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专家预测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许多小学老师认为,孩子在课堂上就应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听课,并把那些爱“插嘴”的孩子批评为不懂礼貌、不守规矩。记者在一所小学听了一节公开课《邱少云》,当老师正讲在兴头上时,一名小男孩举起手提问:“老师,为什么蓝蓝的天上没有闪闪的星?为什么邱少云身上带着子弹、手榴弹而不爆炸呢?”老师一时语塞,碍于有人听课便严肃地说道:“书上一直就是这么写的,至于其他的下课再讨论吧。”小男孩只好怏怏地坐下,一节课也没再举手发言。在场的许多教育专家、教师都对该老师对这件事的处理表示异议。——摘自《天津日报》请结合所学的教学理论,谈谈您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2. 怎样根据感知规律提高直观的效果?

  3. 试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4. 简述教育法律救济的作用。

  5. 讲授法是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请你简要分析讲授法的优缺点。

  6.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

  7. 简述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8. 培养目标

  9. 组块

  10. 教学计划

  11. 似动知觉

  12. 《学记》提出课内与课外要相结合,且课外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反映了以下哪个原则的要求(  )

    • A.教学相长原则
    • B.预时孙摩原则
    • C.长善救失原则
    • D.藏息相辅原则
  13.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 B.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 C.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可采取批评教育、记过、开除等处理方法
    • D.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14.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 A.品德评价法
    • B.榜样示范法
    • C.实际锻炼法
    • D.陶冶教育法
  15. 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

    •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 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 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 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16. 当天学习的外语,为使其保持效果最好,第一次复习最好在(  )

    • A.24小时内
    • B.第二天
    • C.第三天
    • D.第四天
  17. 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  )

    • A.感觉对比
    • B.感觉后像
    • C.感觉适应
    • D.联觉
  18.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 A.教材改革
    • B.课堂教学改革
    • C.课程改革
    • D.教师素质提高
  19. 鲁班因茅草划破手指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  )

    • A.功能固着
    • B.迁移
    • C.定势
    • D.原型启发
  20.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他认为智力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那么认识环境的能力属于(  )

    • A.自知智力
    • B.视觉一空间智力
    • C.逻辑一数学智力
    • D.运动智力
  21. 某实验室老师在学生做实验时,离开实验室接听私人电话。学生在老师离开之后,随意触碰老师的实验用品,导致学校实验室失火,幸而没有人员伤亡。该老师的行为(  )

    • A.触犯了刑法
    • B.属于不作为侵权
    • 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 D.没有违法
  22.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  )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 A.低于
    • B.不低于
    • C.高于
    • D.不高于
  23. 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 A.商人
    • B.政治家
    • C.军人
    • D.官史
  24.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  ),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 A.教育
    • B.压制
    • C.保护
    • D.教育和保护
  25. 中小学教师资格由(  )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B.国务院
    • 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 D.省、自治区、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