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中学)标准预测试卷(2)
-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
什么是归因理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
-
举例分析制约能力形成发展的条件。
-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怎样?
-
在学校工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教学为主?
-
如何理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注意的品质特征是什么?
-
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
我国的道德核心是__________精神,是德育的重点内容;自觉纪律既是教育手段又是__________。
-
行为疗法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
-
下位学习又称 __________ ,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发现法”的倡导者是__________;“掌握学习”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
-
新课程改革是指我国从__________年正式启动的__________。
-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__________,又是教育工作的__________。
-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
-
根据来源和形成的过程,巴甫洛夫把反射分为两种,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__________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__________、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__________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结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
最先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__________。
-
反射的概念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__________提出的。
-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教育。
-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__________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__________的过程。
-
记录教师教学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以及自己反思和阐释,进而来帮助教师很好地认识自己的反思方法是( )
- A.教学日志
- B.教师学习审计
- C.教育案例
- D.教育叙事
-
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 )作为研究对象的。
- A.初等教育
- B.普通中小学教育
- C.中等教育
- D.一般教育现象
-
尽管刺激不完整,但人们仍把一个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
- A.恒常性
- B.理解性
- C.选择性
- D.整体性
-
教学过程的( )强调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 A.实践说
- B.认识说
- C.发展说
- D.统一说
-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受下列哪种情绪影响( )
- A.激情
- B.心境
- C.应激
- D.热情
-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始于( )
- A.明初
- B.清末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中国成立
-
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领导方式是( )
- A.教育中心型
- B.集体中心型
- C.权威型
- D.民主型
-
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
- A.自然形态的教育
- B.自我教育
- C.家庭教育
- D.社会教育
-
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 A.《论语》
- B.《大学》
- C.《学记》
- D.《师说》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
- A.整体性
- B.阶段性
- C.持续性
- D.实践性
-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A.《大教学论》
- B.《人是教育的对象》
- C.《教育心理学》
- D.《教育心理大纲》
-
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 )
-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 B.动作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
- C.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求同思维
- D.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
-
以下选项不符合教育案例特点的是( )
- A.教育案例是对实际情境的描述
- B.教育案例是含有问题或情境在内的事件
- C.教育案例是典型性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D.教育案例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
品德教育模式是指进行品德教育的整体结构形式,我国教育界主张按照品德的( )实行多途径、多视角的德育活动综合模式。
- A.认知结构
- B.构成要素
- C.心理结构
- D.理论结构
-
普及教育始于( )
- A.原始社会
- B.奴隶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社会
-
变化技能的类型有( )
- A.教态的变化,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 B.教态的变化,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课堂相互作用的变化
- C.教学语言的变化,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 D.教态的变化,教师教学风格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
教学测验的结果以( )形式加以报道。
- A.书面
- B.分数
- C.概率
- D.编码
-
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
- A.社会心理学
- B.理论心理学
- C.应用心理学
- D.普通心理学
-
在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发展中,要求他用新近学到的知识技能对原来的知识技能加以补充、改组,或者矫正,最后使新的知识技能与已有的知识技能融为一体,这是( )
- A.早期社会化
- B.预期社会化
- C.发展社会化
- D.再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