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押题模拟卷三
-
(四)
【背景资料】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 m,支架高20m。施工前,项经理及相关人员编制了项目目标成本计划,并制定了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1)材料成本控制重点是控制主材价格和限额领料;
(2)人员工资严格执行劳动定额;
(3)机械使用严格执行定额管理。桩基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 5~1. 0 m。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缝措施:①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②根据施工正值夏季的特点决定采用浇水养护;③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理入大石块。
(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粱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 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
问题:
1.目标成本计划编制的依据是什么?除背景材料中对主材价格的控制和限额领料以外,再列举至少4条材料成本管理的措施。
2桩基混凝土施工有哪些错误之处?请改正。
3.补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4.施工单位张拉设备使用是否正确?为什么?
5.支架除了进行强度验算外,还应进行什么验算?
-
(三)
【背景资料】
某城市跨线桥工程,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其中主跨跨径为30 m并跨越一条宽20 m的河道;桥梁基础采用直径1.5 m的钻孔桩,承台尺寸为12.0 m×7.0 m×2.5 m(长×宽×高),承台顶标高为+7.0m,承台边缘距驳岸最近距离为1.5 m;河道常水位为+8.0 m.河床底标高为+5.0 m,河道管理部门要求通航宽度不得小于12 m。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地面以下2m为素填土,素填土以下为粉砂土,原地面标高为+10.0 m。
项目部进场后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对钻孔桩、大体积混凝土、承重支架模板、预应力张拉等关键分项工程编制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经理签字后,报监理审批。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开始施工。第一根钻孔桩成孔后进入后续工序施工,二次清孔合格后,项目部通知商品混凝土厂家供应混凝土并准备水下混凝土灌注工作。首批混凝土灌注时发生卡管现象,项目部立即按要求进行了处理。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跨越河道段采用门洞支架,对通行孔设置了安全设施;在河岸两侧采用满布式支架,对支架基础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并明确在浇筑混凝土时需安排专人值守的保护措施。为了满足施工后梁体设计标高的要求,施工单位施工时,设置了一定的预拱度。上部结构施工时,项目部采取如下方法安装钢绞线:纵向长束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穿入管道;两端张拉的横向束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穿入管道。
问题:
1.试分析发生卡管的原因?
2.预拱度的数值需要考虑哪些变形值之和?
3.在支架上浇筑连续梁,对支架有哪些技术要求?
4.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程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
(二)
【背景资料】
某市政道路排水管道工程长2. 24 km,道路宽度30 m。其中,路面宽18 m,两侧人行道各宽6m;雨、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两边各7m。路面为厚220 mm的C30、剂量为l0%的石灰土。工程从当年3月5日开始,工期共计300天。施工单位中标价为2b34. 12万元(包
括措施项目费)。招标时,设计文件明确地面以下2. 4~4.1 m会出现地下水,雨、污水管道埋深在4~5 m。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石灰土雨期施工措施为:①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15℃时,应停止施工;②使用的水泥渗入10%粉碳灰;③对搅拌物中掺加优选确定的早强剂、防冻剂;④养护期内应加强保温、保湿覆盖。
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经理签字后,开始施工。当开挖沟槽后,出现地下水。项目部采用单排井点降水后,管道施工才得以继续进行。项目经理将降水费用上报,要求建设单位给予赔偿。
问题:
1.补充底基层石灰土雨期施工措施。
2.水泥混凝土面层冬期施工所采取措施中有不妥当之处并且不全面,请改正错误并补充完善。
3.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就施工,是否可行?应如何履行手续才是有效的?
4.项目经理要求建设单位赔偿降水费用的做法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
市政公用工程横道图进度计划的存在的问题是( )。
- A.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无法表达
- B.不能确定关键路线
- C.不能确定时差
- D。无法实行多方案的比较
- E.应用起来复杂,已逐渐被淘汰
-
(一)
【背景资料】
某条城市道路建设中,需埋设一条污水管道,总长3. 14 km,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其中26#井至28#井管段长140 m,因需要穿过一片居民旧楼及超市,无法明开槽,设计为管内径为1350mm的顶管管线,采用手掘式顶管施工法来完成地下的穿越。现知上游(26#)管内底标高36. 7266 m,下游(28#)管内底标高34.626 m。由于该段地质条件影响,顶进所需顶力较大,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采用长距离顶管的中继间法技术,在顶进时增加三个中继间的项管施工方案:
(1)通过水文地质调查,26#~28#井段地下水初见水位在35. 95 m,要确保顸管作业的工程质量,必须进行工程降水,使地下水位降至34. 026 m以下。
(2)施工中,第二个中继间拆除时,采用的拆除顺序为先底部、次顶部、后两侧。
(3)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在该单位工程开工前进行了书面的技术交底。但对26#~28#井段的顶管这一部位工程,开工前只由负责顸管作业的施工工长对施工班的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没有书面记录,更无签字手续。
(4)监理单位对硕管方案的审批中,要求26#~28#井段单独做闭水试验。并要求施工单位明确该段264、289顶坑何时回填在方案中作出交代。
问题:
1.根据《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第6.3.1条要求,本顶管段降水井平面布置的要求是什么?
2.第二个中继间采用的拆除顺序是否正确?请说明中继间工作前应进行的工作及中继间拆除的正确方法和顺序。
3.顶坑内导轨及设备安装有何要求?如顶进坑放在28#处,计算出导轨应安装多大纵坡才合适?关于顶进段的技术交底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4. 26#~28#井段单独闭水,计算其灌水水头标高与什么因素有关?计算出灌水水头标高。确定回填应在何时进行才恰当?
-
明挖基坑施工的安全应急措施包括( )。
- A.及早发现坍塌和掩埋事故的预兆,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及早撤离现场
- B.要熟悉各种抢险支护和抢险堵漏的方法
- C.及早发现坍塌和掩埋事故的预兆,及时抢救,避免事故发生
- D.及早发现坍塌和掩埋事故的凶兆,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及早撤离现场
- E.及早发现坍塌和掩埋事故的凶兆,及时抢救,避免事故发生
-
CJI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测项目包括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与偏位、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抗滑等10项,其中( )是主控项目。
- A.压实度
- B.厚度
- C.弯沉值
- D.平整度
- E.横坡
-
工程竣工报告应经( )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实行监理的工程,工程竣工报告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
- A.项目经理
- B.项目技术负责人
- C.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
- D.项目安全员
- E.现场监理
-
盾构施工中,注浆是向管片与围岩之间的空隙注入浆液,向管片外压浆的工艺,应根据所建工程对( )的要求选择同步注浆或壁后注浆,一次注浆或多次注浆。
- A.隧道变形
- B.地质条件
- C.地层沉降的控制要求
- D.水文条件
- E.气候条件
-
下列基坑围护结构,属于板桩式围护结构的是( )。
- A.钻孔灌注桩
- B.钢管桩
- C.挖孔灌注桩
- D.钢板桩
- E.主桩横挡板
-
本工程采用水枪冲土下沉方法的优点有( )。
- A.没备简单
- B.耗电量小
- C.在黏土层下沉效果较好
- D.下沉与排碴两道工序合一
- E.成本低
-
常用的置换减摩泥浆的凝固材料有( )。
- A.水泥浆
- B.水泥砂浆
- C.膨润土泥浆
- D.水玻璃
- E.聚氨酯
-
本工程的设备应包括( )。
- A.抓斗
- B.高压水泵
- C.吸泥器
- D.空气压缩机
- E.泥浆泵
-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 )时,应确定混凝土进入冬期施工。
- A.0℃
- B.-3℃
- C.5℃
- D.3℃
-
场景(一)
某市政工程公司中标一座污水处理工程,改工程采用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工程项目中含一座排水泵站工程,采用沉井法施工。泵站直径18 mrn,高14 mm,土层主要为黏土质砂土,项目部采用水枪冲土法下沉,用水力吸泥机洗泥。沉井采用泥浆套润滑减摩;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对减摩泥浆进行了置换。
根据场景(一),回答下列问题:
污水处理工艺中,关于一、二级处理正确的说法有( )。
- A.一级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处理法
- B.一级处理后的污水BOD5一般可去除40%左右
- C.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性状态的有机污染物
- D.二级处理通常采用生物处理法
- E.二级沉淀池是一级处理的主要构筑物之一
-
项目质量计划应有( )主持编制。
- A.项目经理
- B.项目技术负责人
- C.项目专业技术人员
- D.项目工程部长
-
电线电压为380V,树枝至电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不小于( )。
- A.0.5 m
- B.1.0 m
- C.2.0 m
- D.3.0 m
-
热力管网按( )分为一级管网和二级管网。
- A.热媒种类
- B.所处地位
- C.按敷设方式
- D.按供回分类
-
箱涵顶进在穿越铁路时,若土质差、承载力低、土壤含水量高,铁路运行繁忙,不允许限速太多的情况下,可采用( )方法加同。
- A.调轨梁,轨束梁
- B.横梁加盖、纵横梁加固
- C.工字轨束梁
- D.低高度施工便梁
-
关于盾构施工注浆材料的性能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流动性好,注入时不离析
- B.具有均匀高于地层土压的早期强度
- C.阻水性低,具有良好的充填性
- D.适当的黏性,不污染环境
-
施工中必须对周围建(构)筑物和管线等采取监测措施的是( )
- A.一级基坑
- B.二级基坑
- C.三级基坑
- D.一级基坑和二级基坑
-
下列市政工程项目,根据市政公用工程执业工程规模标准的要求,属于大型规模的是 ( )。
- A.单项合同额为2800万元的路基工程
- B.单项合同额为800万元的机电安装工程
- C.单项合同额为510万元的交通安全防护工程
- D.单项合同为400万元的绿化工程
-
悬臂浇筑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合龙顺序一般是( )。
- A.先次跨、后边跨、再中跨
- B.先边跨、后次跨、再中跨
- C.先中跨、再次跨、后边跨
- D.先边跨、后中跨、再次跨
-
下列不属于燃气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的试验的是( )。
- A.管道吹扫
- B.强度试验
- C.闭水试验
- D.严密性试验
-
下列不属于施工项目目标成本分解依据的是( )。
- A.招投标文件
- B.组织设计
- C.施工总体方案布置
- D.施工进度网络计划
-
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淡化海砂可以应用于( )。
- A.快速路
- B.主干路
- C.次于路
- D.支路
-
柔性管道沟槽采用机械开挖时,应保留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的原状土,待铺管前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
- A.0. 1~0.2 m
- B.0.2~0.3 m
- C.0.3~0.4 m
- D.0. 4~0.5 m
-
浅埋暗挖施工时,凡是软弱围岩、第四纪沉积地层,必须采用( )。
- A.全断面法
- B.正台阶法
- C.单侧壁导坑法
- D.双侧壁导坑法V
-
地下连续墙工法的优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
- B.墙体刚度大,对周边地层扰动小
- C.可适用多种土层,尤其适用夹有孤石、大颗粒卵砾石等局部障碍物的土层
- D.黏性土、无黏性土、卵砾石层等各种地层均能成槽
-
泥水式盾构掘进所用泥浆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稳定开挖面,其原理是:依靠泥浆压力在开挖面形成( ),提高开挖面土体强度,同时泥浆压力平衡开挖面土压和水压。
- A.泥膜
- B.泥水压
- C.挤压压力
- D.土压
-
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需要短时间贮存时,时间不宜超过24h,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 ),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细集料离析等现象。
- A.10℃
- B.15℃
- C.10℃~20℃
- D.20℃
-
下列稳定料中,( )可以做为高等级沥青路面的基层。
- A.石灰稳定土
- B.水泥稳定土
- C.二灰土
- D.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
-
下列关于沉人桩的施工,错误的是( )。
- A.在桩的打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锤、桩帽和桩身在同一轴线上
- B.水泥混凝土桩沉人施工时,水泥混凝土桩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即可,无需考虑龄期
- C.沉人桩施工,应采用重锤低击
- D.密集群桩应由中心向四边打
-
在下列道路面层类型中,( )为高级路面。
- A.沥青灌入碎(砾)石路面
- B.路拌沥青碎石路面
- C.沥青表面处治
- D.厂拌沥青碎石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