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预测试题(五)
-
阅读关于“地理差异显著”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理差异显著”的内容.
地理差异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作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早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位于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从图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图5.2)。
要求:
(1)如果让你教授本课,你将采用哪种教学策略?(8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材料二下图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
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问题: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4分)
(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4分)
(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4分)
(4)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老师为评价学生对水资源危机的态度.给出下面的资料:
1993年第47届联大通过一项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确定“世界水日”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淡水资源短缺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并要求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开展相应的活动.提高公众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自1996年以来.“世界水日”的主题如下:
1996年:为干渴的城市供水;
1997年:水的短缺;
1998年:地下水——正在不知不觉衰减的资源;
1999年:每人都生活在下游;
2000年:卫生用水。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主题,自由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水资源危机的态度。
问题:
(1)材料体现了对学生哪方面的评价,其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7分)
(2)对学生此方面进行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哪些方面的变化与发展?(9分)
-
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注明二分二至日及近远日点,并说明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湘教版中“世界的人口”的教学内容:
(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①世界人口增长柱状图及结合此图的活动题一组(3个问题)。
②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
③活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2)世界人口的分布
①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世界人口分布图。
②活动:人口密度的计算。
(3)世界人口问题
①人口问题的原因和现状。
②活动:工业化导致的耕地减少;人口大量增长与水资源危机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活动:“处境艰难的地球”(相关问题两个)。
(4)活动:
①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分析。
②对人口增长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问题:
(1)根据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排列方式,分析这节知识的教学重点。(8分)
(2)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目标。(12分)
-
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查看材料
- A.工艺流程复杂
- B.环境污染严重
- C.水资源短缺
- D.消费市场狭小
-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这一教学建议的理解。
-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是“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据图回答题。
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查看材料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有( )。
①技术导向型②原料导向型
③劳动力导向型④市场导向型 查看材料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查看材料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 查看材料
- A.较低的经营成本
- B.淘汰落后产业
-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 D.政府的优惠政策
-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查看材料
- A.260米
- B.310米
- C.360米
- D.410米
-
E地位于F地的( )。 查看材料
- A.东北
- B.西北
- C.东南
- D.西南
-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题。
Q地的海拔可能为( )。 查看材料
- A.90米
- B.230米
- C.340米
- D.420米
-
下图中,小圆圈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读图,回答题。
E地的经度为( )。 查看材料
- A.45°E
- B.45°W
- C.90°E
- D.135°W
-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查看材料
- A.温暖湿润
- B.温和干燥
- C.高温多雨
- D.高温干燥
-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题。
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查看材料
- A.印度西海岸
- B.澳大利亚西海岸
- C.非洲东海岸
- D.越南东海岸
-
读“某大陆等温线(℃)图”和“该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完成第题。
图中所示气温和气压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查看材料
-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影响图中M海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查看材料
-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地形
- D.洋流
-
等压线图中可能出现降水的地点是( )。 查看材料
- A.Q
- B.T
- C.S
- D.R
-
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 查看材料
-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
读图完成题:
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千米,最宽处约195.41千米,将“线”还原成“带”。
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查看材料
- A.遥感技术(RS)
- B.全球定位系统(GPS)
- C.地理信息系统(GIS)
-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
该示意图最有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 )。 查看材料
- A.河谷农业
- B.坝子农业
- C.绿洲农业
- D.立体农业
-
该示意图体现了( )。 查看材料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
下面图甲表示“2010年我国东部沿海某特大城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柱状图”.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题。
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查看材料
- A.I阶段
- B.Ⅱ阶段
- C.Ⅲ阶段
- D.Ⅳ阶段
-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下列题。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环节是( )。 查看材料
- A.降水增加、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
- B.地面蒸发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 C.气温变幅减小、地面蒸发量增大、降水增加
- D.降水增加、气温变幅变大、地面蒸发量增大
-
该城市在今后应(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制定鼓励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查看材料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前提条件中,肥沃平原中央对应的城市数量为( )。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延长生产链,提高附加值
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查看材料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回答题。
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省份是( )。
①四川②河北
③福建④辽宁 查看材料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图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2.5kin)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0.5km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由此可判断( )。
- A.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0.5~1.0kin圈层中最小
- B.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1.0~1.5kin圈层中最少
- C.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
- 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