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4)
-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问题: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
《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经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12年3月1日正式生效。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以集中授课方式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等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对违背上述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问题: 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试述该规定的合理性。
-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
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
为什么说中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
形式训练说的依据是官能心理学。
-
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
学校可以为了教学而忽略其他事情。
-
“马是动物”、“椅子是家具”、“鸟有羽毛,有翅膀”这是说明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平处于( )。
- A.直观形象水平
- B.形象一抽象水平
- C.本质抽象水平
- D.具体形象水平
-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 B.儿童中心论
-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 B.做中学
- C.儿童中心主义
- D.实质教育
-
教育是一种( )。
- A.生物现象
- B.心理现象
- C.自然现象
- D.社会现象
-
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
- A.原始社会
- B.奴隶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社会
-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 A.顺向正迁移
- B.逆向正迁移
- C.顺向负迁移
- D.逆向负迁移
-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 A.内容改革
- B.方法改革
- C.课程改革
- D.途径改革
-
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 A.设置学习目标
-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 D.考试时监视自己速度和时间
-
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证教育的教育家是( )。
- A.卢梭
- B.斯宾塞
- C.裴斯泰洛齐
- D.赫尔巴特
-
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 )。
- A.痕迹消退说
- B.动机说
- C.同化说
- 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
以下不属于“三生教育”的是( )。
- A.生命教育
- B.生育教育
- C.生活教育
- D.生存教育
-
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 )。
- A.聚合思维
- B.发散思维
- C.常规思维
- D.创造性思维
-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 B.做中学
- C.儿童中心主义
- D.实质教育
-
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个别差异性
- D.阶段性
-
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 A.认识
- B.设计
- C.设想
- D.安排
-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 A.赫尔巴特
- B.夸美纽斯
- C.洛克
- D.杜威
-
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 )。
- A.学习能力
- B.应用能力
- C.操作能力
- D.创新能力
-
(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 A.建构主义
- B.认知一结构
- C.信息加工
- D.尝试一错误
-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
- A.语义联想
- B.视觉想象
- C.关键词法
- D.谐音联想法
-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
- A.情感性
- B.深刻性
- C.稳定性
- D.过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