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1)
-
灾情数据在资料归档时,应选择初报数据。
- 正确
- 错误
-
灾害信息传递是指灾害信息人员向上级部门传递灾害信息。
- 正确
- 错误
-
在编纂史志资料时,已经发生的灾害事件是重点收集的内容,必须要客观真实地记载。
- 正确
- 错误
-
掌握灾害救助政策,把握救助的对象、标准、程序,是传递灾害信息的基本要求。
- 正确
- 错误
-
县级民政部门应在每年9月下旬开始,初次核查、汇总本年度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 正确
- 错误
-
乡镇(街道)向县(市、区)上报灾情时,一律以传真或电子邮件上报。
- 正确
- 错误
-
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方案的编制既要体现科学性,又要体现人性化。
- 正确
- 错误
-
灾害信息报送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当地灾情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
- 正确
- 错误
-
编制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方案时,由于现场比较紧张,可以不考虑相关纪律要求。
- 正确
- 错误
-
在应急转移安置中,对于有亲友可以投靠的受灾群众,动员其必须投亲靠友,并不再给予相应救助资金或物资。
- 正确
- 错误
-
选择紧急转移路线所遵循的快速原则是指,无论安全与否都应该选择最快的路线。
- 正确
- 错误
-
洪涝灾害期间,洪水淹没了的水井或供水建筑物可以继续供水。
- 正确
- 错误
-
与应急救助阶段相比较,在恢复重建阶段的居住需求中,受灾群众居住需求情况比较单一。
- 正确
- 错误
-
在基本生活救助物资需求评估前,灾害信息员应做的工作准备首先是收集信息。
- 正确
- 错误
-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受灾群众生活救济情况、救灾资金投入情况、救灾物资投入情况和救灾人员数量。
- 正确
- 错误
-
为及时、准确地向灾区开展救援行动,需要对灾区的应急救助需求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将直接影响应急救灾工作的升展效果。
- 正确
- 错误
-
农业生产设施损失的评估不是农业损失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
- 正确
- 错误
-
水产养殖资源损失一般采用现场实测和同期比对的方法进行评估。
- 正确
- 错误
-
因灾造成水产养殖所用网箱及打捞设备遭受损失的,不应纳入农业设施损失评估范围。
- 正确
- 错误
-
突发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前,各级民政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全面开展倒损房屋的统计、核定工作。
- 正确
- 错误
-
牧区帐篷每顶可按3间自然间计算。
- 正确
- 错误
-
在灾情稳定后,地(市)级民政部门应在2日内将最终核定的灾情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
- 正确
- 错误
-
评估受灾群众倒房灾后恢复重建的规模和任务,可以为应急救助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 正确
- 错误
-
24小时零报告制度是指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如果灾情有变化,各级部门每24小时必须上报一次灾情。
- 正确
- 错误
-
倒塌居民住房间数是指倒塌房屋中以居住为使用目的的居民住房间数。
- 正确
- 错误
-
在灾情尚未稳定之前,灾害信息员需要在初报的基础上进行续报,续报要求“连续、详实”。
- 正确
- 错误
-
在山坡上遇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
- 正确
- 错误
-
在火场上,站着呼救效果比卧着好。
- 正确
- 错误
-
灾害前兆的感知来源可以分为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察觉的前兆和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察觉的前兆两类。
- 正确
- 错误
-
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信号一般划分为Ⅳ级(特别严重)、Ⅲ级(严重)、Ⅱ级(较重)、I级(一般)四个等级。
- 正确
- 错误
-
灾害信息统计的基本原则是准确无误、完整无缺和客观可靠。
- 正确
- 错误
-
一次灾害过程结束后,县级民政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本区域因灾倒损房屋情况逐村逐户进行调查、登记;在15日内完成核定工作,并建立因灾倒房和恢复重建台账。
- 正确
- 错误
-
2008年后,中央将春荒救助和冬令救助合并为冬春生活救助,确保救助时段的前后衔接和政策的延续性,但救助方案及资金下拨仍分为两次执行。
- 正确
- 错误
-
自然灾害造成大量住房倒塌和损坏时,中央、省、地、县四级人民政府根据住房灾损情况,适时建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领导协调机构。
- 正确
- 错误
-
在临时安置受灾群众方面,灾区政府要坚持“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 正确
- 错误
-
我国现阶段救灾工作的基本领导体制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
- 正确
- 错误
-
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正确
- 错误
-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 正确
- 错误
-
初级灾害信息员的基本文化程度要求是小学毕业(或同等学力)。
- 正确
- 错误
-
灾害信息员在灾害评估过程中要善于钻研,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科学使用各类数据和方法,使灾害信息管理工作日趋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 正确
- 错误
-
归档后的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资料、报告,其使用价值体现在( )。
- A.研究灾害发生趋势
- B.反映灾害救助能力
- C.反映受灾现场真实状况
- D.反映灾害强度
-
在灾害信息归档中,电子文档的( )是建立经常化备份制度的主要原因。
- A.广泛性
- B.复杂性
- C.易损性
- D.多样性
-
下列选项中,属于灾害信息资源的是( )。 ①灾情报告②灾情统计数据③灾区社会经济背景数据④救灾物资储备信息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 )往往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十分适合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 A.广播、电视、报刊、杂志
- B.科普读物、宣传栏、公益广告、标语、展板等
- C.手机短信
- D.互联网
-
灾害信息资料归档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对灾害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料和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储存,确保信息资料的( )。 ①完整 ②真实 ③规范 ④安全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向灾区传递灾害预警信息,有助于( )。
- A.稳定灾区社会秩序
- B.缓解灾民情绪
- C.避免灾害损失加剧
- D.提前采取避灾行动
-
在接到县(市、区)上报的快报核报后,地(市)级民政部门应在( )内核实灾情,并上报省级民政部门。
- A.12小时
- B.1日
- C.2日
- D.3日
-
在重大自然灾害稳定之前,应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县级民政部门应在每天( )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小时以内的灾情进行统计汇总,并上报地(市)级民政部门。
- A.8时
- B.8时30分
- C.9时
- D.12时
-
在灾害信息报送渠道上,在常规通信系统受到灾害破坏、常规通信手段失灵或无法满足应急救助需求的情况下,建立安全快捷的( )尤为必要。
- A.公文流转方式
- B.网络通信方式
- C.应急通信方式
- D.传统人工方式
-
对收集到的灾情信息进行审核的目的是( )。
- A.征得政府相关负责人批准上报意见
- B.对灾情数据的可信度进行核实
- C.调整灾情数据,避免过大或过小
- D.对灾情数字进行全面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