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精选试题练习2
-
对目标人群因健康教育项目所导致的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评价,属于健康教育评价中的()
- A.形成评价
- B.过程评价
- C.效应评价
- D.结局评价
- E.总结评价
-
通过查阅档案资料、目标人群调查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完成的健康教育评价属于()
- A.形成评价
- B.过程评价
- C.效应评价
- D.结局评价
- E.总结评价
-
护士小王在和患者交谈中,适时插入了一些“是的”“很好”等语言或者点头、微笑等非语言形式给予对方肯定和鼓励,对患者的言行表示了赞同和支持,小王在交谈中的反馈行为属于()
- A.肯定性反馈
- B.否定性反馈
- C.模糊性反馈
- D.动态体语
- E.仪表形象
-
当护士小王发现患者的言语不正确时,她应当使用的恰当反馈形式是()
- A.肯定性反馈
- B.否定性反馈
- C.模糊性反馈
- D.动态体语
- E.仪表形象
-
在交谈中,护士小王以关注的眼神注视患者,表示在专心倾听对方的话,小王的交流行为属非语言交流中的()
- A.肯定性反馈
- B.否定性反馈
- C.模糊性反馈
- D.动态体语
- E.仪表形象
-
心内膜炎抗菌药物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病情好转后()
- A.3天
- B.5天
- C.7~10天
- D.14天
- E.4~8周
-
败血症抗菌药物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病情好转后()
- A.3天
- B.5天
- C.7~10天
- D.14天
- E.4~8周
-
对护理人员进行优化组合,使不同年龄阶段、个性、特长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做到各尽所长、优势互补,属于()
- A.满足患者护理需要原则
- B.合理结构原则
- C.优化组合原则
- D.经济效能原则
- E.动态调整原则
-
根据患者护理需要编设护理人员,属于()
- A.满足患者护理需要原则
- B.合理结构原则
- C.优化组合原则
- D.经济效能原则
- E.动态调整原则
-
为完成目标而制订的组织在未来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具体行动方案属于()
- A.战略决策
- B.战术决策
- C.常规决策
- D.非常规决策
- E.团体决策
-
与确定组织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属于()
- A.战略决策
- B.战术决策
- C.常规决策
- D.非常规决策
- E.团体决策
-
在编设和使用护理人员时,在保证优质、高效的基础上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属于()
- A.满足患者护理需要原则
- B.合理结构原则
- C.优化组合原则
- D.经济效能原则
- E.动态调整原则
-
涉及面广、偶然性大、不确定因素多、无先例可循、无既定程序可依的决策属于()
- A.战略决策
- B.战术决策
- C.常规决策
- D.非常规决策
- E.团体决策
-
住院教育可以()
- A.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 B.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
- C.根据季节、地域,给予常见疾病的防治教育
- D.提高患者依从性
- E.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口头教育和指导
-
病房教育可以()
- A.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 B.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
- C.根据季节、地域,给予常见疾病的防治教育
- D.提高患者依从性
- E.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口头教育和指导
-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不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 A.先将发病患者转移到安全区
- B.先将健康患者转移到安全区
- C.分组护理
- D.单元隔离
- E.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人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是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是以下哪种原理的思想基础()
- A.行为激励
- B.人本原理
- C.动态理论
- D.参与管理
- E.系统原理
-
下列关于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常为多重耐药菌株
- B.大部分为人体正常菌群的转移菌或条件致病菌
- C.常侵犯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
- D.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 E.同一种细菌,医院外分离出的病原体菌株耐药性更强、更广
-
患者,男,56岁,因“突发意识障碍、喷射性呕吐、剧烈头痛、眼睑下垂”而急诊入院。入院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积极行术前抢救。参与抢救的是两名新上岗的护士,护士长对这类情形的管理要点是()
- A.授权
- B.亲自指导
- C.请别人做
- D.培训
- E.高年资护士替代
-
组织内的权利相对集中,实施一元化管理,符合组织设计的()
- A.精简要求
- B.统一要求
- C.协作要求
- D.高效要求
- E.分工要求
-
门诊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患者病因的教育
- B.医院环境的教育
- C.常见病防治的教育
- D.医院生活制度的教育
- E.患者治疗原则的教育
-
对某外科ICU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某月1日有病人5人,该月新收治病人20例,监测发生医院感染8例。该月医院感染发病率为()
- A.8/20
- B.8/25
- C.8/12
- D.8/17
- E.8/33
-
期望理论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M=VxE,其中E指的是()
- A.激励水平
- B.积极性
- C.效价
- D.期望值
- E.关联性
-
引起病人发生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来自()
- A.患同类疾病的病人
- B.床位医生
- C.探视亲友
- D.病人自身
- E.责任护士
-
促进健康的行为不包括()
- A.日常健康行为
- B.自我保健行为
- C.A型行为
- D.求医行为
- E.病人角色行为
-
护理人员边工作边接受临床老师指导、教育的学习过程,这种情况属于培训中的()
- A.脱产培训
- B.半脱产培训
- C.在职培训
- D.业余学习
- E.自学高考
-
某护士护理一位肺结核患者,关于其治疗后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机垃圾的处理方法,下述正确的是()
- A.深埋2米以下
- B.置于双层黄色医用垃圾塑料袋内
- C.用浓度为4000mg/L有效含氯消毒剂处理后弃之
- D.环氧乙烷熏蒸后弃之
- E.焚烧处理
-
王某,男,44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前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关于灭菌后的处理,下述正确的是()
- A.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应在12小时内立即使用
- B.若灭菌包包布沾有液体,晾干后可正常使用
- C.只需检查包外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 D.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 E.若未经使用,夏天可保存10天,冬季20天
-
不属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
- A.外科预防用药
- B.联合用药治疗顽固性感染
- C.病毒性感染使用抗生素
- D.注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
- E.两种抗生素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
-
提出双因素理论的是()
- A.赫茨伯格
- B.马斯洛
- C.亚当斯
- D.弗洛姆
- E.斯金纳
-
患者,男,39岁,因“肾绞痛”入急诊,某医生为其肌注哌替啶50mg后疼痛缓解。2天后自觉注射部位疼痛,4天后就诊。查体:局部压痛,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有波动感,穿刺抽出少量脓液。判断该患者发生感染的类型是()
- A.注射部位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 B.注射部位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 C.无菌性脓肿,属于医院感染
- D.无菌性脓肿,不属于医院感染
- E.自然感染
-
某医院证实医院感染流行,医院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时间为()
- A.8h内
- B.12h内
- C.24h内
- D.36h内
- E.48h内
-
为肺结核患者吸痰时,应佩戴的口罩是()
- A.纱布口罩
- B.外科口罩
- C.防护口罩
- D.普通医用口罩
- E.医用防护口罩
-
某医院发生大规模甲型肝炎暴发,已出现1人死亡,以下措施错误的是()
- A.查找感染源
- B.对感染病人及同期住院病人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 C.进行消化道隔离措施
- D.医院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 E.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
-
王某,男,44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前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手术器械在灭菌前准备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灭菌前应将物品彻底清洗干净
- B.尽量将多个物品包装在一起以节省空间
- C.重量不超过7kg
- D.穿刺针和管腔内部应先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湿后再灭菌
- E.装载时不能贴靠门和四壁
-
0.5%洗必泰-酒精溶液进行手消毒时,手的清洁可保持2h左右,这种作用称为()
- A.拮抗作用
- B.后效作用
- C.吸附作用
- D.分解作用
- E.增强作用
-
组织文化内容渗透到组织内部的各个方面,体现了组织文化特点中的()
- A.文化性
- B.综合性
- C.整合性
- D.自觉性
- E.实践性
-
下列哪项属于教育诊断中的倾向因素()
- A.实现或形成某种行为所必需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
- B.价值观
- C.同伴的影响和领导
- D.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
- E.社会的支持
-
孙某,女,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性水肿,血压155/95mmHg,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3.5g,血清白蛋白<30g/L。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该病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下列对该病人的健康指导,不妥的是()
- A.增强抵抗力,避免感染
- B.定期随诊和复查,避免复发
- C.不可擅自停药
- D.经常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E.避免劳累
-
不属于护理质量评价定性分析法的是()
- A.分层法
- B.调查表法
- C.直方图法
- D.因果分析图法
- E.头脑风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