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试模拟题(1)
-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
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有哪些?
-
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________作用。
-
反应时间和准确性是区别__________和__________认知方式的标志。
-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__________的教育目的观。
-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__________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 正确
- 错误
-
提出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的著作是赫尔巴特的______。
-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 )
- 正确
- 错误
-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掌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总的来说,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并重。()
- 正确
- 错误
-
斯滕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是从自律道德向他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 正确
- 错误
-
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 正确
- 错误
-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
- B.学生是独特的人
- C.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即连续性与阶段性、()。
- A.定向性与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差异性
- D.判断性
-
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
- A.气质
- B.能力
- C.性格
- D.能力倾向
-
从纵向来看,我国的学制包括()。
- A.学前教育
- B.初等教育
- C.中等教育
- D.成人教育
-
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其特点包括()。
- A.学生是迅速发展中的人
- B.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 C.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 D.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关于激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 B.激情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 C.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的现象
- D.激情都是消极的
-
我国新课改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 B.掌握学习
- C.合作学习
- D.探究学习
-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忆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和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最多
- B.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多,遗忘较快;识记材料少,遗忘较慢
- C.实验证明,低度学习的材料易遗忘,而过度学习50%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点
- D.一般认为,对熟悉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快,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得要慢得多
-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始于()。
- A.“壬寅学制”的颁布
- B.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 C.义务教育的普及
- D.废科举,兴学堂
-
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教材
- D.教育影响
-
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中学阶段人们主要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B.小学儿童所面临的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
- C.成年早期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感
- D.图式的形成对儿童发展的意义重大
- E.儿童自主性的培养是在小学阶段
-
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
- A.独立性
- B.主动性
- C.独特性
- D.体验{生
-
下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
- B.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 C.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 D.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
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地河水污染进行调查,这属于()。
- A.体育活动
- B.经济活动
- C.文艺活动
- D.社会活动
-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专业素养
- B.教育专业素养
- C.品德专业素养
- D.职业道德素养
-
教师不计个人得失,以坦荡、无私的心境干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指的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
- A.自律
- B.内省
- C.兼听
- D.慎独
-
某实验中学因校舍改造施工,操场暂停使用。该校体育老师马老师安排七年级一班学生到校门口旁的马路上跑步,该班学生卢文文在此过程中不慎摔倒,导致小腿骨折。应当对卢文文的骨折承担责任的是()。
- A.学校
- B.马老师
- C.卢文文
- D.卢文文的父母
-
提问问题要求列举“铅笔”的各种用途,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写字、画画、武器、礼品、润滑剂、直尺画线……”这种思维属于()。
- A.直觉思维
- B.抽象思维
- C.聚合思维
- D.发散思维
-
要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
- A.编码
- B.检索
- C.复述
- D.提取
-
“身教重于言教”突出的是()。
- A.陶冶教育法
- B.榜样示范法
- C.实际锻炼法
- D.品德评价法
-
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是()。
- A.教育功能
- B.社会促进功能
- C.调节功能
- D.认识功能
-
一个男人想结婚,但又怕结婚后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 B.多重趋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双避冲突
-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
- A.热爱学生
- B.注重礼仪,遵守公德
- C.集体主义
- D.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
个性心理特征中有核心意义的是()。
- A.能力
- B.气质
- C.性格
- D.兴趣
-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 A.构造主义
- B.机能主义
- C.精神分析
- D.人本主义
-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 B.先慢后快
- C.不快不慢
- D.没有规律
-
根据有关对北极的描绘的资料而想象出北极冰天雪地的风光的过程属于()。
- A.再造想象
- B.有意想象
- C.无意想象
- D.创造想象
-
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问题是()
- A.为人师表
- B.教书育人
- C.爱岗敬业
- D.关爱学生
-
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going”的“ing”,再教学生学习playing、coming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
- A.共同要素说
- B.形式训练说
- C.概括化理论
- D.实质训练说
-
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堂”,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欢中国。这说明教育可以()。
- A.创造更新文化
- B.传播交流文化
- C.选择提升文化
- D.筛选保存文化
-
某学生成绩较差,却常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己家中有钱,父母经常给他买高档衣物,以此求得心理的满足。这体现了()心理防御机制。
- A.升华
- B.退行
- C.代偿
- D.转移
-
一个教师总是处于“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的不错?”这种工作状态的话,那么这位教师目前所处的阶段属于()
- A.自我感觉
- B.关注学生
- C.关注生存
- D.关注环境
-
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 A.关键期
- B.依恋期
- C.混沌期
- D.最近发展期
-
教师为社会作出贡献而受到社会肯定和鼓励,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感到喜悦和自我安慰,是教师()的体现。
- A.正义感
- B.自豪感
- C.荣誉感
- D.幸福感
-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 A.过渡性
- B.闭锁性
- C.社会性
- D.个体性
-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
- A.课程标准
- B.课程计划
- C.教学计划
- D.教学原则
-
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
- A.知识
- B.技能
- C.能力
- D.天赋
-
提出当两种学习的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时,才有可能进行迁移的是()。
- A.形式训练说
- B.共同要素说
- C.概括说
- D.关系说
-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的师德规范是()、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 A.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
- B.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 C.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 D.爱国守法、勤恳敬业、热爱学生、作风正派
-
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把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壬戌学制
- D.壬子癸丑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