无错误的一项是( )。
- A.倡议书先要说明提出倡议的背景和目的,然后分条写出倡议的内容和要求,概括地提出希望,最后再写上祝颂的话
- B.写贺信时,由于对象不同,场合不同,贺信的内容和措词也有不同
- C.用事实说话是写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在语言表达上力戒说空话,要力求做到准确实在,言简意明,议论应画龙点睛,描写要生动、形象
- D.申请书只要把申请什么简明扼要地写清楚就行了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
- A.70%
- B.80%
- C.90%
- D.60%
-
下列诗歌中,不是白居易创作的是( )
- A.《忆江南》
- B.《暮江吟》
- C.《长恨歌》
- D.《夜雨寄北》
-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教学建议理解错误的是( )
- A.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 B.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C.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语文教学应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
- D.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方面
- B.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深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对庄子的高度评价
- C.骚体是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春秋时期,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
-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来的
-
“青少年、儿童是社会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是( )。
- A.《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核心精神
- C.《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精神
- D.《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精神
-
海伦?凯勒是举世( )的作家和教育家。尽管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但这位女子却用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她的名字已经成为坚韧不拔意志的象征,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 )的巨大精神力量。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崇拜自我
- B.敬仰厄运
- C.仰慕生命
- D.瞩目困难
-
音乐是声音中最早进入电影的一个艺术——,它向来以擅长表现感情、——气氛而受到编创人员的喜爱。
- A.环节烘托
- B.元素渲染
- C.手段打造
- D.形式烘托
-
鼓励学生大胆思维与想象,培养创新能力,适应未来创新性的工作属于教学生学会( )。
- A.学习
- B.生活
- C.关心
- D.发展
-
一般来说,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容易被与其目标一致的其他科学家所接受,作为他们的同事。而当某位科学家作为向大众解释科学的人获得声誉时,大多数其他科学家会认为他不能再被视为一位真正的同事了。
以上论断所基于的假设是( )
- A.严肃的科学研究不是一项个人的活动,而是要依赖一群同事的积极协作
- B.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不把他们所嫉妒的有名的科学家们视为同事
- C.一位科学家可以在没有完成任何重要研究的情况下成为一位知名人士
- D.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那些科学名人没有动力去从事重要的新研究
-
认为人都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的观点。
- A.孟子
- B.朱熹
- C.王阳明
- D.程颐
-
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 A.《教师资格条例》
-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虽然内容很精彩,但是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
- B.文化艺术事业固然要用钱,然而一出戏的服装就花掉几万元,也实在不值得
- C.如果我们前一段时间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够克服
- D.该公司负责人曾表示,业务扩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投资公司的周转资金充足
-
农业有着艺术永远无法比拟的实践性。湖北农民在节庆的巫文化中,按照自己的需要造就了各种神灵,向它们许愿,祈求它们保佑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这种节庆活动,意外地促成了农业生产经验的发展,比如“春社”中放在社神前的“社种”,竟使农民能利用温室观察稻种出芽的情况;“嫁毛娘”的过程中,燃烧的火把消灭了大量飞蛾。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巫文化对农业与艺术的不同影响
- B.巫文化怎样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 C.推动历史进步的是人力而非神力
- D.湖北的农民创造了哪些节庆形式
-
以下做法小学语文课程不倡导的是( )
- A.自主合作
- B.生动活泼
- C.单一讲授
- D.丰富的实践活动
-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不包括( )
- A.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 C.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D.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努力造就一批拔尖的创新人才
-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
- A.家庭教育
- B.教师培训
- C.课外活动
- D.课堂教学
-
“我此刻记起《希腊罗马伟人传》作者普鲁塔克的一句名言——最显赫的业绩不一定总能表示人们的美德或恶行,而往往一桩小事,一句话或一个笑谈……更能清楚地显示人物的性格的趋向。”下列最能准确复述这句话意思的是( )。
- A.普鲁塔克的名言对我的影响很大
- B.有时大事还不如小事能体现人的性格
- C.只有小事能显现人物的性格和趋向
- D.显赫的业绩并不总能表现人的美德或恶行
-
“真书”指的是( )
- A.篆书
- B.楷书
- C.行书
- D.隶书
-
小董并非既懂英语又懂法语。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下列哪项断定必定为真?( )
- A.小董懂英语但不懂法语
- B.小董懂法语但不懂英语
- C.小董既不懂英语又不懂法语
- D.如果小董懂英语,小董一定不懂法语
-
下列做法没有违法的是( )。
- A.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14至16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
- B.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
- C.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
- D.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将此信归还了高某
-
以下关于我国科技史,不正确的是( )
- A.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 B.世界上首次作出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的是《春秋》
- C.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
- D.“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对日食现象作出的科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