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考点试题(2)
-
请就上述材料针对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
简述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
简述想象的分类。
-
简要叙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
-
儿童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游戏的禁令属于( )。
- A.消退
- B.惩罚
- C.泛化
- D.负强化
-
学习和升学压力会导致学生过度焦虑,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 A.孩子一旦成绩不理想,家长就连吓带逼,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使其畏惧学习
- B.这种焦虑会导致学生的感情淡薄
- C.这种焦虑可能会使学习尚可的学生在考场上思前想后而发挥失常
- D.很多高中学生因担心考不上大学无法向父母交代,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
-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
- A.概念学习
- B.意义学习
- C.命题学习
- D.符号学习
-
教师如发现学生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应( )。
- A.迅速通知家长,立即治疗,待完全康复后再返回学校
- B.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学生病情稳定且有好转可继续上课,如果病情恶化,再送医治疗
- C.建议学生购买感冒药进行治疗
- D.将该学生进行隔离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创造性
- D.长期性
-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主要特征是( )。
- A.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
- B.诵读困难
- C.过度焦虑
- D.反复计数和自我检查
-
成功教学法主张给学生实施( )。
- A.终结性评价
- B.绝对性评价
- C.鼓励性评价
- D.鉴定性评价
-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 A.动物
- B.人类
- C.学生
- D.儿童
-
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时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 )。
- A.场独立型
- B.发散型
- C.场依存型
- D.沉思型
-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 B.他人行为的替代经验
- C.他人的榜样行为
- D.个体自身行为的归因方式
-
阳阳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努力学习,她的这种学习动机表现属于( )。
- A.认知内驱力
-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C.附属的内驱力
- D.求知欲
-
实施德育最基本途径是(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B.课外、校外活动
- C.班会
- D.少先队、共青团活动
-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研人员密切协作,以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为研究对象,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读书法
- C.文献法
- D.行动研究法
-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
- A.桑代克
- B.苛勒
- C.斯金纳
- D.巴甫洛夫
-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属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行改革的依据。
- A.教育目的
- B.教育内容
- C.受教育者
- D.教育手段
-
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
- A.皮亚杰
- B.埃里克森
- C.科尔伯格
- D.罗杰斯
-
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
- A.形象直观
- B.实物直观
- C.模象直观
- D.言语直观
-
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价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这种测验是( )。
- A.安置性测验
- B.形成性测验
- C.诊断性测验
- D.总结性测验
-
教师形成专业成长意识,获得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是( )。
- A.专业培训
- B.参加优质课评比
- C.校本教研
- D.深化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