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八
- 
				
教师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规定场地和器材,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的跑道),障碍顺序自定,四种障碍分别是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和滚过体操垫。当某一位同学完成练习后,要求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第一次练习:各小组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练习。第二次练习:选两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第三次练习:选三个障碍(留下一个通过最困难的)做尝试练习。第四次练习:越过四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试分析该体育课的设计思路及效果。
 - 
				
简述课程标准的构成。
 - 
				
一位教师教授“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 
				
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某研究者要确认某学校学生课业是否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研究思路:(1)给书包称重;(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试指出这三种分别用的什么研究方法,并列举出各自的优势。
 - 
				
对人的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 
				
问题越难,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知识多能力一定也强。
 - 
				
尝试错误理论的提出者,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 )
- A. 桑代克
 - B. 巴甫洛夫
 - C. 斯金纳
 - D. 班杜拉
 
 -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 A. 培养人
 - B. 参与政治活动
 - C. 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 D. 参与经济活动
 
 - 
				
课外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
- A. 群众性活动
 - B. 小组活动
 - C. 个人活动
 - D. 班级活动
 
 -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 A. 教材
 - B. 情境
 - C. 生存
 - D. 学生
 
 - 
				
提出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 A. 布鲁纳
 - B. 奥苏伯尔
 - C. 加涅
 - D. 桑代克
 
 - 
				
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 A. 讨论法
 - B. 谈话法
 - C. 讲授法
 - D. 实践法
 
 - 
				
下列现象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是( )
- A. 狗见食物分泌唾液
 - B. 人类的“望梅止渴”现象
 - C. 铃声与食物经过多次匹配后,单独呈现铃声狗也分泌唾液
 - D. 白鼠由于按压杠杆得到食物奖励而增加继续按压的次数
 
 - 
				
注意的转移是指( )
- A. 注意的对象由一个事物转到另一个事物
 - B. 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 C. 任务要求时意识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 D. 同一时间内把意识指向不同的对象
 
 - 
				
受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是( )
- A. 同化
 - B. 变式
 - C. 定义
 - D. 定势
 
 -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不包括( )。
- A. 以儿童为中心
 - B. 从做中学
 - C. 社会即学校
 - D. 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 
				
是其它各育实施基础的教育是( )
- A. 德育
 - B. 智育
 - C. 体育
 - D. 美育
 
 -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 )
- A. 遗传的重要性
 - B. 成熟个体发展的影响
 - C.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D.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 
				
下列关于教育研究的过程,正确的是( )
- A. 查阅文献资料、选择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搜集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 B. 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订研究计划、搜集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 C. 选择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 D. 查阅文献资料、选择研究课题、搜集整理材料、制订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
 
 -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 A. 同化性迁移
 - B. 顺应性迁移
 - C. 重组性迁移
 - D. 具体迁移
 
 -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说明学生认识的对象是( )
- A. 具体的
 - B. 直接的
 - C. 模糊的
 - D. 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