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贵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幼儿园)预测试题(5)
-
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是不听,还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
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简述现代儿童观。
-
简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
简述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
技能
-
定向性注意
-
个性倾向性
-
注意的广度
-
福禄倍尔为儿童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是将( )融为一体。
- A.玩具
- B.教具
- C.教法
- D.教材
- E.活动
-
下列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
- A.角色游戏
- B.结构游戏
- C.表演游戏
- D.音乐游戏
- E.智力游戏
-
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有( )。
- A.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 B.感知过程概括化
- C.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 D.感知过程系统化
- E.感知过程分析综合水平逐步提高
-
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
- A.执行外显性
- B.执行内潜性
- C.对象观念性
- D.结构简缩性
- E.内容客观性
-
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有( )。
- A.社会经济
- B.社会文化
- C.社会政治
- D.社会文明
- E.社会道德
-
下列属于幼儿表演游戏种类的有( )。
- A.幼儿表演
- B.桌面表演
- C.影子戏
- D.木偶戏
- E.制作道具
-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有( )。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 B.想象的道德情感
- C.伦理的道德情感
- D.实际的道德情感
- E.社会的道德情感
-
目前一些国家在学前教育任务认识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共同点和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 )。
- A.重视儿童身心健康
- B.重视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 C.重视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 D.重视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 E.重视幼儿入学准备工作
-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包含( )。
- A.群体性
- B.高效性
- C.目标性
- D.计划性
- E.多样性
-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逻辑理解阶段
- C.前运算阶段
- D.具体运算阶段
- E.形式运算阶段
-
学习往往是在哪三种力的作用下驱动的?( )
- A.拉力
- B.压力
- C.动力
- D.推力
- E.引力
-
下列选择项中属于道德的特征的有( )。
- A.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 B.社会共同性
- C.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 D.阶级性
- E.强制性
-
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
- A.幼儿园生活环境
- B.幼儿园精神环境
- C.幼儿园学习环境
- D.幼儿园游戏环境
- E.幼儿园物质环境
-
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 )。
- A.活动过多
- B.情绪沮丧
- C.注意力不集中
- D.冲动行为
- E.过度焦虑
-
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有其共同点,表现在( )。
- A.开始进步快
- 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
- C.后期进步较慢
- D.总趋势是进步的
- E.中间有一个高原期
-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 )等表象形式来呈现。
- A.数字
- B.动作
- C.图像
- D.符号
- E.图式
-
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是幼儿园依据( ),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 A.幼儿教育目标
- B.幼儿教育内容
- C.幼儿教学大纲
- D.幼儿课本
- E.幼儿课程标准
-
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有( )。
- A.无意记忆为主
- B.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 C.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
- D.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 E.形象记忆效果优于抽象记忆
-
儿童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体现在( )。
- A.场独立与场依存
- B.辐合型与发散型
- C.沉思型与冲动型
- D.黏液型与抑郁型
- E.果断性与犹豫型
-
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 )。
- A.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知识
- B.发展儿童的智力和语言
- C.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 D.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 E.激发儿童的求知欲
-
“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 A.独立性的
- B.个别方面的
- C.多方面的
- D.依从性的
-
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 )人手。
- A.情感
- B.意志
- C.行为
- D.认识
-
“幼儿园”一词是( )诞生的。
- A.1837年
- B.1840年
- C.1842年
- D.1903年
-
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具体运算阶段
- C.前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
- A.指向性
- B.集中性
- C.清晰性
- D.鲜明性
-
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 )两大类。
- A.社会环境
- B.精神环境
- C.城市环境
- D.局部环境
-
“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 )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
- A.民主型
- B.专制型
- C.独断型
- D.放任型
-
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
- A.启蒙性
- B.发展适宜性
- C.活动性
- D.综合性
-
美国心理学家( )从其行为心理学思想出发,提出儿童发展的环境决定论。
- A.华生
- B.洛克
- C.赞可夫
- D.皮亚杰
-
下列关于个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属于心理现象
- B.个性是相对稳定的
- C.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 D.个性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内在需要
-
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 A.意识
- B.心理
- C.动机
- D.意志
-
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是( )。
- A.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
- B.客观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
- C.教育性原则与生成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开放性原则
-
下列不属于气质特性的是( )。
- A.遗传性
- B.先天性
- C.易变性
- D.稳定性
-
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 A.问卷法
- B.谈话法
- C.观察法
- D.实验法
-
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 )结合起来。
- A.名称
- B.明度
- C.色调
- D.饱和度
-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 A.榜样
- B.强化
- C.父母的惩罚
- D.挫折
-
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 )。
- A.全园教育目标
- B.中期目标
- C.近期目标
- D.行为目标
-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
- 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
- B.大小规律
- C.粗细规律
-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
下列不属于自我肯定行为的主要表现的是( )。
- A.请求
- B.认可
- C.拒绝
- D.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
“红色的东西有哪些?”这属于发散思维的哪种训练方法?( )
- A.用途扩散
- B.结构扩散
- C.形态扩散
- D.方法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