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题1000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2)
-
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以及对材料是否理解,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__________。
-
表情可以分为__________、语调表情和面部表情。
-
__________的双生子爬楼实验,强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
根据发展水平不同,思维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_______和抽象逻辑思维。
-
关于教育的起源,教育学史上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即教育的生物起源说.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 正确
- 错误
-
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 正确
- 错误
-
儿童第一次看到飞机时,把它叫作“大鸟”,这是一种顺应现象。(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教学课程标准(试行)》强调教师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 正确
- 错误
-
判断是思维内容的基本单位,又是各门学科的基本要素。()
- 正确
- 错误
-
关于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人必须具有一般能力和该活动需要的特殊能力
- B.能力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可以只通过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能力的大小
- C.不同类型能力在不同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强弱不同
- D.模仿也是一种能力
-
现代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课程编制要考虑()。
- A.课程实施
- B.课程目标
- C.课程内容
- D.内容组织
- E.课程评价
-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等要素的相互协调。
- A.教师
- B.学生
- C.教材
- D.课堂情境
-
下列选项中属于外部感觉的有()。
- A.视觉
- B.听觉
- C.机体觉
- D.嗅觉
-
《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所体现的原则是( )。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 D.保护儿童原则
- E.无歧视原则
-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A.知识的学习
- B.技能的学习
- C.行为规范的学习
- D.概念的学习
-
学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包括()。
- A.传承与传播文化
- B.保存与活化文化
- C.选择与整理文化
- D.交融与创新文化
-
认知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划分为()。
- A.言语信息
- B.智慧技能
- C.动作技能
- D.态度
-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求知需要
- B.尊重需要
- C.自我实现的需要
- D.归属与爱的需要
-
以下属于课程资源的是( )。
- A.教师、学生
- B.博物馆、科技馆
- C.教科书
- D.网络资源
-
“用进废退”与哪种遗忘观点相一致?()
- A.记忆痕迹衰退说
- B.材料间干扰
- C.同化说
- D.检索困难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终身学习”的具体要求不包括()。
- A.拓宽知识视野
- B.更新知识结构
- C.勇于探索创新
- D.乐于廉洁从教
-
“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是否()。
- A.生理健康
- B.生理卫生
- C.心理健康
- D.身体健康
-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奉献性
- B.导向性
- C.全局性
- D.发展性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A.家庭
- B.社会
- C.学校
- D.工作单位
-
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指的是()。
- A.性格
- B.爱好
- C.兴趣
- D.气质
-
1951年,我国颁布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正式确定了班主任制,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等,并取代之前的()。
- A.级任导师
- B.级任教师
- C.班任导师
- D.班任教师
-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师在教育过程应()。
- A.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 B.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
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
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想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 A.很高
- B.较高
- C.较低
- D.以上都不对
-
教师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具有()。
- A.评价功能
- B.教育功能
- C.辅导功能
- D.说服功能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教师职业角色的()方面。
- A.传道者的角色
- B.授业者的角色
- C.示范者的角色
- D.朋友的角色
-
有位学生将几张纸屑随意扔到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见状后满脸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A.廉洁奉公
- B.为人师表
- C.爱岗敬业
- D.热爱学生
-
李大力最近发现,正在读初三的儿子李小力难以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丧失目标,失去信心。依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李小力个体发展危机没有处理好的阶段是()。
- A.主动感—内疚感
- B.勤奋感—自卑感
- C.自我同一—角色混乱
- D.信任—怀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推行要靠什么来做根本保障?()
- A.教师
- B.教育督察人员
- C.社会力量
- D.法规制度
-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 A.循序渐进
- B.因材施教
- C.教学相长
- D.防微杜渐
-
宋老师发现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并对其描述继而形成解决计划并实施,随后搜集数据和材料以分析计划的有效性,最后把结果应用于处理后续课堂中出现的类似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
- A.叙事研究法
- B.行动研究法
- C.文献研究法
- D.实验法
-
当一个人看到其他人正在完成某项任务时,自己也想要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在小组讨论中当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积极发言时,自己也会积极思考。这些现象是()。
- A.社会助长
- B.社会抑制
- C.去社会化
- D.社会懈怠
-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通常智力水平高。这里的智力主要是指()。
- A.言语智力
- B.人际智力
- C.自知智力
- D.身体—动觉智力
-
某个阶段的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大人就是好孩子。他处于()。
- A.他律阶段
- B.自律阶段
- C.自我中心阶段
- D.道德阶段
-
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不包括()。
- A.当前的形势
- B.学生的年龄特征
- C.学生的思想实际
- D.德育的方法
-
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处于辅助地位,说明学生在课外活动具有()。
- A.自愿性
- B.自主性
- C.灵活性
- D.实践性
-
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 B.课程标准
- C.考试用书
- D.教科书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 B.铁钦纳
- C.詹姆斯
- D.罗杰斯
-
一个实际身高为180厘米的人,距离观察者分别为3米、5米、15米时,观察者都觉得这个人的大小是不变的。这是由于知觉具有()。
- A.选择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
以下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指导
- B.学习材料特性
- C.媒体
- D.认知结构
-
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
-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 C.班级制度与规范
-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
智力二因素论是( )提出的。
- A.瑟斯顿
- B.吉尔福特
- C.卡特尔
- D.斯皮尔曼
-
为了获得老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这是社会态度的()功能。
- A.适应
- B.自我防御
- C.价值表现
- D.认识或理解
-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松散群体
- B.联合群体
- C.非正式群体
- D.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