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预测试卷(10)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3. 请简要回答主要的教学原则。

  4. 下列是某小学一个班的主题班会设计,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设计进行评价并阐述组织好主题班会的要求。

    又到了3月5日学雷锋的时间了,学校要求我们每个班为周围的社区做一件好事。可我认为学雷锋不能图表现,只用一天的时间来表示一下,而应该制度化、经常化,把爱心献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决定先在班上召开一个“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的主题班会,形成我们全班共同的意见,找到一致的办法,因此对主题班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第一步:全体同学收集雷锋的动人事迹;

    第二步:请学生代表宣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第三步;分小组讨论目前存在的学雷锋种种现象;

    第四步:我们该怎么办?(各小组表达自己今后学雷锋的设想与办法);

    第五步:全班讨论,形成学习雷锋的统一意见和行动方案。

  5. 人的思维分哪些种类?

  6. 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7. 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9. ____________学习是指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10. 小学教育中的智育任务主要通过文化课的_________与________来实现。

  11.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12.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_____。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或课堂教学)。

  13. 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_________经验。

  14.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__________、共同的__________以及一定的__________。

  15. 原型内化的教学要求之一是活动在言语水平上先__________,以后再__________。

  16. 特殊儿童是指在教育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下列选项属于特殊儿童范围的是(  )。

    • A.资质优异儿童
    • B.智力落后儿童
    • C.情绪困扰儿童
    • D.学习困难儿童
  17.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18. 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有(  )。

    •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 B.学校的培养目标
    • C.学生的个性特征
    •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19. 小学儿童学习准备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

    • A.动作技能水平
    • B.人际交往水平
    • C.自我意识水平
    • D.智力发展水平
  20.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

    • A.记忆术
    • B.做笔记
    • C.提问
    • D.生成性学习
  21.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

    • A.效果律
    • B.运动律
    • C.准备律
    • D.练习律
  22. 测验实用性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其基本要求是(  )。

    • A.便于组织
    • B.便于实施
    • C.容易评分
    • D.结果要容易解释
  23. 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是(  )。

    • A.安吉尔
    • B.华生
    • C.斯金纳
    • D.苛勒
  24. 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 B.不均衡性
    • C.稳定性和可变性
    • D.个别差异性
  25.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26. 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

    • A.非条件反射
    • B.无条件反射
    • C.条件反射
    • D.生来的反射
  27. (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 A.视角
    • B.视敏度
    • C.视野
    • D.明适应
  28. (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起教育心理学体系。

    • A.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
    • B.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2年)
    • C.布隆斯基的《科学的改革》(1920年)
    • 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
  29. 中国选士制度的演变是(  )。

    • A.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 B.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
    • C.科举制察举制提拔制
    • D.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30. (  )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

    • A.积极
    • B.权威
    • C.民主
    • D.消极
  3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

    • A.《论语》
    • B.《荀子》
    • C.《孟子》
    • D.《学记》
  32.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 A.教育哲学
    • B.教育心理学
    • C.教育学
    • D.教学论
  33. 学习兴趣、求知欲属于(  )动机。

    • A.外部
    • B.内部
    • C.远景性
    • D.辅助性
  34.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主要是(  )。

    • A.自主感对羞愧感
    • B.勤奋感对自卑感
    • C.亲密感对孤独感
    •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35. 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60,他属于(  )。

    • A.正常儿童
    • B.智力超常儿童
    • C.弱智儿童
    • D.聋、哑、盲儿童
  36. 桑代克提出众多学习率,其中描述动机的是(  )o

    • A.效果律
    • B.准备律
    • C.练习律
    • D.同化律
  37. 测验的(  )代表了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评估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 A.信度
    • B.效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38.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  )。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39. 下列关于发现教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教师要将学习环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 B.教师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
    • C.发现教学要进行的顺利,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可进行独立探究的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
    • D.教师要增强教材难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挫败感
  40.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 A.是同时的
    •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 D.无法判断
  41. 下述不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 B.性相近,习相远
    •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D.因材施教
  42. 在西方,被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  )。

    • A.莫依曼
    • B.桑代克
    • C.推孟
    • D.贾德
  43. 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  )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 A.民主型
    • B.放任自流型
    • C.仁慈专断型
    • D.强硬专断型
  44. 斯金纳认为,(  )会导致反应的减少,但它只是间接地起作用,只是抑制而不是消除这种行为。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惩罚
    • D.塑造
  45.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这遵循的是(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46.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A.素质教育
    •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C.应试教育
    • D.著名学者的学说
  47.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涂尔干
    • B.卢梭
    • C.赞科夫
    • D.福禄贝尔
  48. 培养勤奋感的最佳时期是(  )。

    • A.2~3岁
    • B.4~5岁
    • C.6~11岁
    • D.12~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