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儿科护理学(正/副高)考试C型题专项训练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目前该患儿的主要护理措施是()。

    • A.为患儿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患儿床旁有饮料可供随时饮用
    • B.备好夜用便器,夜间定时唤醒患儿排便
    • C.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尿频引起的皮肤糜烂
    • D.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尿比重、血清钠、血清钾的水平
    • E.应用鞣酸加压素时可直接肌内注射
    • F.向家长说明本病需长期药物替代治疗,指导用药及用药后的观察,应定期复查
  2. 患儿入院第10天,突然出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冰冷伴小抽动,急查血电解质,血清钠110mml/L,医师诊断为急性低钠血症。此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是()。

    • A.需补充含盐液体,如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液
    • B.应用利尿剂
    • C.限制液体量
    • D.迅速补充3%的高张氯化钠溶液
    • E.纠正速度一般主张每小时提高0.5~1.0mmol/L
    • F.血钠浓度提高至120~125mml/L为宜
  3. 患儿经过15天的治疗和护理,生命体征平稳,多尿、多饮和烦渴现象有改善,可以出院。对患儿家长出院指导的内容是()。

    • A.教会家长掌握药物的名称、用法、不良反应及用药后的观察,定期复查
    • B.指导家长如患儿无多尿、多饮现象,可自行停药
    • C.指导家长要及时记录患儿的尿量和体重的变化
    • D.注意预防感染
    • E.适当活动,尽量休息
    • F.应在患儿身边备足温开水
  4. 患儿入院第2天,仍烦渴,皮肤黏膜干燥,有脱水征,电解质检查示血清钠180mmol/L。此时应采取的补水措施是()。

    • A.立即快速补水
    • B.应充分饮水
    • C.应缓慢补水
    • D.先快速补水,后再给予充分饮水
    • E.先快速补水,后再缓慢给水
    • F.限制液体量
  5. 患儿,男,4岁。因“多尿、多饮和烦渴10余天”就诊。家属诉患儿近几天出现易疲倦、头晕、便秘。入院查体:精神不振,皮肤黏膜干燥,体温37.5℃,心率98次/分,呼吸23次/分,心肺听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0×109/L,尿比重1.003,尿渗透压132mmol/L,尿蛋白及尿糖均为阴性,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目前,该患儿首要的护理问题是()。

    • A.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多尿、供水不足有关
    • B.排尿异常,多尿:与抗利尿激素缺乏有关
    • C.潜在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
    • D.睡眠型态紊乱:与烦渴、多尿、夜尿有关
    • E.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多饮、多尿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致食欲下降有关
    • F.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尿崩症的有关知识
  6. 关于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需要重点观察的是()。

    • A.呼吸频率增加
    • B.进食困难
    • C.吸气性凹陷明显
    • D.发绀
    • E.呻吟
    • F.鼻翼扇动
  7. 凌晨患儿突然出现氧饱和度下降至60%,呼吸浅快,口唇发绀,予以复苏气囊加压给氧,氧饱和度波动在80%~90%之间。此时,应给予患儿最有效的处理措施是()。

    • A.改用抗生素
    • B.持续高流量吸氧
    • C.持续低流量吸氧
    • D.应用利尿剂
    • E.人工机械通气
    • F.特殊的呼吸支持ECMO
  8. 血气分析阳7.20,PaO247mmHg,PaCO278mmHg。上述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该患儿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 A.Ⅰ型呼吸衰竭
    • B.急性呼吸衰竭
    • C.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 D.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 E.呼吸功能不全
    • F.Ⅱ型呼吸衰竭
  9. 患儿,男,2岁1个月。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剧咳、伴颜面憋红,经院外抗感染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出现精神反应差,呼吸急促,门诊以“重症肺炎”收入监护病房。入院查体:意识清楚,急性病容,口唇发绀,体温37.0℃,心率166次/分,呼吸70次/分。患儿入院后首要的处理措施是()。

    • A.给氧
    • B.雾化
    • C.药物治疗
    • D.保持呼吸道通畅
    • E.气管插管
    • F.营养支持
  10. 维生素D的作用是()。

    • A.调节钙磷代谢
    • B.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
    • C.有利于骨骼矿化
    • D.维持血液钙浓度
    • E.促进凝血酶原合成
    • F.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11. 患儿,男,6个月,胎龄37周,顺产,因近日夜间多汗、易惊、持续哭闹就诊。辅助检查:胸部X线平片检查正常,血清25-(OH)D降低,血清钙下降,枕秃明显,临床诊断佝偻病(早期)。发生佝偻病的患儿,体内缺乏的是()。

    • A.维生素A
    • B.维生素K
    • C.维生素D
    • D.维生素C
    • E.维生素B
    • F.维生素E
  12. 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

    • A.鱼肝油
    • B.动物肝脏
    • C.蔬菜
    • D.皮肤经常接受日照
    • E.蛋黄
    • F.水果
  13. 该患儿每日口服维生素D的剂量应为()。

    • A.100~200U
    • B.200~300U
    • C.300~500U
    • D.500~800U
    • E.800~1000U
    • F.1000~2000U
  14. 对患儿有效的药物包括()。

    • A.地西泮
    • B.苯巴比妥钠
    • C.10%水合氯醛
    • D.苯妥英钠
    • E.阿托品
  15. 引起婴幼儿抽搐的最常见原因是()。

    • A.支气管炎
    • B.上呼吸道感染
    • C.毛细支气管炎
    • D.支气管肺炎
    • E.急性扁桃体炎
  16. 对该患儿应立即给予的处理是()。

    • A.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
    • B.物理降温
    • C.立即降温并注射止惊药
    • D.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
    • E.选择有效抗生素
    • F.吸氧
    • G.约束肢体
  17. 入院第15天,患儿颅内压基本降至正常,化脓性脑膜炎病情得到控制,吃奶好,准备出院。对患儿家长进行出院指导的重点内容是()。

    • A.保持大便通畅
    • B.保持安静,避免激惹,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 C.头肩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 D.加强户外活动
    • E.定时预防接种
    • F.对患儿和家长给予心理支持
  18. 患儿,男,14个月。咳嗽、流涕2天,午后突然全身抽搐,持续1分钟,无尿便失禁,抽搐后神志清。查体:体温40℃,前囟平,咽充血,心肺及神经系统(-)。白细胞8.5×109/L,N0.54。该患儿首先考虑为()。

    • A.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 B.低血糖症
    • C.化脓性脑膜炎
    • D.高热惊厥
    • E.癫痫
  19. 术后患儿头置冰帽降温,应维持的合适体温范围是()。

    • A.32~33℃
    • B.32~34℃
    • C.32~35℃
    • D.33~34℃
    • E.33~35℃
    • F.31~33℃
  20. 入院第3天,患儿出现重度昏迷,一切反射消失,急诊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手术进行顺利,术毕返回病房。术后脑脊液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是()。

    • A.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
    • B.注意控制引流速度每分钟2~3滴
    • C.引流管妥善固定,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 D.若怀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阻塞,可用淡肝素冲洗
    • E.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5~7天
    • F.更换引流袋(瓶)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21. 腰椎穿刺术后应注意的问题是()。

    • A.去枕平卧4~6小时
    • B.观察穿刺点感染情况
    • C.穿刺点3天内勿沾湿
    • D.出现低压性头痛者应平卧,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 E.观察有无脑疝发生
    • F.腰背下垫一薄枕,以防止穿刺后腰背部不适
  22. 患儿,女,4个月。因“发热、抽搐2天,意识不清1天”入院。查体:体温38.7℃,脉搏132次/分,呼吸42次/分,前囟隆起紧张,失去正常搏动,颈抵抗不明显,Bmdzinski征可疑阳性,心肺未见异常。脑脊液检查结果:外观浑浊,白细胞数1.62×106/L,蛋白900mg/L,糖2.24mmol/L,氯化物10mml/L,入院诊断考虑“化脓性脑膜炎、急性颅内压增高”。正常儿童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持续超过()。

    • A.50mmH2O
    • B.60mmH2O
    • C.70mmH2O
    • D.80mmH2O
    • E.90mmH2O
    • F.100mm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