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库13
-
依次填入文中[a]、[b]、[c]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虽然但是休整
- B.不仅而且栖居
- C.既也生活
- D.固然更停歇
-
对“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目者”将世界客体化、对象化,不被世界所束缚
- B.“为腹者”融于世界中.以“大是懵懂”的智慧滋养生命
- C.“为目”反对人的欲望享受,倡导一种自然而然的哲学
- D.“为腹”强调人的物质满足,“为目”强调人的精神追求
-
在人们的艺术欣赏和追求里都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下列现象,不符合“大巧若拙”的一项是( )。
- A.人们对枯藤、残荷、老木、顽石的欣赏
- B.人们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一个人的美
- C.中国书法理论提倡“生”,反对“熟”
- D.西方园林多几何构制,讲求典雅、华丽、严整
-
下列说法与老子哲学思想的主张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要追求素朴纯全的美,讲求认知的神会
- B.提倡从天的角度认识智慧和事物
- C.反对欲望、享受和机心,提倡归于田园
- D.追求合乎本性的存在之道(人生境界)
-
末段加下划线的“那时”指的是( )。
- A.五代时期
- B.北宋时期
- C.唐代
- D.南宋时期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一般的巧凭借人工可以达到,大巧也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来达到纯全之美
- B.要达到物我之间的契合无间就要放弃对巧的刻意求取、孜孜追求
- C.“反智主义”倾向就是指反对人运用知识去改变世界,用机心去破坏世界
- D.“守拙”即守住人的本性。在色相世界中展示自己的行为与“守拙”是相悖的
-
对文章中引用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勒”本指用黄金装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泛指骑马者
- B.“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
- C.“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中的“鱼梁”指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
- D.“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中的“电影”指的是闪电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祜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
- C.第三段列举了赵秉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
-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
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 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
- 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
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 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
文章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对此”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 )。
- A.教育缺少公正开放的市场竞争规则
- B.教育拥有的促进社会平等的功效
- C.改进教育体制和促进经济发展
- D.教育的价值和新兴知识阶层的作用未得到实现
-
根据上文,蚁族的出现最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是( )。
- A.社会上人们之间需求与交换的市场缺少合理规则
- B.社会流动与阶层重构难以进行
- C.教育所拥有的促进社会平等的作用减弱
- D.以知识技能见长的新兴阶层难以支撑起社会
-
不属于“教育所铺架的向上流动的梯桥出现了明显的短路与断线”这句话所表达的信息的是( )。
- A.很多人要实现在社会流动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目标,必须通过受教育来实施
- B.教育的平等开放与普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出现了断层
- C.蚁族的出现使得由教育改变社会命运的常规道路出现许多不确定性
- D.教育的向上流动和地位获得的功能效用将大打折扣
-
文中第三段[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 A.部分
- B.基本
- C.精确
- D.可能
-
文中第三自然段,划线句子中[ ]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 A.只有才何况
- B.即使也况且
- C.如果就尽管
- D.只要就哪怕
-
“蚁族”一词所用修辞方法与下面哪个词语相同?
- A.白领
- B.蜗居
- C.宅男
- D.房奴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宇宙膨胀理论有力支持了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正确性
- B.宇宙膨胀如果是事实,那便证明了它过去是聚合状态
- C.微波背景辐射现象证明了宇宙膨胀理论的正确性
- D.微波背景辐射呈低温状态,可见是大爆炸的遗迹
-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们推测,大约150亿年前发生了宇宙大爆炸,宇宙由此诞生
- B.宇宙原初阶段处在既热而密的状态,不断向四周洒落着灼热的辐射
- C.微波背景辐射以相同的强度射向地球,可以推知宇宙大爆炸规模
- D.由于宇宙膨胀,地球当然也随之膨胀,太阳系、银河系也随之膨胀
-
文中划线处“红移”的意思是( )。
- A.恒星一边后退一边发光,观测者收到光的光波变长
- B.恒星发出的光呈现红色,观测者可以看到它缓缓后移
- C.恒星如果用不变的光速发出光线.那么光线将偏向红色
- D.恒星与地球的距离是已知的,它们向地球发出红色的光
-
从哈勃的研究成果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18颗恒星发出的光存在“红移”,可以推知这些恒星在后退
- B.分析遥远星系的光波变长这一现象,科学家推知宇宙在膨胀
- C.在宇宙中任何一点观测,都会看到周围星系因膨胀而存在后退
- D.哈勃所测量的“红移”,并非指恒星具有能发出红色光波的物质结构
-
第三段文字主要的意思是( )。
- A.人们应懂得去欣赏美丽的世界
- B.人们除了工作外,对其他事情都不太感兴趣
- C.人们为了工作而无暇顾及周围世界的变化
- D.美丽的世界对工作繁忙的人而言没有太大意义
-
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会商品化程度越高,物质就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快,而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却会越来越简单化
- B.因为哲学素养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所以只要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就可望诞生出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
- C.文章结尾说“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可见解决美感问题的职责在于当代文学青年
- D.仅靠在形式上挖空心思,或在词汇上标新立异来体现文学美感,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并暴露出作者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欠缺
-
对“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学美感的“滑坡”,商业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生活节奏加快是主要原因
- B.文人哲学素养越来越低是文学美感“滑坡”的重要原因
- C.文学美感的“滑坡”是事实,但不能一味地找客观原因,还是要从文学本身找出路
- D.文学美感的“滑坡”,既由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限,又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
-
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外的美学范畴的概念
- B.文学美感是指作品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能给人以美的情感体验
- C.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的文学作品拍成好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更能给人以美感享受
- D.文学美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则不能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天天”,是因为受不了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
- B.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文学创作者努力,也需要提升“欣赏群”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
- C.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进步.为文学美感的回归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 D.本文针砭了追求感官刺激和急功近利的时弊,呼吁文学创作者重视生活积累和哲学素养,期待文学美感回归
-
下列选项中对生态整体主义对人类的要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应该以生态环境的长效发展为中心利益标准
- B.我们应该消除人本主义,发展环境本位主义
- C.人类应该建立联系、平衡的观念,将人类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重新建立利益体系
- D.人类应该尽快终止目前以人为中心的一切行为,转变自身的价值标准
-
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 A.唯一
- B.一切
- C.基本
- D.永恒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整体主义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可行的方法
- B.生态整体主义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而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与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C.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犯过很多错误,走过许多弯路,其中以自己为中心,导致生态危机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 D.如果人类还要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唯一判断事物的标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
对“生态整体主义”这一概念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整体主义是指把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和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的生态观
- B.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其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 C.生态整体主义把有利于维护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
- D.生态整体主义不再考虑人类的利益
-
下列对“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整体主义和以往的生态观不同,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
-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不再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
-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
-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受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