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最后冲刺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知道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课文摘录: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教师在“1787年美国宪法”一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多种因素促成了《787年宪法》诞生的史实,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获得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

    分析、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规律。

    掌握两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两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提高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尝试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及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

    通过对各类历史资料的研习,评价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试结合有关课程目标的知识,分析其问题,并进行修改。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关关系解冻”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关关系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认识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启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事先搜集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探讨中国外交突破的现实意义及对国际关系影响,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原因及经历的曲折历程,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的道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的能力。

    以上是一位教师制定的“中美关系解冻”的教学目标,请评析此教学目标。(16分)

  4. 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局限。(10分)

  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轮值)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往,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二

    开元二十五年,唐政府下赦:“于诸色征人及客户重丁,召募壮、长充边军。”称之为‘‘长征健儿”。此后,更番戍边的制度已经不复存在,征募到的长征健儿,便成为终身制的职业兵……于是,“师不土著,无家族之顾”,藩镇的将帅就利用这一弱点,威胁利诱,使士兵服从他,来对抗朝廷。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册

    材料三

    北宋沿用开始于唐后期的雇佣兵制度,并希望充分利用这种制度,把破产的农民收容到军队中去,免得他们铤而走险.武装暴动。(北宋政府对将领)常加以易置和更调,使“兵无常将,将无常师”.借以防范兵士和将领之间发生深厚的关系。军队的驻屯地区也时常更换……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三册

    (1)依据材料一,分析唐府兵制的特点。(5分)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唐朝兵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北宋对唐兵制有哪些继承和改革?并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6. 简述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10分)

  7. 简述我国自唐代以后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这些演变过程有何特点?反映什么问题?(10分)

  8. 1872年《申报》报道:“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传统道德礼教受到冲击

    ②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③女子逐渐融入都市新生活

    ④辛亥革命推动社会生活变革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⑧④
    • D.①②④
  9.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民为邦本
    • C.天下为公
    • D.民贵君轻
  10.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11.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

    • A.全体国民
    • B.全体成年国民
    • C.所有的成年男子
    •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12.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13.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

    • A.平津战役
    • B.淞沪会战
    • C.渡江战役
    • D.百团大战
  14.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 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15.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材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 A.受斯大林模式影响颇大
    • B.在革命道路上党内存在分歧
    •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D.右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16.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问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文艺复兴
    • B.法国大革命
    • C.工业革命
    • D.宗教改革
  17. “虽然在雅尔塔的对话很坦率、谈判很艰难,但回忆总的来说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在罗斯福的倡导下,会议决定:战后成立一个超国家的国际组织来规定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防止新的战争。”这个“超国家的国际组织”是(  )。

    • A.国际联盟
    • B.联合国
    • C.美苏同盟
    • D.反法西斯联盟
  18. 著名历史学家黄年安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  )。

    • A.丘吉尔和斯大林
    • B.罗斯福和斯大林
    • C.罗斯福和邓小平
    • D.戴高乐和杜鲁门
  19. “爱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

    • A.调解人际关系
    • B.倡导重义轻利
    • C.讲求实际功利
    • D.区分等级名分
  20. 有学者提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治国家
    •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21. 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与这一规定相关的背景是(  )。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2.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23. 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24.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四县,郡所设在番禺。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广州建制之始。下列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世袭
    • B.他实际是南海郡最高行政长官
    •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25.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

    • A.《孟子》
    • B.《庄子》
    • C.《韩非子》
    • D.《道德经》
  26.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27.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这体现了(  )。

    • A.革命史观
    • B.全球史观
    • C.文明史观
    • D.现代化史观
  28. 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第一个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是(  )。

    • A.《论十大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南方谈话”
    •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
  29. 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

    • A.英国《权利法案》
    • B.《德意志帝国宪法》
    • C.美国《1787年宪法》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0. 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 A.决策
    • B.行政
    • C.监察
    • D.司法
  31. “法兰西人正在为全人类的神圣权利而战斗——拿破仑”。对此战斗评价客观的是(  )。

    • A.拿破仑战争仅为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而进行
    • B.拿破仑战争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神圣战斗
    • C.拿破仑战争是侵略和争霸的战争
    • D.拿破仑战争既有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革命性.又有侵略和争霸性
  32.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

    •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 D.君主制度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