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深度预测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材料l:《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设计的"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材料如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7幅与火有关的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几幅关于火的图片。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因此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教学过程]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汇报。(略)教师:(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学生提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根据以上猜想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学生交流汇报与讨论。教师点评学生探究报告。教师介绍着火点并小结燃烧的条件。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示意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白磷在水中的燃烧,并进行分析小结。学生思考并回答。(略)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演示实验)多次点燃一支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并思考。教师(创设情境)通过PPT课件展示4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思考。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回顾总结教师小结: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学生回顾总结。教师创设情境:播放录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学生观看并思考。师引导学生建立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的思想。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试列举新课导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上述"导人新课”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一种方法?(4)请结合新课标对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2. 材料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了解食品安全信息。而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是一个可行的方式。材料2:2011年9月5日,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一则题为"杂昧儿的味精”的报道,披露了青岛两家味精厂生产的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严重不足,除此之外,还含有超标的硫酸镁和食盐等杂质。问题:(1)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体现了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什么基本理念?(2)材料2的内容能否用于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能的话,可以从什么角度切人进行设计,并写出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不能的话,请说明理由。(3)列举两个可以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化学教学内容。

  3. 你认为做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吗?

  4.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食盐水B.冰水混合物C.净化后的空气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结果大部分学生答题错误。请回答下烈问题:(1)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_____,解题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

  5. 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一种重要的有机试剂M。核磁共振光谱发现M分子中的氢原子没有差别,红外光谱发现M分子里存在羰基,且M分子中所有原子在一个平面上。M极易与水反应重新变为乙酸,则M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 A.(CH3CO)2O
    • B.CH2=CO
    • C.CH3CHO
    • D.HCHO
  6.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起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不仅要符合语言学的一般规律,满足语法和逻辑上的要求,还要反映化学事物盼现象和本质,具备教育和教学的条件。问题:(1)教师首先要保证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请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句话是否科学,为什么?(2)除了要具有科学性以外,化学教学语言还应满足什么要求?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FeCl3固体溶解在硫酸中,再加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 B.铵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不一定均有氨气
    • C.干燥S02气体时,可以将其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 D.欲除去C02气体中混有少量C0气体杂质,可用点燃使其自己燃烧的方法
  8. 某教师不顾学校条件,擅自决定使用电化教学,这违反了电化教学的(  )。

    • A.动机原则
    • B.目的性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效果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9.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的二元化合物
    • 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
    • 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
    • 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10. 下列化学课,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

    • A.化学基础理论课
    • B.化学复习课
    • C.化学习题课
    •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11. 在化学学习中,学习化学平衡知识对学习电离平衡知识的影响属于(  )。

    • A.正迁移
    • B.负迁移
    • C.顺向迁移
    • D.逆向迁移
  12. 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首先要让他们树立(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 A.自主意识
    • B.安全意识
    • C.创新意识
    • D.执行意识
  13. 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各溶液:①Na2C03②NaHCO3③C6H5ONa④CH3COONa⑤NaAl02,请按pH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A.④②③①⑤
    • B.③④②④①
    • C.⑤①②③④
    • D.②⑤①③④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 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
    • 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15. 下列分子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的是( )。

    • A.光气(COCl2)
    • B.六氟化硫
    • C.一氧化氙
    • D.三氟化硼
    • A.211kJ·mol
    • B.-74.8kJ·mol-1
    • C.890.3kJ·mol-1
    • D.无法确定
  16. 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 A.FeCl3
    • B.Fe(OH) 3
    • C.Fe304
    • D.Fe203
  17.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A个
    • B.盛有S02的密闭容器中含有NA个氧原子,则S02的物质的量为0.5mol
    • C.17.6g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4NA个
    •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18. 初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
    • B.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境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 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
    • 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
  19. 检查和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是(  )。

    • A.课堂教学的效果
    • B.学生学习的效果
    • C.教师的备课态度
    • D.课程标准的实现情况
  20. 将22.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ll.2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A.N02
    • B.N202
    • C.N2O
    • D.N204
  21. 中学化学知识的结构具有(  )。

    • A.逻辑性和教育性
    • B.教育性和发展性
    • C.发展性和系统性
    • D.系统性和层次性
  22. 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3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l0%需要54min,将温度提高到4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

    • A.2min
    • B.3min
    • C.6min
    • D.9min
  23. 一瓶密封保存的KN03饱和溶液,当温度改变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不管升温还是降温,溶液成分都保持不变
    • B.温度升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 C.温度降低,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D.温度升高,则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