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河南2014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预习测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谈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有哪些?

  2. 在教学中,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当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 )。

    • A.用途扩散
    • B.结构扩散
    • C.方法扩散
    • D.形态扩散
    • E.集体讨论
  4. 元认知知识包括( )。

    •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 B.对任务的认识
    • C.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 D.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 E.对教师的认识
  5.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 )。

    • A.给定的条件
    • B.要达到的目标
    • C.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 D.存在的疑点
  6. 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

    •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 B.同伴群体的影响
    • C.师生的交互作用 
    • 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 E.社区的影响
  7.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

    • A.家庭教养方式
    • B.道德认知
    • C.社会风气
    • D.态度定势
    • E.同伴群体
  8. 下列属于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的是( )。

    •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 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9. 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

    • A.爱国主义情感
    • B.集体主义
    • C.义务感
    • D.责任感
    • E.事业感
  10. 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 )。

    • A.敏感性
    • B.流畅性
    • C.灵活性
    • D.独创性
    • E.发散性
  11. 桑代克主张的三个学习律是( )。

    • A.准备律
    • B.因果律
    • C.练习律
    • D.效果律
  12. 下面属于认知派的心理学家是( )。

    • A.斯金纳
    • B.苛勒
    • C.布鲁纳
    • D.奥苏伯尔
  13.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4. 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15. 试卷分析

  16. 启发式提问

  17. 课堂讲授

  18. 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 )。

    • A.顺向迁移
    • B.逆向迁移
    • C.正迁移
    • D.负迁移
  19. 操作技能

  20. 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 A.言语直观
    • B.形象直观
    • C.模象直观
    • D.实物直观
  21. 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有权予以劝阻、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 B.国家机关
    • C.任何组织或个人
    • D.学校教职员工
  22.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 A.教材
    • B.情境
    • C.生存
    • D.学生
  23. 教师的道德修养,只有在( )中才能得到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

    • A.学习
    • B.交往
    • C.思考
    • D.实践
  24. 强而有力,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 A.热情
    • B.心境
    • C.激情
    • D.应激
  25.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 A.性格
    • B.气质
    • C.能力
    • D.兴趣
  26. 因材施教的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不平衡性 
    • C.个别差异性
    • D.顺序性
  27.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 B.望梅止渴
    • C.蜘蛛织网
    •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8. 新老师一般处于( )阶段。

    • A.关注情境
    • B.关注生存
    • C.关注学生
    • D.关注发展
  29. 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  )次课程改革。

    • A.七
    • B.八
    • C.九 
    • D.三
  30. 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 D.学习的方法
  31. “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 A.教育 
    • B.环境 
    • C.遗传 
    • D.家庭教育
  32. 对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较少依赖,取决于个人的禀赋。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是( )。

    • A.晶体智力
    • B.流体智力
    • C.创造智力
    • D.操作智力
  33. 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 B.生产关系 
    • C.经济基础 
    • D.生产力
  34. 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 A.辨别学习
    • B.符号学习
    • C.概念学习
    • D.规则或原理学习
  35.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引起学习动机
    • B.巩固知识 
    • C.领会知识 
    • D.运用知识
  36. 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之为( )。

    • A.原型启发
    • B.原型定向
    • C.原型操作
    • D.原型内化
  37. 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

    • A.个体本能 
    • B.外在环境
    • C.机体成熟 
    • D.基因复制
  38.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

    • A.负迁移
    • B.正迁移
    • C.横向迁移
    • D.纵向迁移
  39.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 A.精神性 
    • B.示范性 
    • C.主观能动性 
    • D.复杂性
  40. 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属于( )。

    • A.直接强化
    • B.间接强化
    • C.自我强化
    • D.替代性强化
  41.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元认识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资源管理策略
    • D.认知策略
  4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

    • A.直接经验 
    • B.间接经验 
    • C.生产经验 
    • D.生活经验
  43. 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学习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 A.不同的学习结果
    • B.学习层次的高低
    • C.学习情境的简繁
    • D.学习水平的优劣
  44. 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 )。

    • A.下位学习
    • B.上位学习
    • C.并列结合学习
    • D.相关类属学习
  45. 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

    •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 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
  46.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 A.合理化 
    • B.示范化 
    • C.多样化 
    • D.个别化
  47.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 A.生产力 
    • B.科学技术 
    • C.政治经济制度 
    • D.文化
  48.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 A.刺激情境
    • B.即定疑问
    • C.思维状态
    • D.思维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