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专业考试-下午)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的规定,在各级汽车荷载横向布置为两辆车的情况下,汽车之间两轮最小间距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3m
    • B.0.75m
    • C.0.5m
    • D.1.0m
  2. 主梁梁高h=1.5m。假定计算跨中弯矩M=1356kN·m,M=2014kN·m,试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估算所需钢绞线面积,并指出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取α=0.76。

    • A.30.2cm2
    • B.33.87cm2
    • C.30.96cm2
    • D.35.2cm2
  3. 已求得单片主梁跨中弯矩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为0.504,汽车荷载冲击系数为0.19。试问,汽车荷载引起的主梁跨中计算弯矩(kN·m)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828.6
    • B.945.2
    • C.1023.3
    • D.729.6
  4. 某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其计算跨径L=19.5m,计算荷载为公路-Ⅱ级,主粱系由多片马蹄T形截面梁组成,采用混凝土标号45,钢绞线标准强度Rrb=1800MPa。

    使用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若该桥的弹性模量为E=3.35×10N/mm4,T形截面梁跨中横截面面积A=3.18m2,惯性矩I=1.5m4,试判定公路-Ⅱ级荷载的冲击系数μ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
    • B.0.191
    • C.0.139
    • D.0.4
  5. 当桥上作用的活载是挂车车轮,在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为η11=0.6,η15=-0.2时,1号梁的横向分布系数mcg.最接近的数值为(  )。

    • A.0.521
    • B.0.547
    • C.0.353
    • D.0.486
  6. 当桥上作用的活载是人群荷载,在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为η11=0.6,η15=-0.2时,1号梁的横向分布系数mcr最接近的数值为(  )。

    • A.0.717
    • B.0.547
    • C.0.521
    • D.0.486
  7. 如图所示一桥面净空:净-7+2×0.75m人行道的钢筋混凝土T梁桥,共5根主梁。计算跨径为19.5m,设有多道横隔梁。确定荷载位于跨中时各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号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为(  )。

    • A.η11=0.6,η15=-0.2
    • B.η11=0.6,η15=0.2
    • C.η11=-0.2,η15=0.6
    • D.η11=0.2,η15=0.6
  8. 当桥上作用的活载是汽车车轮,在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为η11=0.6,η15=-0.2时,1号梁的横向分布系数mcq最接近的数值为(  )。

    • A.0.353
    • B.0.547
    • C.0.521
    • D.0.486
  9. 核心筒底层某一连梁,如下图所示,连梁截面的有效高度hb0=1940mm。简体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的连梁剪力设计值Vb=620kN;其左、右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为Mbl=-1440kN·m,Mbr=-400kN·m。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为 60kN。当连梁中交叉暗撑与水平线的夹角α=37°时,试问,交叉暗撑中计算所需的纵向钢筋,应为下列(  )项所示。

    提示:计算连梁时,取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85。

    • A.
    • B.
    • C.
    • D.
  10. 条件同上题。假定柱轴压比>0.5,试问,该柱在箍筋加密区的下列四组配筋(纵向钢筋和箍筋),其中(  )组满足且最接近相关规范、规程中的最低构造要求。

    • A.
    • B.
    • C.
    • D.上述三组皆不符合要求,需另寻其他加强方法
  11. 该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6×105kN。抗震设计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计算值为8600kN;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中,底层最大,其计算值为1500kN。试问,抗震设计时,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层框架总剪力的取值,应最接近于下列(  )项数值。

    • A.1500kN
    • B.1720kN
    • C.1920kN
    • D.2250kN
  12. 该结构的内筒非底部加强部位四角暗柱如下图所示,抗震设计时,拟采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办法加强,图中的阴影部分即为暗柱(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范围;纵筋采用HRB335Φ,箍筋采用HPB235Φ。试问,下列(  )项答案符合相关规范、规程中的构造要求。

    • A.
    • B.
    • C.
    • D.上述三组皆不符合要求,需另寻其他加强方法
  13. 外周边框架底层某中柱,截面b×h=700mm×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 (fc=23.1N/mm2),内置Q345型钢(fa=295N/mm2),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柱轴向压力设计值N=18000kN,剪跨比λ=2.5。试问,采用的型钢截面面积的最小值(mm2)应最接近于下列(  )项数值。

    • A.14700
    • B.19600
    • C.45000
    • D.53000
  14. 某42层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如下图所示,内筒为钢筋混凝土筒体,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房屋高度132m,建筑物的竖向体型比较规则、均匀。该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Ⅱ类。结构的计算基本自振周期T1=3.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

    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试问,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η1=0.021;η2=1.078。

    • A.0.019
    • B.0.021
    • C.0.023
    • D.0.025
  15. 某13层钢框架结构,箱形方柱截面如下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回转半径ix=iy=173mm,钢材采用Q345 (fx=300N/mm2,fy=325N/mm2)。试问,满足规程要求的最大层高h(mm),应最接近于下列(  )项数值。  提示:① 按《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设计。     ② 柱子的计算长度取层高h。

    • A.7800
    • B.8200
    • C.8800
    • D.9200
    • A.1.05
    • B.1.2
    • C.1.5
    • D.2
  16. 某建于非地震区的2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 H=70m,如下图所示。屋面层重力荷载设计值为 0.8×104kN,其他楼层的每层重力荷载设计值均为1.2× 104kN。倒三角形分布荷载最大标准值q=85kN/m;在该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质心的弹性水平位移为u。

    在水平力作用下,计算该高层建筑结构内力、位移时,试问,其顶点质心的弹性水平位移“的最大值为下列(  )项数值时,才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 A.50mm
    • B.60mm
    • C.70mm
    • D.80mm
  17. 假定结构纵向主轴方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d=3.5×109kN·m2,底层某中柱按弹性方法计算但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纵向水平剪力标准值为160kN。试问,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确定其是否需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不利影响后,该柱的纵向水平剪力标准值的取值,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60kN
    • B.180kN
    • C.200kN
    • D.220kN
  18. 某带转换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其局部外框架柱不落地。采用转换梁托柱的方式使下层柱距变大,如下图所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 (ft=1.71N/mm2),钢筋采用HRB335(fyv=300N/mm2)。

    试问,下列对转换梁箍筋的不同配置中,其中(  )项最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规定的最低构造要求。

    • A.
    • B.
    • C.
    • D.
  19. 转换梁下框支柱配筋如下图所示,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30mm。试问,关于纵向钢筋的配置,下列(  )项才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构造规定。

    • A.
    • B.
    • C.
    • D.前三项均符合
  20. 试问,下列主张中(  )项不符合现行国家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或力学计算原理。

    • A.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8度抗震设计时,其转换构件尚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 B.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 C.高层建筑结构水平力是设计的主要因素。随着高度的增加,一般可认为轴力与高度咸正比;水平力产生的弯矩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侧向顶点位移与高度的三次方成正比
    • D.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不宜将某一部分构件超强,否则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
  21.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第四层剪力墙墙厚250mm,该楼面处墙内设置暗梁(与剪力墙重合的框架梁),剪力墙(包括暗梁)采用C35级混凝土(ft=1.57 N/mm2),主筋采用HRB335(fy=300N/mm2)。试问,暗梁截面上、下的纵向钢筋,采用下列 (  )组配置时,才最接近且又满足规程中的最低构造要求。

    • A.
    • B.
    • C.
    • D.
  22. 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结构,其节点核心区的尺寸及配筋如下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fc=19.1N/mm2),主筋及箍筋分别采用HRB335(fy=300N/mm2)和HPB235(fyv= 210N/mm2),纵筋保护层厚30mm。已知柱的剪跨比大于2。试问,节点核心区箍筋的配置,如下列(  )项所示时,才最接近且又满足规程中的最低构造要求。

    • A.
    • B.
    • C.
    • D.
  23. 条件同第5小题,且假定挡土墙重心离墙趾的水平距离x0=1.677m,挡土墙每延米自重G=257.4kN/m。已知每米长挡土墙底面的抵抗矩W=1.215m3,试问,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pkmax,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34.69kPa
    • B.143.76kPa
    • C.157.83kPa
    • D.166.41kPa
  24. 对于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底面最大压力应符合条件:pmax=1.2f,其中采用 1.2f的原因是(  )。

    • A.由于偏心荷载多数为活荷载,作用时间短暂,故f可提高20%
    • B.pmax值只在基底边缘处发生,基底其他部位的压力远小于pmax值,故可将f值提高20%
    • C.由于经济上的考虑
    • D.上述A、B两项原因兼有
  25. 假定主动土压力Ea=93kN/m,作用在距基底z=2.10m处,试问,挡土墙抗滑移稳定性安全系数K1最接近于下列(  )项数值。

    • A.1.25
    • B.1.34
    • C.1.42
    • D.9.73
  26. 条件同上题,试问,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K2最接近于下列(  )项数值。

    • A.1.5
    • B.2.22
    • C.2.47
    • D.20.12
  27. 假定填土表面有连续均布荷载q=20kPa作用,试问,由均布荷载作用产生的主动土压力Eaq最接近于下列(  )项数值。

    • A.24.2kN/m
    • B.39.6kN/m
    • C.79.2kN/m
    • D.120.0kN/m
  28. 在同一非岩石地基上,建造相同埋置深度、相同基础底面宽度和相同基底附加压力的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其地基最终变形量分别为s1和s2,试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A.s1>s2
    • B.s1=s2
    • C.s1<s2
    • D.不一定谁大谁小
  29. 有一毛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如下图所示,墙高为5.5m,墙顶宽度为1.2m,墙底宽度为2.7m。墙后填土表面水平并与墙齐高,填土的干密度为1.90t/m3。墙背粗糙,排水良好,土对墙背的摩擦角δ=10°。已知主动土压力系数ka=0.2;挡土墙埋置深度为 0.5m,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μ=0.45。

    挡土墙后填土的容重γ=20kN/m3,当填土表面无连续均布荷载作用,即q=0时,试问,主动土压力En,最接近于(  )项数值。

    • A.60.50kN/m
    • B.66.55kN/m
    • C.90.75kN/m
    • D.99.83kN/m
  30. F1、F2、c和b值同上题。当柱支座宽度的影响略去不计时,其基础梁支座处最大弯矩设计值,最接近(  )项数值。

    • A.147.80kN·m
    • B.123.16kN·m
    • C.478.86kN·m
    • D.399.05kN·m
  31. 条件第5小题,其基础梁的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最接近(  )项数值。

    • A.289.45kN·m
    • B.231.56kN·m
    • C.205.85kN·m
    • D.519.18kN·m
  32. 条件同上题,试确定其基础梁的最大剪力设计值,最接近(  )项数值。

    • A.673.95kN
    • B.591.18kN
    • C.561.63kN
    • D.493.03kN
  33. 假定F1=1206kN,F2=804kN,c=1800mm,b=1000mm,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300kPa,计算基础梁自重设计值和基础梁上的土重标准值用的平均重度γG=20kN/m3,地基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考虑。则基础梁翼板的最小宽度bf最接近(  )项数值。

    • A.1000mm
    • B.1100mm
    • C.1200mm
    • D.1300mm
  34. 假定F1=206kN,F2=804kN,c=1800mm,b=1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筋中心至混凝土下边缘的距离a=40mm。当基础梁翼板宽度bf=1250mm时,其翼板最小厚度hf应为(  )项尺寸。

    • A.150mm
    • B.200mm
    • C.300mm
    • D.350mm
  35. 考虑轴心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折减系数φm最接近(  )项数值。

    • A.0.421
    • B.0.441
    • C.0.509
    • D.0.425
  36. 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上部结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假定F1=1100kN,F2=900kN右边支座悬挑尺寸b=1000mm。则基础梁左边支座悬挑尺寸c为(  )项尺寸时,地基反力才呈均匀(矩形)分布状态。

    • A.1100mm
    • B.1200mm
    • C.1300mm
    • D.1400mm
  37. 已知基础梁翼板宽度bf=1250mm,中密中砂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250kPa。则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最接近(  )项数值。

    • A.278kPa
    • B.288kPa
    • C.302kPa
    • D.326kPa
  38. 一冷杉方木压弯构件,承受压力设计值N=50×103N,弯矩设计值M=2.5×106N·mm,构件截面尺寸为120mm×150mm,构件长度I=2310mm,两端铰接,弯矩作用平面在150mm的方向上。

    该构件的稳定系数最接近(  )项数值。

    • A.0.598
    • B.0.688
    • C.0.554
    • D.0.625
  39. 就下列四项论点:  (Ⅰ) 砌体房屋的空间刚度完全取决于横墙的抗侧移刚度  (Ⅱ) 在多层砌体房屋中,当在下层施加水平力时,下层的层间位移比上层的位移大  (Ⅲ) 无山墙或伸缩缝处无横墙的房屋,应按刚弹性方案考虑  (Ⅳ) 在划分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时,横墙的情况是区分方案的重要因素 (  )项组合正确。

    • A.Ⅰ,Ⅱ,Ⅲ,Ⅳ
    • B.Ⅰ,Ⅱ,Ⅲ
    • C.Ⅱ,Ⅲ,Ⅳ
    • D.Ⅱ,Ⅳ
  40. 某5m高轴心受压砖柱,e=0,上下端均为不动铰支座,采用MU10和M5的混合砂浆砌筑,截面尺寸为490mm×490mm。

    该柱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与(  )项数值相近。

    • A.292.7kN
    • B.213.5kN
    • C.241.4kN
    • D.255.6kN
  41. 关于网状配筋砌体的下列论述,(  )正确。

    • A.网状配筋砌体所用砂浆等级不应低于M2.5,砖的强度不应低于MU7.5
    • B.钢筋的直径不应大于10mm
    • C.钢筋网的间距不应大于五皮砖,并不大于400mm
    • D.砌体灰缝厚度应保证钢筋上下各有10mm的砂浆层
  42. 当该柱采用网状配筋配置,钢筋为Φb4冷拔低碳钢丝,fy=430N/mm2,钢筋网竖向间距s=260mm(四皮砖),网格尺寸为60mm×60mm,已求得体积配筋率ρ=0.162,fn= 2.522N/mm2,该网状配筋柱承载力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592.7kN
    • B.513.5kN
    • C.441.4kN
    • D.491.1kN
  43. 假定砌块对孔砌筑,孔内不灌实混凝土,柱头全截面设一预制刚性垫块,且梁端有效支承长度a0=364mm。垫块下局部受压承载力与(  )项数值接近。

    • A.785kN
    • B.685kN
    • C.933kN
    • D.743kN
  44. 假设房屋为弹性方案,砌块空心率δ=0.3,对孔砌筑,采用C25细石混凝土灌实,柱高H=5.33m,柱底在该方向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偏心距e=250mm。试计算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834kN
    • B.596kN
    • C.619kN
    • D.576kN
  45. 假设已知过梁上的均布荷载设计值为15kN,则钢筋砖过梁的配筋计算面积与 (  )项数值最为接近。(钢筋采用HPB235钢筋)

    • A.23mm2
    • B.26.5mm2
    • C.35.8mm2
    • D.40.4mm2
  46. 某单层房屋,剖面如下图所示,跨度9m,假定独立柱由单排孔MU2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390mm×190mm×190mm)和M10混合砂浆砌筑而成,截面b×h=600mm× 800mm。

    假设房屋类别为弹性方案,柱高H=4.8m,柱间无支撑。试计算独立柱在垂直排架方向的高厚比β,并指出应为(  )项数值。

    • A.8
    • B.8.8
    • C.10
    • D.11
  47. 对短边方向作轴心受压验算时,承载力影响系数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837
    • B.0.881
    • C.0.567
    • D.0.769
  48. 已知钢筋砖过梁净跨In=1.5m,采用MU10的多孔砖和M5的混合砂浆砌筑,在距洞口0.6m高度处作用板传来的荷载标准值为10kN/m(其中活荷载标准值为4kN/m),墙厚370mm。

    过梁上考虑的均布线荷载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3.6kN
    • B.17.26kN
    • C.15.5kN
    • D.28.7kN
  49. 有一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的钢筋混凝土小柱支承在厚为240mm的砖墙上(下图),墙体采用MU10,M2.5混合砂浆砌筑。该柱下端支承处墙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93.6kN
    • B.102.6kN
    • C.85.5kN
    • D.98.7kN
  50. 轴心受压柱端部为铣平时,与底板连接的焊缝、铆钉或螺栓的计算按柱最大压力的(  )取值。

    • A.15%
    • B.25%
    • C.50%
    • D.75%
  51. 某柱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及M5水泥砂浆砌体,截面为490mm×620mm,柱计算高度H0=5.6m,为偏心受压,偏心距为e=90mm(长边方向)施工控制质量为B级。

    该柱的承载力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50.23kN
    • B.196.9kN
    • C.200.1kN
    • D.237.5kN
  52. 对于承受均布荷载的热轧H型钢,应计算(  )。

    • A.抗弯强度、腹板折算应力、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
    • B.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
    • C.抗弯强度、腹板上边缘局部承压强度、整体稳定性
    • D.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整体稳定性、容许挠度
  53. 某车间行驶多台重级题工作制吊车,当进行疲劳计算时,吊车荷载应考虑 (  )。

    • A.两台相邻最大吊车标准值
    • B.一台最大吊车设计值乘以动力系数
    • C.一台最大吊车设计值
    • D.一台最大吊车标准值
  54. 承受动荷载的板材,要求焊缝与母材等强的对接接头,其纵横两方向对接焊缝 (  )。

    • A.可采用十字形交叉
    • B.不允许十字形交叉
    • C.如为T形交叉,交叉点距离不得小于300mm
    • D.如为T形交叉,拼接料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得小于200mm
  55. 梁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497.3kN·m、W2=1920cm3时受拉翼缘最外面纤维的应力为(  )。

    • A.196.8N/mm2
    • B.206N/mm2
    • C.209.4/mm2
    • D.247N/mm2
  56. 由于φb=2.5使得梁进入了弹塑性工作阶段,当梁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为M=497.3kN·m、Wx=2810cm3时,在验算梁的整体稳定性时梁的应力为(  )。

    • A.153N/mm2
    • B.166N/mm2
    • C.173N/mm2
    • D.187N/mm2
  57. 截面对y轴的惯性矩为2330cm4时,截面对y轴的长细比为(  )。

    • A.100.6
    • B.113.5
    • C.127.7
    • D.134.9
  58. 如下图所示的简支梁,其截面为不对称工字形,材料为Q235-A·F,钢梁的中点和两端均有侧向支承,上面承受有集中荷载(未包括梁自重)F=160kN(设计值)的作用,中和轴位置如图。

    截面对x轴的惯性矩为(  )。

    • A.93440cm4
    • B.95860cm4
    • C.96736cm4
    • D.98640cm4
  59. 柱CD,λy=100,φ=0.463,在N=1126kN、Mx=210kN·m作用下,截面在框架平面外稳定性的最大应力是(  )。

    • A.123.3N/mm2
    • B.137.8N/mm2
    • C.158.4N/mm2
    • D.186.7N/mm2
  60. 柱CD,φ0=0.823,γ0=1.05,λ0=57在N=1126kN、M0=210kN·m作用下,截面在框架平面内稳定性的最大应力与(  )接近。

    • A.104.8N/mm2
    • B.124.6N/mm2
    • C.144.6N/mm2
    • D.194.4N/mm2
  61. 柱CD在N=1126kN、Mx=210kN·m作用下,截面最大应力是(  )。

    • A.108.3N/mm2
    • B.125.7N/mm2
    • C.149.1N/mm2
    • D.171.4N/mm2
  62. 柱CD仅轴力N=1126kN作用时,截面最大应力是(  )。

    • A.62.9N/mm2
    • B.76.4N/mm2
    • C.113.3N/mm2
    • D.135.9N/mm2
  63. 平台柱的框架平面外计算长度为(  )。

    • A.4200mm
    • B.6000mm
    • C.9000mm
    • D.12000mm
  64. 某冶金工厂操作平台横剖面如图所示。平台承受由检修材料所产生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2,平台结构自重为2kN/m2,每跨横梁中部设有检修单轨吊车,其作用荷载标准值F=100kN,每片框架承受水平活荷载标准值H=50kN,平台柱自重可忽略不计。

    平台梁跨度9m,柱距5m,柱高6m,柱顶与横梁铰接,柱底与基础固接,各列柱纵向均设有柱间支撑,柱顶纵向有可靠支承,平台面铺钢板,与横梁焊接。

    平台结构采用Q235-B·F(3号钢)制作,在框架平面内,中柱截面惯性矩为边柱的2倍,中柱截面为钢板焊成的实腹工形柱,如下图,两翼缘为-250mm×25mm,腹板为 -450mm×l2mm。ix=21.1cm,iy=6.03cm,Wx=3187cm3

    柱CD强轴方向惯性矩为(  )。

    • A.260417cm4
    • B.180731cm4
    • C.79685cm4
    • D.79685mm4
  65. 假定在进行结构整体分析计算时,未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已知柱Z1在永久荷载、楼面活荷载(无特殊库房)、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轴力标准值分别为2100kN、650kN、±400kN,试问,该柱的轴压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61
    • B.0.68
    • C.0.73
    • D.0.77
  66. 假定框架梁端截面(在B轴柱边处)上部和下部配筋分别为6Φ25和4Φ55,as=a's=40mm,试问,当考虑梁下部受压钢筋的作用时,该梁端截面的最大抗震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kN·m),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570
    • B.760
    • C.895
    • D.1015
  67. 已知柱Z1的轴力设计值N=3600kN,箍筋配置如下图所示。试问,该柱的体积配箍率与规范规定的最小体积配箍率的比值,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c=30mm。

    • A.0.63
    • B.0.73
    • C.1.43
    • D.1.59
  68. 某框架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一类,其施工图用平法表示如题图所示。试问,在KL1(3)梁的构造中(不必验算箍筋加密区长度),下列 (  )项判断是正确的。

    • A.未违反强制性条文
    • B.违反一条强制性条文
    • C.违反二条强制性条文
    • D.违反三条强制性条文
  69. 某多层民用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形状为矩形,抗扭刚度较大,属规则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平行于该建筑短边方向的边榀框架局部立面如下图所示。

    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假定框架梁KLl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Pk=180kN,qk=25kN/m;由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梁端(柱边处截面)的弯矩标准值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梁端(柱边处截面)的弯矩标准值。试问,梁端最大剪力设计值V(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24
    • B.465
    • C.491
    • D.547
  70. 下述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观点,其中(  )项不妥。

    • A.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连续梁,在满足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条件下,均可考虑内力重分布
    • B.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在弯矩设计值中次弯矩应参与组合
    • C.当预应力作为荷载效应考虑时,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取1.0;不利时取1.2
    • D.预应力框架柱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
  71. 假定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Vj=1300kN,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箍筋间距s=100mm,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最小体积配箍率ρv,min=0.67%;as=a's=40mm试问,在节点核心区,下列(  )项箍筋的配置较为合适。

    • A.
    • B.
    • C.
    • D.
  72. 假定框架梁KL1在考虑x方向地震作用组合时的梁端最大负弯矩设计值Mb= 650kN·m;梁端上部和下部配筋均为5Φ25(As=A's=2454mm2),as=a's=40mm该节点上柱和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为4.6m。试问,在x方向进行节点验算时,该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Vj(kN),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988
    • B.1100
    • C.1220
    • D.1505
  73.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烈度为9度,抗震等级为一级;粱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均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框架中间楼层某端节点平面及节点配筋如下图所示。

    该节点上、下楼层的层高均为4.8m,上柱的上、下端弯矩设计值分别为Mc11= 450kN·m,Mc12=400kN·m;下柱的上、下端弯矩设计值分别为Mc21=450kN·m,Mc2Mc11=600 kN·m;柱上除节点外无水平荷载作用。试问,上、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开Hc(m),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3
    • B.4.6
    • C.4.8
    • D.5
  74. 某钢筋混凝土次梁,下部纵向钢筋配置为4Φ20,fy=360N/m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t=1.43N/mm2,在施工现场检查时,发现某处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其接头方式如下图所示。试问,钢筋最小搭接长度l1(mm),应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 A.846
    • B.992
    • C.1100
    • D.1283
  75. 假设构件所受的扭矩与剪力的比值为200,箍筋间距s=150mm,则翼缘部分按构造要求的最小箍筋面积和最小纵筋面积与(  )组数据最为接近。

    • A.43mm2,58mm2
    • B.29mm2,43mm2
    • C.62mm2,45mm2
    • D.32mm2,58mm2
  76. 下面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一些要求,试问,其中(  )项组合中的要求全部是正确的。  ① 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均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并应与考虑偶然偏心引起的地震效应叠加进行计算。  ②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计算,并按其计算结果进行构件设计。  ③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④ 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框架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其箍筋应在全高范围内加密。

    •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③④
  77. 设构件承受剪力设计值V=80kN,箍筋间距s=100mm,受扭纵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为ξ=1.2,腹板的塑性抵抗矩Wtw和所受扭矩w的比值为0.98,已知构件须按剪扭构件计算,则腹板的抗剪箍筋的计算面积Asv最接近(  )项数值。

    • A.50mm2
    • B.29mm2
    • C.25mm2
    • D.18mm2
  78. 假定截面的受扭塑性抵抗矩Wt=14800000mm3,则当构件所受的扭矩和剪力不大于(  )项数值时,则在进行承载力验算时可仅验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 A.3.70kN·m,58.3kN
    • B.3.70kN·m,44.5kN
    • C.6.70kN·m,58.3kN
    • D.2.70kN·m,52.1kN
  79. 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构件如题图,b=250mm,h =500mm,b'f=400mm,h'f=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钢筋。受扭纵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为ξ=1.2, Acor=90000mm2

    若构件承受的扭矩设计值T=15kN·m,剪力设计值V=80kN,弯矩设计值M=15kN·m,则截面上翼缘分配的扭矩Tf最接近(  )项数值。

    • A.1.72kN·m
    • B.1.43kN·m
    • C.1.60kN·m
    • D.1.25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