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模拟卷(4)
-
请为这篇课文设计四组练习题,然后给出相应的解答。(25分)
-
阅读材料。完成第题。
背 影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课文导语人们大都歌颂母爱,这篇课文却写父爱;歌颂父亲,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这篇课文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请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单元导语上一单元涉及的非正义战争中残杀无辜的暴行,使我们在震惊与悲痛之余,发出这样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类之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就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课后练习(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2)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3)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50人。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问题:选文中写了我两次流泪,请你回答两次流泪的原因。(20分)
-
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20分)
-
我们常用“闻鸡起舞”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这个成语出自以下哪篇文章?( )
- A.《孙权劝学》
- B.《祖逖北伐》
- C.《细柳营》
- D.《公输》
-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一首关于战争的诗,诗人通过“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来烘托凝重紧张的战争氛围。下列最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比较的诗句是( )。
- A.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 B.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C.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舒乙是老舍的儿子,是一名工科的工程师,《父子情》是舒乙在54岁时发表的一篇回忆父亲的散文,下面关于老舍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老舍原名为舒庆春,满族人
- B.老舍被誉为“杰出的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
- C.老舍写过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月牙儿》
- D.老舍的话剧也非常有名,《雷雨》《茶馆》等都是经久不衰的话剧作品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语文老师应该结合所学文本,对其文体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下面是一位老师在课件上出示的关于文体的有关常识,其中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形式多样,就表达方式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和新诗
-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自然环境
- C.散文这种体裁,精粹简练,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 D.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
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放了一段腰鼓舞蹈,在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自然地导入新课,对该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
- A.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 B.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
- C.多媒体会占据课堂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 D.多媒体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激发学生兴趣
-
学习完《麦琪的礼物》后,学生对“欧?亨利式”的小说产生了浓厚兴趣,要求老师再推荐一些作品,下列不适合推荐给学生阅读的是( )。
- A.《警察与赞美诗》
- B.《最后的藤叶》
- C.《爱的牺牲》
- D.《百万英镑》
-
在学习新课严春友的《敬畏自然》之前,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之处。这是下列哪种评价方式?( )
- A.诊断性评价
- B.总结性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研究性评价
-
教学《变色龙》,教师向学生介绍作者契诃夫,其中提到他是“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之一,同时给学生介绍了其他两位作家及代表作品,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项链》
- B.莫泊桑《羊脂球》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 C.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奠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 D.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
阅读《散步》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这篇优美的散文的第七自然段写得非常精彩,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谁来?(学生读课文)生l:这个作者真笨! 师:哦?生2:老师,我也是觉得,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他都想不出。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作者解决这个难题吗?说来给大伙听听。生1:太简单了,我可以让他们一家子既不拆散又可以满足母亲和儿子的要求。去的时候大家一起走大路,大路平顺,满足母亲的愿望。回来的时候也是一起走小潞,小路有意思,又可以满足儿子的要求,鱼和熊掌皆可兼得。(全班鼓掌)生3:我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去的时候大家先走小路,回来的时候大家再一起走大路。生l:郡还不是一样的吗?生3:不.因为去的时候大家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欣赏小路的风景,所以先走小路;回来的时候走累了,考虑到照顾年迈的母亲,因此再走大路,这样才比较安全。师:想得还真周到,我相信在家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生2:我完全同意他们两个的办法,因为它们既可以使一家人在一起散步,又可以领略不同的风景,也不用走重复的路和看重复的风景,那不是很好吗?师:你们的想法真是好,从刚才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你们都是善于思考的人。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法吗?生4: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同学都想到了,他一个大作家真的想不到吗?师:嗯,说得有道理,你们大家认为呢?生5: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你们考虑的是大路与小路相通的情况,可事实上那两条路是不相通的。师:说得好,你何以见得两路是不相通的?生5:我是从作者对两条路的选择上,他表现得很难作出决定。为什么呢?因为选择走大路就满足不了儿子愿望,选择小路也就委屈了老母亲,作者左右为难,因此大路与小路是不相通的。生1:老师,这么说来我们前面所讲的不都是没有用了,不都是废话了吗?师:不能这么说,辩论出真知嘛!对上述材料,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教师在这堂课中收起了师德的尊严,放下了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值得所有老师学习
- B.学生的那一句“这个作者真笨”引起了教师的重视,教师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 C.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一种不迷信文本、积极思考的表现。对于他们敢于、勇于质疑和发表不同的意见,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教师都给予赏识,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并及时地解决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 D.这个教学片段中,师生表面是围绕文本在进行讨论,实际上最后没有得出任何实质性的结论,只能说是课堂中没有意义的对话
-
在学习《爱莲说》时,几位老师就用不用多媒体和怎么用多媒体发生了争执,下面的说法不合适的是( )。
- A.很多学生连莲花都没见过,又如何理解莲的“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如果只让学生看图片,那么理解一点也不深刻,所以我主张播放一段介绍荷花的视频,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荷花的形、貌、态
- B.当学生的经验与所要读解的文本的意象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时,多媒体就是一道必需的也是重要的桥梁
- C.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要生动形象,通过大量添加声音和动画特效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 D.语文课件应更具屏幕美感,让每一个页面本身就具备美感,令人赏心悦目、印象深刻,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在制作这一课的课件时,图片和动画的选择都要体现在荷花之美上
-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文采,教师布置了一些积累名言警句的练习,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些学生出现了“言不对人”的现象,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 C.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庄子》)
-
《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描述了一个老兵归来后家中无人的凄凉景象,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都是选自《乐府诗集》,所以让学生了解这一古代经典非常有必要。下列是学生在上完课后,对《乐府诗集》的总结,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
- B.“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 C.乐府双璧为《十五从军征》与《孔雀东南飞》
- D.乐府中歌词的来源有两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
-
在教师有了整体的教学设想后,一般都会有具体的教学步骤。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教学步骤?( )。
- A.导人新课
- B.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 C.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 D.教学反思
-
导读《战争与和平》后,教师向学生推荐俄国其他作家的优秀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
- A.高尔基的《我的大学》
- B.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 C.果戈理的《死魂灵》
- D.契诃夫的《变色龙》
-
学习《芦花荡》后,同学们对孙犁笔下的自洋淀和芦苇塘产生了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拓展阅读( )。
- A.《荷花淀》
- B.《风云初记》
- C.《报纸的故事》
- D.《铁木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