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专家预测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魅力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里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

    起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有拣不完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

    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问题(一):请分析文本的写作顺序。(10分)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8分)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2.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5分)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小学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本市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相差很大,某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情感水平、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家庭状况等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一):该教师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什么?(10分)

    问题(二):结合本实例,谈谈如何贯彻该原则。(10分)

  4. 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5.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6. 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7. 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就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助他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 A.消退
    • B.正强化
    • C.负强化
    • D.间隔强化
  8.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 A.成立了班委会
    • B.开展了班级工作
    •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9. 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 A.裴斯泰洛齐
    • B.卢梭
    • C.康德
    • D.洛克
  10. 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因素存在于学生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这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的(  )。

    • A.滞后性
    • B.长期性
    • C.隐蔽性
    • D.复杂性
  11.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循序渐进的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12.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的观点。

    • A.外铄论
    • 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C.内发论
    • D.本能论
  13. 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常常要去寻找原因,能够激发动机的归因是(  )。

    • A.任务难度太大
    • B.努力不够
    • C.运气不好
    • D.能力不够
  14.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能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 A.信度
    • B.难度
    • C.区分度
    • D.效度
  15. 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6.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  )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 A.被动的合作学习
    • B.自觉合作学习
    • C.主动学习
    • D.主动合作学习
  17. 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 A.观察法
    • B.实验法
    • C.个案研究法
    • D.调查法
  18. 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倡“从做中学”的人是(  )。

    • A.布鲁纳
    • B.康德
    • C.杜威
    • D.卢梭
  19. 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 A.惩罚服从取向
    • B.寻求认可取向
    • C.社会契约取向
    • D.普遍伦理取向
  20. 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

    • A.再造想象
    • B.创造想象
    • C.无意想象
    • D.联想
  21. 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  )。

    • A.识是情感的基础
    • B.感是认识的基础
    • C.识是意志的基础
    • D.志是情感的基础
  22. 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 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
    • B.有病原体
    •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
    • 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
  23. 小明性格内向,不敢向他人请教问题,当他鼓起勇气和同学交流时,教师立刻对他给予表扬。教师采用的这种行为改变方法是(  )。

    • A.强化法
    • B.代币奖励法
    • C.示范法
    • D.行为塑造法
  24. 麻疹的传染期(病人患麻疹后)的时间是(  )。

    • A.发病到皮疹消失
    • B.发病到疹后5天
    • C.发病前2天到疹后7天
    • D.发病前2天到疹后5天
  25.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 A.联想
    • B.幻想
    • C.理想
    • D.想象
  26. 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

    • A.反馈
    • B.行为
    • C.实行
    • D.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