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5)
-
某个班级的老师在某个小朋友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你真棒!”又如,在低年级课堂上,这位教师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努力。”
问题:请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
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生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问题(一):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问题(二):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
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
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主旋律”是( )。
-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劳动教育
- C.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教育
- D.爱国主义、劳动教育和理想教育
-
(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 A.练习法
- B.实验
- C.实习作业法
- D.参观法
-
关于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按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 )。
- 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 C.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B.维持班级秩序
- C.形成良好的班风
-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
美国教育家杜威要反对的是( )。
- A.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 B.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 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
- D.经验中心论的观点
-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昆体良
- D.苏格拉底
-
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包括( )。
- A.小组合作研究
- B.个人独立研究
- C.师生讨论研究
- D.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力量。
- A.人格
- B.权威
- C.权力
- D.威严
-
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教学评价分为( )。
- A.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 B.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D.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 A.《乌托邦》
- B.《理想国》
- C.《政治学》
- D.《雄辩术原理》
-
欣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
- A.巩固知识
- B.审美能力
- C.接受一切
- D.毫无热情
-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卢梭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 A.个人本位论思想
- B.社会本位论思想
- C.社会效益论思想
-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读书法
- C.文献法
- D.行动研究法
-
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 B.梅依曼
- C.裴斯泰洛齐
- D.洛克
-
对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 A.在实验室中进行
- B.有详细的观察计划
- C.有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
- D.可局部控制
-
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 A.语文课上小李做数学作业
-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 D.陈英每天独自读几小时文学名著
-
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 A.课程标准
- B.课程计划
- C.教科书
- D.教学指导书
-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 A.斯皮尔曼
- B.卡特尔
- C.瑟斯顿
- D.吉尔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