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预测试卷(三)
-
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的体育活动方案。
-
论述埃里克森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理论对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作用。
-
有的幼儿园在创设物质环境过程中,购买大量高价的成品玩具,追求高档,教师花费大量心血精心布置五彩缤纷的墙饰,甚至还买来一些名画进行装饰,环境的布置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幼儿园中教师的特长和喜好。面对这些高档的材料,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爱护,甚至很多时候不让幼儿操作这些材料,只是有人来参观时,才拿出来让幼儿操作。这种高档的环境一旦布置好之后,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基本不会变动。此外,有的幼儿园小、中、大班环境布置得非常雷同,当人置身其中时,如果不看班级标识牌,根本无法判断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
结合有关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基本原则方面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主要违背了哪些原则。并说明理由。
-
幼儿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
论述如何针对幼儿的不同能力进行因材施教。
-
对幼儿教育活动的评价应重点考查哪些方面?
-
简述教师作为“指导者”角色的具体要求。
-
简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
-
简述幼儿气质包括哪些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
-
( )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处于由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 A.1—2
- B.2—3
- C.3 4
- D.4—5
-
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发生的阶段是( )岁。
- A.0—1.5
- B.1.5—3
- C.3—6、7
- D.6—12
-
(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构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 A.铁
- B.钙
- C.碘
- D.钠
-
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是幼儿园依据( ),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 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 A.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
- B.幼儿教育内容
- C.幼儿教学大纲
- D.幼儿课本
-
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订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这说明幼儿园课程评价具有( )作用。
- A.鉴定
- B.诊断
- C.改进
- D.导向
-
幼儿园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 )的控制之下。
- A.教育者
- B.家长
- C.园长
- D.社会
-
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 )条件。
- A.必备
- B.主要
- C.次要
- D.生活
-
“点数10以内的实数,并说出总数”是( )的教育要求。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小学一年级
-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以及( )。
- A.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 B.幼儿园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 C.幼儿园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
- D.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照看
-
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是以( )为出发点的。
- A.儿童中心
- B.儿童生命
- C.适应自然
- D.反对成人化
-
以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为问题的出发点,这样的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是( )。
- A.幼儿园的项目活动
- B.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
- C.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
- D.幼儿园学科教学
-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方法?( )
- A.观察法
- B.范例和演示
- C.游戏练习
- D.鼓励和纠正
-
托幼机构的( )是计算儿童每人每日摄取的热能与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对照推荐供给量,进行营养评估,评定正常营养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
- A.膳食调查
- B.拟定食谱
- C.膳食计划
- D.合理膳食
-
幼儿2岁前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 )。
- A.直观行动性
- B.具体形象性
- C.自我中心性
- D.系统性
-
幼小儿童常常用一个词代表各种事物,如用“衣衣”代表各种衣服,这是词义掌握中的( )。
- A.笼统现象
- B.表面现象
- C.连词现象
- D.固定现象
-
幼儿园环境的( )决定了环境的可控性,使可控性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方向。
- A.教育性
- B.开放性
- C.发展性
- D.参与性
-
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所需要的热量有10%—15%来源于( )。
- A.脂类
- B.蛋白质
- C.碳水化合物
- D.维生素
-
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 )两大类。
- A.社会环境
- B.精神环境
- C.城市环境
- D.局部环境
-
婴幼儿最易缺乏的无机盐是( ),必须注意补充。
- A.钾和钠
- B.锌和铁
- C.钙和铁
- D.钾和锌
-
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 )。
- A.使幼儿学到基础知识
- B.使幼儿学会基本技能
- C.保证幼儿的存活
- D.使幼儿学会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