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6年吉林省特岗教师《心理学基础》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2. “方苹果”的启示

    这是一节美术课,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吗?吃过苹果吗?”学生齐声回答:“见过,吃过!”“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苹果,画出你们心中的苹果。”一会儿学生画好了,老师叫学生把画贴在班级后面布置好的“苹果园”里,很快“苹果园”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圆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方苹果,老师问:“你们见过方苹果吗?”“没有!”“你们吃过方苹果吗?”“也没有!”“那是谁画的呀?”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是我画的!”

    老师问“你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的呢?”“因为我们全家都爱吃苹果,妈妈削苹果经常滚到地上都是我去捡,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容易滚了。再说爸爸都是一箱一箱的买,方苹果也比圆苹果装的更多!”老师说:“听你这么一说,连老师都觉得方苹果不错,但是现在世上还没有方苹果,老师相信,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一定会培育出与众不同的方苹果!”

    (1)这位教师的教学有何优点。

    (2)联系材料分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运用复习策略应注意哪些要点?

  4. 试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5.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6.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8. 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方式是(  )。

    • A.消退
    • B.正强化
    • C.惩罚
    • D.负强化
  9. 经过暑假的努力学习,小英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他的班主任却对其进步持怀疑态度,这一现象是(  )。

    • A.教师期望效应
    • B.皮格马利翁效应
    • C.自我应验
    • D.维持性期望效应
  10. 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就是(  )。

    • A.发现问题
    • B.提出问题
    • C.明确问题
    • D.分解问题
  11. 儿童认为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依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这一时期的儿童处于(  )。

    • A.自我中心阶段
    • B.权威阶段
    • C.可逆性阶段
    • D.公正阶段
  12. 持久性心境低落为(  )。

    • A.焦虑症
    • B.抑郁症
    • C.强迫症
    • D.恐怖症
  13. 王老师是数学老师,相当自信。他认为,只要他努力,就能提高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这说明王老师哪种心理特征较好?(  )

    • A.教学监控能力
    • B.教学应变能力
    • C.角色认同感
    • D.教学效能感
  14. 儿童对某些不应引起恐惧的事物产生一种过分强烈或持续出现的恐惧情绪指的是(  )。

    • A.强迫症
    • B.多动症
    • C.抑郁症
    • D.恐怖症
  15. 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

    • A.概念学习
    • B.命题学习
    • C.符号学习
    • D.并列结合学习
  16. 考试时,小张因为监考老师在身旁,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作(  )。

    • A.社会助长
    • B.社会抑制
    • C.社会堕化
    • D.责任分散效应
  17. 教师通过奖励小红花来表扬学生的行为,这种方法属于(  )。

    • A.示范法
    • B.惩罚法
    • C.代币奖励法
    • D.肯定性训练
  18. 一个学生总是一遍遍的数课本或其他图书的人物数目或自己走过了多少台阶,判定这个学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是(  )。

    • A.学习困难综合症
    • B.焦虑反应
    • C.厌学症
    • D.强迫行为
  19. 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迁移理论是(  )。

    • A.形式训练说
    • B.相同要素说
    • C.经验内化说
    • D.关系转换说
  20. 出于品行、习惯和非理性冲动而产生的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指的是(  )。

    • A.厌学行为
    • B.攻击行为
    • C.恐怖行为
    • D.逃学行为
  21. 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为(  )认知方式。

    • A.场独立性
    • B.场依存性
    • C.辐合型
    • D.发散型
  22. 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是(  )。

    • A.逆向迁移
    • B.顺向迁移’
    • C.垂直迁移
    • D.水平迁移
  23. 教师用红色笔批改李莹的作业是知觉的(  )。

    • A.整体性 
    • B.选择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24. 心理学之父是(  )。

    • A.华生
    • B.弗洛伊德
    • C.斯金纳
    • D.冯特
  25. 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是(  )。

    • A.成熟
    • B.家庭教育
    • C.社会舆论
    • D.教师的榜样作用
  26. 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乎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B.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
    •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7. (  )是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_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 A.“好孩子”阶段
    • B.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 C.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 D.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28. “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气质。(  )

    • 正确
    • 错误
  29. 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而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  )

    • 正确
    • 错误
  30. 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手段排除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  )

    • 正确
    • 错误
  31. 斯金纳认为,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属于操作行为。(  )

    • 正确
    • 错误
  32.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气质、注意、个性心理特征。(  )

    • 正确
    • 错误
  33. 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是影响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中知识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

    • 正确
    • 错误
  34. 认知方式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  )

    • 正确
    • 错误
  35. 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

    • 正确
    • 错误
  36. 当人意识到自己被关注的时候。他会有意或无意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霍桑效应。(  )

    • 正确
    • 错误
  37. 两种学习之间的刺激相似,而反应各异,则会产生负迁移。(  )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