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特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问题: 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知识,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作出理论分析。

  2. 有研究表明,我国有5%到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成瘾症倾向,青少年学生中患网络成瘾症的人约为3.5%~7%,他们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游戏或与网友聊天,其次是影视音乐等娱乐。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每周使用网络平均38.5小时(而非成瘾者仅为4.9小时);83%的网络成瘾者是开始使用网络一年内出现症状的;网络成瘾者中78%是使用聊天室、网络游戏和新闻组这类偏重双向沟通的功能,而非成瘾者上网多数出于工作或学习的需要,是将网络视为工具。网络成瘾与吸毒一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例如,网络成瘾者普遍认为使用网络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和职业造成中等或严重影响。他们还可能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变化,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甚至会引发心血冠疾病等各种疾患,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辅导。 问题: (1)请你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谈谈什么是网络成瘾?(2)请分析家庭、学校和宏观的社会环境会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起到怎样的影响?(3)你认为应该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引导,才能避免这种常见的问题?

  3.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6. 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

  7.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8. 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9. 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10.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应的情绪状况是(  )。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焦虑
  11. 精细加工策略实际上就是一种理解策略。

  12. 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13.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 A.25%
    • B.50%
    • C.75%
    • D.100%
  1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

    • A.道德感
    • B.美感
    • C.理智感
    • D.热爱感
  15. 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 A.精神本位论
    • B.社会本位论
    • C.神学本位论
    • D.个人本位论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17.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18.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 A.顺向正迁移
    • B.逆向正迁移
    • C.顺向负迁移
    • D.逆向负迁移
  19. 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 A.观察法
    • B.实验法
    • C.演示法
    • D.练习法
  20. 品德是(  )。

    • A.自然现象
    • B.生物现象
    • C.个体现象
    • D.社会现象
  21.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 A.课程计划
    • B.课程类型
    • C.课程标准
    • D.课本
  22.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

    • A.语义联想
    • B.视觉想象
    • C.关键词法
    • D.谐音联想法
  23. 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  )教学原则相一致。

    • A.学不躐等
    • B.长善救失
    • C.学而时习之
    •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4.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5. 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

    • A.原始社会
    • B.奴隶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社会
  26.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 B.培育“四有”新人
    • C.促进社会的发展
    •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27.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

    • A.教育
    • B.教学
    • C.德育
    • D.智育
  28. (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 A.生产力
    • B.政治制度
    • C.科学技术
    • D.文化
  29. 学生在做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

    • A.识记
    • B.保持
    • C.再认
    • D.回忆
  30. 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

    •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31. 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 A.美德是否可教
    • B.教学的教育性
    •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