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最后冲刺卷(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全面推行“养廉银”制度。具体做法是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注:耗羡,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耗羡”或“火耗”。)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摘编自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
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加坡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而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是产业工人的16倍强。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
——据《检察日报》(2004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10分)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位老师在教“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出示材料:
清代有很多人参加科举考试,指望获取功名,出人头地。广东花县有个农家子弟,叫洪火秀,1814年出生。花县距当时的广州城很近,现在的花县隶属广州市。洪火秀9岁开始读“四书五经”,家里其他人都务农,供养他一个人念书,指望他光宗耀祖、改变家境。他从14岁就参加秀才资格考试,考不上就再准备,隔几年就再考。1843年,洪火秀第4次应试又落榜了。这年他29岁,整整考了15年。
教师提问:连秀才都考不上,打击太大了。他会怎么想呢?
请对该老师的做法做出评价。
-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哪些?(10分)
-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0分)
-
简述历史教师使用历史教科书的策略。(10分)
-
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 )。
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
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的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
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④
-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
- A.实施的条件
- B.所有制结构
- C.经济管理模式
- D.产品分配方案
-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的时期是( )。
-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解成三个层面,即( )。
①知识与能力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④运用和理解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净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
-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以牵制
-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权大部收归中央
-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 D.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B.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 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 D.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
-
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 )。
- A.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
- 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
- C.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
- D.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
-
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 A.以民促官
- B.国际推动
- C.官方交流
- D.以官带民
-
张学良在口述当年皇姑屯事件发生时,他正在看梅兰芳的演出。后经查实,看梅兰芳演出那天日本正攻占沈阳。这说明“口述历史”( )。
- A.具有很大随意性,是不可信的
- B.只有通过录音等技术记录后,才是可信的
- C.史料价值不容置疑,绝对可信
- D.受当事人个人因素的影响.不一定都正确
-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
-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那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治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治华”政策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五四运动
-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 )。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对于此战役,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北洋军实力损失殆尽
- B.日军实力损失严重
- C.北洋军实力虽受损但有利于抗战的胜利
- D.充分显示了清政府中以李鸿章为首“避战派”的软弱
-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
- A.爱国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 D.各部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
二战后,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一位联邦德国总理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为此,阿登纳( )。
- A.积极谋求两德统一
- B.主动推动欧洲联合
- C.协同美国发动冷战
- D.挑战美国经济霸权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 临危机
-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
彭德怀指挥过一次重要战役对于我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属于那一次战役的是( )。
- A.百团大战
- B.平型关大捷
- C.挺进大别山
- D.威海卫战役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论点。下列表述属于“论点”的是( )。
- A.二战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B.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实行了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
- C.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 D.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有有效的监督体制和合理的符合国情的民主制度
-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 A.美国《1787年宪法》
-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