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预测试卷2
-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欣赏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星星索
【教学目标】
欣赏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分两个声部演唱《星星索》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提问:是否了解亚洲各地区的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2.下面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然后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感?(对马的热爱)。乐曲开头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长调)。歌曲中的人声有什么特点……下面来介绍“呼麦”。呼麦是一种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也称喉音唱法。
二、新课教授
1.欣赏《星星索》,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这首印度尼西亚克隆钟歌曲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曲调缓慢悠扬,有摇晃感,柔和松弛;歌声委婉抒情,略带哀伤色彩)。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之后,将分两个声部演唱《星星索》片段:由学生演唱“啊,星星索”的伴唱,我唱主旋律,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克隆钟歌曲前紧后松节奏特点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学生未猜出)。
教师简介萨朗吉:萨朗吉是一种印度民间乐器。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音色柔美、抒情、善于模仿人声。下面就让我们欣赏由萨朗吉主奏的民间乐曲《欢迎》。
三、巩固与拓展(略)
四、小结与作业
通过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相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请课后搜集欣赏。
-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对下列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45分钟的《非洲歌舞》教学中,导入环节介绍了——1}洲音乐舞蹈发展史(7分钟),教学过程讲解了非洲音乐表演形式特点,民族舞蹈服饰(13分钟)。欣赏部分,教授后半部分,讲授非洲歌曲化妆的基本要素和步骤(15分钟)。最后带领学生欣赏了舞蹈《非洲歌曲》(10分钟)。
问题:
(1)对案例做出判断。(3分)
(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6分)
(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6分)
-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内容:芭蕾舞剧《天鹅湖》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发声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25分)
-
分析合唱曲《送我一支玫瑰花》(片段)。
要求:
(1)说明该曲的调式调性。(5分)
(2)画出结构图示,说明该片段所属曲式结构名称。(5分)
(3)简要说明各声部之间的关系。(5分)
-
要求:
(1)用下列谱例中a,b两个乐句和自己创编的两个乐句构成四个乐句乐段。
(2)乐段的结构为起承转合。
-
一位老师在一节市级示范课中准备得很充分,没想到在实际课堂中学生非常拘谨,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一节课结束,最后有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学会这首歌。这位老师自我反思觉得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关键,关注了如何“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请问,这是属于教学反思的( )。
- A.课前反思
- B.课后反思
- C.课中反思
- D.持续反思
-
下面谱例出自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
- A.柴可夫斯基
- B.莫扎特
- C.门德尔松
- D.帕格尼尼
-
和弦排列法是指和弦在纵向写作时各个声部之间的( )距离关系。
- A.度数
- B.和弦
- C.和声
- D.音程
-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流传极广的青海传统花儿,它又称( )。
- A.《仓郎郎令》
- B.《花儿王》
- C.《河州大令》
- D.《青海令》
-
( )是老师对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或教学活动方式。
- A.教学方法
- B.教学目标
- C.教学策略
- D.教学活动
-
每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提高自己的( ),结合实际情况.以合适新颖的方式来应对音乐教学事件。
- A.合作意识
- B.创新意识
- C.主导意识
- D.和谐意识
-
交响乐队以木管作为判定编制的标志。我们常说的“双管”编制的乐队约有( )人。
- A.30余人
- B.110余人
- C.60余人
- D.90余人
-
德国音乐家格鲁克是近代( )的先驱和革新家。
- A.歌剧
- B.交响曲
- C.钢琴曲
- D.奏鸣曲
-
教学反思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特征有( )。①实践性②个体性③启发性④意识性
-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下面谱例出自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
- A.莫扎特
- B.贝多芬
- C.海顿
- D.巴赫
-
( )立足于听,实施于即兴,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主张体态律动,并以游戏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
- A.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 B.奥尔夫教学法
- C.柯达伊教学法
- D.铃木教学法
-
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这种评价方式是( )。
- A.定性评价
- B.定量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诊断性评价
-
在横向思维的基础上,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线,前后叠置起来,运用对位法使每条旋律在纵向排列上有机地结合称为( )。
- A.主调音乐
- B.复音音乐
- C.复调音乐
- D.主音音乐
-
京韵大鼓属于( )说唱音乐。
- A.弹词类
- B.道情类
- C.鼓词类
- D.牌子曲类
-
下面( )为纯音程。
- A.1—1
- B.3—5
- C.1—7
- D.4—7
-
“在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录像、音乐、图片和动画效果,而这些生动的、具体的、感性的东西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可能成为教学的干扰源”这一问题,是针对多媒体教学出现的( )问题。
- A.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B.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与电脑的关系
- C.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与电脑的关系
- D.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中投影仪与手写板书的问题
-
一堂音乐课,教师根据课堂上所发生的意外情况随机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从教学预设的角度来看,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未能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但是如果从( )的角度来评价,这应该是一堂教师及时应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很不错的音乐课。
- A.教学思路
- B.教学生成
- C.教学反思
- D.教学原则
-
合唱曲《保卫黄河》的基本指挥图式是( )。
-
快板的速度大概是每分钟( )拍。
- A.88—100
- B.104—116
- C.132—144
- D.142—154
-
下面谱例使用的复调技术是( )。
- A.音程模仿
- B.倒影模仿
- C.紧缩模仿
- D.逆行模仿
-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 )。
- A.色彩乐器组
- B.弹拨组
- C.拉弦组
- D.吹管组
-
印象主义管弦音乐里程碑式的代表作为( )。
- A.《大海》
- B.《牧神午后前奏曲》
- C.《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 D.《月色满庭台》
-
宋祖英演唱的《好日子》属于音乐美范畴中的( )。
- A.崇高美
- B.欢乐美
- C.戏剧美
- D.悲剧美
-
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是小调中( )的变体。
- A.鲜花调
- B.剪靛花调
- C.绣荷包调
- D.孟姜女调
-
( )是产生于山野劳动的抒情民歌。一般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高亢、嘹亮,内容多以劳动、爱情、生活为主。
- A.号子
- B.山歌
- C.小调
- D.民谣
-
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是( )。
- A.笛
- B.箫
- C.埙
- D.筚篥
-
柯达伊教学法主要内容有( )。
- A.首调唱名法
- B.固定调唱名法
- C.柯尔文手势法
- D.节奏读法
-
“我们通过歌声与音乐家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使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就是一首诗,童年就是一首歌,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支美好的童年的歌。”这句话是指教学的( )。
- A.导课环节
- B.内容环节
- C.结课环节
- D.反思环节
-
北方民歌《放风筝》《小看戏》是小调中( )的变体。
- A.鲜花调
- B.剪靛花调
- C.绣荷包调
- D.孟姜女调
-
在音乐创作中,音调、节奏基本不变,只把音乐主题或曲调片段加以装饰性变化,称作( )。
- A.加花重复
- B.主题装饰
- C.节奏变奏
- D.曲调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