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二级心理咨询师2016年11月真题及答案(专业技能)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在实施厌恶疗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

    • A.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 B.咨询师、求助者、家属三方签订?治疗协议?
    • C.厌恶刺激必须是安全的
    • D.厌恶刺激必须是强烈的
  2. 实施厌恶剌激时厌恶刺激的强度应该是( )。

    • A.依求助者耐受程度而定
    • B.强烈的
    • C.根据咨询师的习惯而定
    • D.温和的
  3. 厌恶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 )。

    • A.明确目标行为
    • B.明确厌恶刺激
    • C.构建恐惧等级
    • D.实施厌恶刺激
  4. 厌恶疗法所用的厌恶刺激可以包括( )

    • A.噪音刺激
    • B.电流刺激
    • C.强光刺激
    • D.药物刺激
  5. 在咨询方法的使用上,咨询师出现的错误是( )。

    • A.选择方法错误
    • B.无双方协商
    • C.操作过程错误
    • D.针对性不强
  6. 双方在讨论时,着重探讨了咨询目标( )。

    • A.是否可行
    • B.是否积极
    • C.如何评估
    • D.是否具体
  7. 厌恶疗法的基本原理是( )

    • A.操作条件反射
    • B.改变行为习惯
    • C.经典条件反射
    • D.产生不良体验
  8. 为实现咨询目标采用的方法,应该来源于( )。

    • A.双方的协商
    • B.求助者的意愿
    • C.上级的指定
    • D.咨询师的习惯
  9. 有关咨询方案的谈话,表明咨询师知道( )。

    • A.咨询方案有多项内容
    • B.选择咨询方法
    • C.咨询方案由双方商定
    • D.商定目标重要
  10.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 20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有咬手指甲的习惯,虽经常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使用了多种方法,但没有明显改变。读大学期间,喜欢上一个男同学,但对方因她有咬手指甲的习惯不同意与她谈恋爱。求助者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求助者:我原来有咬手指甲的毛病,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改变,这次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所以我想请您帮助我。心理咨询师: 一个女孩因有咬手指甲的习惯而没能和喜欢的人谈恋爱, 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方案吧求助者: 我不懂心理学, 您根据我的情况直接决定吧, 我愿意接受您的方案。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要根据咨询方案进行, 咨询方案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 。求助者:我明白了。心理咨询师:好,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通过咨询,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求助者。我就想改掉我咬手指甲的毛病。心理咨询师:咬指甲是一种行为,心理学理论认为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对你咬指甲的行为做一个量化的评估, 你怎么评估呢?求助者:量化评估? (沉默)我平时闲下来的时候可能都在咬,具体时间可能在每天3~4个小.时吧。心理咨询师: 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咬。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 一次都不咬是不是要求太高了?求助者:不高!我这次决心很大。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咬手指甲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咬。我打算用厌恶疗法改变你咬指甲的行为 。 行为主义认为, 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咬指甲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咬指甲时, 就会产生恐惧, 你就不敢再咬指甲了 。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咬指甲,第二步,构建恐惧等级,,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咬指甲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 我似乎明白了, 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太强啊!我从小怕痛。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电击再加噪音刺激,尽量温和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 这种方法肯定有效, 具体做多少次就看什么时候能形成条件反射。求助者:好吧。“一个女孩……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方案吧!”,表明咨询师(

    • A.想讨好求助者
    • B.做到了共情
    • C.符合咨询规范
    • D.做到了真诚
  11. 实施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取决于(  )。

    • A.咨询目标
    • B.个体
    • C.放松程度
    • D.情境
  12. 求助者说“道理我明白了,可我恐怕做不到。”表明其出现了

    • A.困惑
    • B.依赖
    • C.阻抗
    • D.移情
  13. 系统脱敏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是每级刺激引起的焦虑( )。

    • A.小到不被觉察到
    • B.大到拮抗紧张
    • C.小到被放松代替
    • D.大到最大程度
  14. 实施系统脱敏时,正确的脱敏顺序是( )。

    • A.从小到大
    • B.从任意级开始
    • C.从大到小
    • D.没有一定顺序
  15. 对焦虑等级之间的级差,理解正确的是(  )。

    • A.跨度尽量小
    • B.避免等级一致
    • C.跨度尽量大
    • D.等级尽量一致
  16. 心理咨询师在解释原理时出现的错误是(  )。

    • A.呈现强烈刺激
    • B.放松代替紧张
    • C.呈现微弱刺激
    • D.刺激失去作用
  17. 系统脱敏法的正确操作步骤包括(  )。

    • A.学会真正放松
    • B.构建焦虑等级
    • C.给予焦虑刺激
    • D.实施系统脱敏
  18. 系统脱敏疗法的放松训练,重点强调(  )。

    • A.精神状态放松
    • B.面部肌肉放松
    • C.四肢肌肉放松
    • D.颈部肌肉放松
  19. 对该求助者较为恰当的咨询方法是( )。

    • A.冲击疗法
    • B.认知行为疗法
    • C.阳性强化法
    • D.药物治疗
  20. 系统脱敏法主要适用于对(  )的恐惧和焦虑

    • A.特定事件
    • B.泛化对象
    • C.特定人物
    • D.内隐对象
  21. 一般资料:求助者, 男性, 52岁,博士学历,在国外生活。案例介绍:求助者生活在国外,很思念年迈的父母及家人,但对乘飞机非常恐惧, 所以很少回国 。求助者为此非常苦恼, 这次回国探亲期间, 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 在上次咨询中, 咱们已经商定了咨询目标是減轻因乘飞机产生的恐惧,从原来自我感觉的90分左右减少到30分左右,现在咱们商讨用什么咨询方法吧。求助者: 都能用什么方法啊?心理咨询师: 可以用认知矫正的方法帮助你改变对乘飞机的认知, 可用系统脱敏法帮助你减轻乘飞机的恐惧。求助者:改变认知我知道,就是改变我认为乘飞机很可怕的想法,系统脱敏法是怎么回事啊?心理咨询师:系统脱敏法是帮助你解决焦虑恐惧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行为主义认为,让一个原本引起强烈焦虑恐惧的刺激,反复在你面前呈现,同时用放松予以对抗, 最终这个刺激将失去引起你焦虑恐惧的作用, 你就不会再感到焦虑恐惧了求助者。那具体怎么做呢?心理咨询师: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我帮助你学会放松,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 第三步,给予焦虑剌激,第四步,实施系统脱敏。求助者:放松啊,我会,不用你教了。心理咨询师: 我说的放松和你所说的可能不是一回事, 系统脱敏法非常强调放松,,尤其强调精神放松, 面部肌肉放松, 四肢肌肉放松和颈部肌肉的放松 。求助者:我.明白了,焦虑等级怎么建啊?心理咨询师:构建焦虑等级就是对引起焦虑的刺激归纳整理,如最小的焦虑是 0,最大的焦虑是100,通过排序建立焦虑等级表, 每一个等级的级差不强求一致, 可以由你自行决定,以免产生压力,影响放松。求助者。我懂了,怎么进行系统脱敏?心理咨询师:在实际脱敏中,按照从小到大次序,依次逐渐脱敏。逐渐用放松代告 紧张,不断反复,.直到不再恐惧。求助者:我知道了, 系统脱敏就是用放松代替紧张, 好像我恨一个人, 总想他的好,逐渐就不恨他了。道理我明白了,可我恐怕做不到。心理咨询师:咱们现在先讨论怎么做 至于你能否做到以后再讨论吧。咨询中双方商定的咨询目标的特征应该包括( )。

    • A.心理学性质的
    • B.短时见效的
    • C.可行的
    • D.可以评估的
  22. 对于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包括( )。

    • A.SAS
    • B.SDS
    • C.SCL-90
    • D.BPRS
  23. 在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可以进行的会谈包括( )

    • A.摄入性会谈
    • B.咨询性会谈
    • C.鉴别性会谈
    • D.危机性会谈
  24. 根据许又新教授对神经症的分类,典型的神经症包括( )

    • A.强迫神经症
    • B.焦虑神经症
    • C.抑郁神经症
    • D.神经衰弱
  25. 对该求助者,应重点收集的资料包括( )。

    • A.退休后的经济收入
    • B.对自己妻子身患疾病的认识
    • C.与子女的关系如何
    • D.过去如何处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26. 本案例中求助者涉及到的重要的生活事件包括( )。

    • A.子女关心自己
    • B.求助者患胃癌
    • C.妻子因病去世
    • D.夫妻关系不和
  27. 该求助者持续表现出的心理症状包括( )。

    • A.情绪淡漠
    • B.情绪低落
    • C.情绪倒错
    • D.意志减退
  28. 该求助者的求医行为属于( )

    • A.主动求医
    • B.被动求医
    • C.家人强制
    • D.医生转介
  29. 该求助者的生理症状包括( )

    • A.疲倦
    • B.失眠
    • C.烦躁
    • D.易怒
  30.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8岁,退休工人,初中文化。案例介绍:求助者退休前兴趣广泛。5年前患胃癌,手术、化疗之后康复很好。两年前,求助者的妻子又因癌症去世了,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此后一直觉得很疲倦,凌晨两三点还睡不着,情绪烦躁,易怒,对原先喜欢的活动也没什么兴致,.很少下楼,现 儿孙们已长大,觉得自己没有用了,人生不过如此,活着给人添麻烦,有过轻生的念头, 经常发呆。明知应该好好地活着,不该让子女们为自己担心,但就是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结。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冠不整,脸上留着一撮没有刮干净的胡子 。 眼神呆滞,黑眼圈,显得疲惫。家人一直对其很担心,在反复劝说下,由子女陪同前来咨询。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 A.焦虑神经症
    • B.恐惧神经症
    • C.抑郁神经症
    • D.强追神经症
  31. 在等级制诊断系统中, 关于焦虑与抑郁叙述正确的包括( )。

    • A.焦虑是较高等级
    • B.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抑郁症
    • C.抑郁是较高等级
    • D.诊断抑郁症必须排除焦虑症
  32. 对该求助者较适合的咨询方法包括( )。

    • A.模仿法
    • B.阳性强化法
    • C.认知疗法
    • D.系统脱敏法
  33. 心理咨询师做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的包括( )。

    • A.心脏病变
    • B.疑病神经症
    • C.痛症发作
    • D.恐惧神经症
  34. 对该求助者做出上述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其( )。

    • A.治疗经历
    • B.情绪体验
    • C.临床检査
    • D.身体表现
  35. 该求助者每周2-3次症状发作的特殊诱因是( )。

    • A.半夜突然醒来
    • B.无特殊诱因
    • C.曾患胆囊炎
    • D.父亲心脏病去世
  36. 根据案例分析,求助者曾对家人表示这样活着真是受罪,生不如死,说明其( )

    • A.存在自杀意念
    • B.内心痛苦
    • C.生存意向下降
    • D.严重强迫
  37.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 A.恐惧神经症
    • B.惊恐障碍
    • C.急性应激障碍
    • D.广泛性焦虑
  38.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 42岁,某私企总经理。案例介绍: 一年多以前求助者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异常痛苦。半年前的一个晚上,半夜突然醒来,觉得透不过气,胸闷、心慌,手脚发麻、浑身颤抖,认为自己得了心脏病,非常紧张、害怕。求助者迅速到医院看急诊,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后症状缓解。有一次在单位又有类似症状发生,还是到急诊看病。求助者曽专门住院检査,仍未査出明显病变。此后类似症状经常发作,有时每周出现2~3次,时间持续数十分钟, 时问地点场合无规律, 也无明显发作征兆, 能自行缓解 。 发作时头脑清楚, 客观环境并无相应可怕的事物和情境。不发作时,生活、工作均正常。目前求助者害怕犯病,不敢一个人开车或单独在家, 不敢一个人到外地出差, 怕自己突发心脏病死了别人都不知道,也不敢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求助者也知道.自己不一定就会得心脏病,但就是控制不住担心。曾对家人表示这样活着真是受罪,生不如死。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较内向,做事认真谨慎,非常孝敬父母,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几年前曾被诊断为“胆囊炎'',经治疗后痊愈。该求助者主要的情绪症状包括( )

    • A.焦虑
    • B.恐惧
    • C.强迫
    • D.抑郁
  39. 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

    • A.浑身颤抖
    • B.担心、紧张
    • C.手脚发麻
    • D.胸闷、心慌
  40.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 )

    • A.具有情境性
    • B.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 C.是发作性的
    • D.出现意识障碍症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