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押运员模拟考试(3)临考冲刺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由安全生产管理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 正确
    • 错误
  2. 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正确
    • 错误
  3.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发生火灾、爆炸,属于不可抗力的因素,因此不属于承运人责任险的赔偿范围。

    • 正确
    • 错误
  4.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是由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安全监管总局于2006年7月联合制定的。

    • 正确
    • 错误
  5. 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未按规定投保承运人责任险或者保险金额达不到最低标准,要责令限期投保;拒不投保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核销相应的经营范围。

    • 正确
    • 错误
  6. 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包括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运输危险货物过程中必要的食宿支出等。

    • 正确
    • 错误
  7. 事故发生后,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可以暂不考虑保护现场,坚持先人后物的救护原则。

    • 正确
    • 错误
  8. 驾驶人在实习期内,如果能够做到小心谨慎、技术过硬,也可以驾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

    • 正确
    • 错误
  9.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 正确
    • 错误
  10.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具有正确的驾驶操作方法、规范的举止行为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运载危险品货物时可以不受通行路线、时间和时速的限制。

    • 正确
    • 错误
  11. 信誉考核结果连续两年为AAA的经营者,从第三年起免予考核,并在道路运输许可和文明单位评比中优先给予考虑。

    • 正确
    • 错误
  12. 信誉考核由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两部分组成。

    • 正确
    • 错误
  13. 发生一次1人以上8人以下死亡责任事故,在信誉考核中评为不合格。

    • 正确
    • 错误
  14. 道路运输经营信誉考核周期时限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 正确
    • 错误
  15. 在道路运输经营信誉考核周期内没有发生任何责任事故,且年度定期考核得分减去不定期考核记分的得分为900分以上的,信誉考核等级为AAA

    • 正确
    • 错误
  16. 从事短途运输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可以不安装车辆行驶记录仪。

    • 正确
    • 错误
  17. 根据《辽宁省道路运输车辆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所有从事营业性运输的旅客运输车辆、货物运输车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均应安装使用记录仪

    • 正确
    • 错误
  18. 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企业或者单位应当对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进行运输安全生产和基本应急知识等方面的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 正确
    • 错误
  19. 道路运输车辆安装使用的记录仪必须通过国家强制性认证(CCC认证)并符合国家标准《车辆行驶记录仪》(GB/T19056-2003)的有关要求。

    • 正确
    • 错误
  20. 考虑到国际间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集装箱的大小、规格都有国际标准,如20英尺、40英尺箱等是以____的尺寸作为集装箱的规格。

    • A.高度
    • B.宽度
    • C.长度
  21. 采用钢桶装载液体危险货物,对于采用Ⅰ类包装的,其最大容积为____升。

    • A.200
    • B.250
    • C.300
  22. 一般情况下____适用于盛装腐蚀性液体。

    • A.胶合板桶
    • B.铝桶
    • C.铁桶
  23. 某些危险货物自身具有____,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危险性。

    • A.整体性
    • B.稳定性
    • C.不稳定性
  24. 限量包装的含义是指____包装的最大允许装载量。

    • A.单件
    • B.整批
    • C.整车
  25. 我国颁布实施的《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对其性质基本相同,运输、存储条件和灭火、急救、处置方法相同的危险货物,____编号。

    • A.也可使用同一
    • B.不可使用同一
    • C.必须使用同一
  26. 下列____是放射性的物质。

    • A.硫磺
    • B.电石
    • C.发光剂
  27. 感染性物质是指____,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体,如病毒蛋白等。

    • A.含有病原体的物质
    • B.不含有病原体的物质
    • C.特殊情况下含有病原体的物质
  28.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非法转让、出租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有关证件,处____的罚款。

    • A.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 B.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 C.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29. 根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规定,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单位,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的”处____的罚款。

    • A.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
    • B.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 C.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30. 根据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的要求,对“未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活动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处____的罚款。

    • 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B.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31. 承运人责任险的赔偿范围包括货物和人员,其中人员包括____。

    • A.驾驶员、驾驶员助手、押运员
    • B.驾驶员、驾驶员助手
    • C.驾驶员
  3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对“未取得道路运输许可证,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____的罚款。

    • 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B.2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
    • C.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33. 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____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

    • A.自愿
    • B.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
    • C.必须
  34. 中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存储金额不低于人民币____万元。

    • A.30
    • B.100
    • C.150
  35. 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而区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按营业收入的____ 逐月提取。

    • A.1%
    • B.1.5%
    • C.2%
  36.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自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之日起____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 A.7
    • B.10
    • C.30
  37. 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发生事故后,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____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 A.1小时
    • B.1天
    • C.3天
  38. 在不定期考核中,凡累计记分值达到60分或者其违法行为被市级以上媒体曝光的,经营者应当参加由许可其经营的运管机构组织的时间不少于____的道路运输法规知识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培训。

    • A.一日
    • B.三日
    • C.一周
  39. 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____的机动车。

    • A.运输贵重货物
    • B.运输鲜活货物
    • C.运输危险货物
  40. 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应当____,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 A.悬挂警示标志
    • B.安装警灯
    • C.安装警报器
  41. 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定期考核主要由运管机构____负责。

    • A.各专项业务管理部门
    • B.稽查部门
    • C.办公室
  42. 根据《辽宁省道路运输经营信誉监督考核办法》的规定,不定期考核每一考核周期的记分初值为零,各考核项目的记分分值为____五档。

    • A.12分、6分、3分、2分、1分
    • B.20分、15分、10分、5分、2分
    • C.15分、10分、5分、2分、1分
  43. 根据《辽宁省道路运输车辆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对道路运输车辆行驶记录仪的数据采集____至少进行一次。

    • A.每周
    • B.每月
    • C.每季
  44. 根据《辽宁省道路运输经营信誉监督考核办法》的规定,信誉考核内容包括危货运输经营者的____、经营行为、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等四个方面。

    • A.资质条件
    • B.管理水平
    • C.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