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冲刺试卷一
-
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中,安全组织主要包括( )。
- A.规章制度
- B.安全计划
- C.作业标准
- D.方针目标
- E.行政管理
-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的目的是( )。
- A.排除事故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 B.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
- C.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 D.鉴定危险源发生概率
- E.确定危险等级
-
采购进口特种设备应当符合的要求包括( )。
- A.锅炉的境外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 B.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性能和能效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
- C.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的境外制造单位应当取得省级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 D.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同类首台产品,应当由该产品的国内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
- E.附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
-
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有错漏的,应当及时向( )提出。
- A.建设单位
- B.生产经营单位
- C.监理单位
- D.设计单位
- E.总包方
-
扩大或提高应急级别的主要依据有( )。
- A.影响范围
- B.事故的性质
- C.法律法规体系
- D.事故灾难的危害程度
- E.控制事态能力
-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有( )。
- A.危险性分级
- B.提出的问题
- C.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 D.回答可能的后果
- E.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
-
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病理性质可概括为( )等。
- A.感染性
- B.精神反应性
- C.致癌性
- D.光感应性
- E.变态反应性
-
有关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人单位应及时更换过期的劳动防护用品
- B.用人单位应按时报废过期的劳动防护用品
- C.用人单位应及时报废失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 D.护品使用前应先行检查
- E.用人单位应使用自制的劳动防护用品
-
卫生部的工作内容包括( )。
- A.负责会同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拟定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规划,组织制定发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B.负责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
- C.起草职业卫生监管有关法规,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管相关规章,组织拟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工程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相关标准
- D.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提出职业病防治对策
- E.负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依法监督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
-
安全操作规程应明确的内容包括( )。
- A.为保证国家、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物料性质、工艺流程、设备使用要求而制定的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操作程序
- B.生产经营单位尘、毒、噪声、高低温、辐射等涉及职业健康有害因素的种类、场所,定期检查、检测及控制等管理内容
- C.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场所的通道、照明、通风等管理标准,人员紧急疏散方向、标志的管理等
- D.生产经营单位现场安全标志的种类、名称、数量、地点和位置,安全标志的定期检查、维护等
- E.对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生产工艺流程及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设备、装置,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
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性职业性危害因素有( )。
- A.辐射
- B.噪声
- C.气压
- D.尘肺
- E.中毒
-
安全技术指标主要包括( )。
- A.安全计划
- B.管理方法
- C.方针目标
- D.技术设备
- E.行政管理
-
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应明确( )。
- A.应排查的设备、设施、场所的名称,排查周期,排查人员,排查标准
- B.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事故标准、报告程序、现场应急处置、现场保护、资料收集、相关当事人调查、技术分析、调查报告编制等
- C.车辆调度、检查维护保养、检验标准,驾驶员学习、培训、考核的相关内容
- D.发现问题的处置程序、跟踪管理
- E.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及生产经营性质,防范台风、洪水、泥石流、地质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相关工作的组织管理、技术措施、日常工作等内容和标准
-
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 )。
- A.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 B.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 C.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
- D.概率风险评价法
- E.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
统计图一般有横轴和纵轴,用横轴标目和纵轴标目说明横轴和纵轴的指标和度量单位,纵横轴的比例一般为( )。
- A.1:3
- B.5:7
- C.7:9
- D.9:11
-
取得安全评价机构资质需经过( )等程序。
- A.初审
- B.条件核查
- C.许可吊销
- D.公示
- E.许可决定
-
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事故应急响应准备工作是( )。
- A.人群疏散
- B.警戒与治安
- C.警报和紧急公告
- D.医疗与卫生
-
为了向参观、学习人员提供示范,为普及宣传应急知识而组织的观摩性演练是( )。
- A.桌面演练
- B.检验性演练
- C.示范性演练
- D.研究型演练
-
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作业。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
- A.管理上的缺陷
- B.人的不安全行为
- C.环境的缺陷
- D.物的不安全状态
-
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 A.灵敏性
- B.动态性
- C.科学性
- D.及时性
-
不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内容的是( )。
- A.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具体目标、指标
- B.明确安全生产的管理原则、责任
- C.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管理人员及各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 D.日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点工作
-
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 )。
- A.物质动力、内在动力和信息动力
- B.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内在动力
- C.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 D.内在动力、物质动力和信息动力
-
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有关的资料和信息的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是( )。
- A.重大危险源监控
- B.安全评价
- C.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D.隐患排查
-
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 A.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 B.负责日常安全检查
- C.督促各种事故隐患及时整改
- D.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
企业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在内的安全承诺。不属于安全承诺应做到的是( )。
- A.声明所有与企业安全有关的重要活动都追求卓越
- B.切合企业特点和实际,反映共同安全志向
- C.提供安全工作的领导力,坚持保守决策,以有形的方式表达对安全的关注
- D.明确安全问题在组织内部具有最高优先权
-
不属于运用人本原理原则的是( )。
- A.动力原则
- B.封闭原则
- C.行为原则
- D.激励原则
-
白内障是长期接触( )而引起的常见职业病。
- A.红外辐射
- B.紫外辐射
- C.激光辐射
- D.高频作业辐射
-
判定重大危险源的依据是单元中危险物质的实际存在量、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和( )。
- A.危险物质的类别
- B.危险物质的性质
- C.危险物质的贮存方式
- D.单元中危险物质的种类数
-
下列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程序,正确的是( )。
- A.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编制措施计划→审批措施计划→下达措施计划→实施
- B.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编制措施计划→审批措施计划→下达措施计划→实施
- C.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编制措施计划→下达措施计划→审批措施计划→实施
- D.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编制措施计划→审批措施计划→下达措施计划→实施
-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是( )。
- A.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 B.因素图分析法
- C.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 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关于职业卫生,符合《宪法》规定的是( )。
- A.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 B.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必须按计划实施,由专人负责进行记录,无需纳入职业卫生档案
- C.卫生部负责会同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拟定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规划,组织制定发布市级职业卫生标准
- D.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市级管理
-
不符合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的是( )。
- A.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产生的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全部由代理银行负担
- B.原则上应当由企业先行支付,确需动用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的,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上级财政部门批准,由代理银行具体办理有关手续
- C.费用支出超过安全风险抵押金的,其超出部分由企业负担
- D.企业负责人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逃逸的,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上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及状况后处理工作需要,将风险抵押金部分或全部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 )。
- A.专用规则
- B.通用规则
- C.通用标准
- D.专用标准
-
劳动过程中,不属于作业场所主要管理工作的是( )。
- A.生产布局合理
- B.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报警装置
- C.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 D.一般有毒作业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黄色区域警示线
-
由第三方出具的可供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咨询文件是( )。
- A.项目建设书
- B.安全评价报告
- C.可行性研究报告
- D.安全卫生专篇
-
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是( )。
- A.放炮
- B.物体打击
- C.坍塌
- D.起重伤害
-
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必须满足的条件不包括( )。
- A.规范化
- B.分批化
- C.标准化
- D.程序化
-
属于外部环境预警系统的是( )。
- A.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 B.质量管理预警
- C.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 D.设备管理预警
-
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阈移”,临床上称( )。
- A.白内障
- B.噪声聋
- C.电光性眼炎
- D.放射病
-
不属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zomo]23号)强调事项的是( )。
- A.严格企业安全管理
- B.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
- C.实行考核或责任追究
- D.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职业病发病以( )为主,约占80%。
- A.皮肤病
- B.放射性疾病
- C.尘肺病
- D.耳鼻喉口腔疾病
-
将汇总整理的资料及有关数值填入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使大量的零星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的工作称为( )。
- A.资料收集
- B.统计汇总
- C.资料整理
- D.综合分析
-
适用于识别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和分析事故的定性安全评价方法是( )。
- A.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
- B.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
- C.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
- D.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
为了不影响特大型、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当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 )万元时不再存储。
- A.600
- B.700
- C.800
- D.900
-
炭疽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3 d,最短仅为( )h。
- A.4
- B.6
- C.8
- D.12
-
保障职业病病人享受职业病待遇,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属于( )。
- A.第一级预防
- B.第二级预防
- C.第三级预防
- D.第四级预防
-
事件树分析步骤正确的是( )。
- A.确定初始事件→判定安全功能→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分析事件树
- B.判定安全功能→分析事件树→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确定初始事件
- C.确定初始事件→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判定安全功能
- D.判定安全功能→确定初始事件→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分析事件树
-
对已经受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 A.10
- B.14
- C.20
- D.30
-
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中的职业健康不包括( )。
- A.职业健康管理
- B.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 C.职业危害处理
- D.职业危害申报
-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基础特征不包括( )。
- A.企业形象特征
- B.企业状态特征
- C.企业系统特征
- D.企业文化特征
-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 )。
- A.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
- B.行业监管与政府监管
- C.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 D.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
-
采购特种设备应当符合的要求不包括( )。
- A.选型、技术参数、安全性能、能效指标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强制性规定及设计要求
- B.所采购特种设备由取得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制造
- C.具有原使用单位的注销登记证明
- D.所采购特种设备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 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
-
在炼铁、炼焦等企业作业场所中,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化学性职业病有害因素是( )。
- A.甲醇
- B.一氧化碳
- C.铅
- D.甲醛
-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可按( )完成。
- A.分析的准备、完成分析和编制分析结果报告
- B.分析的准备、危险分析和编制分析结果报告
- C.分析的准备、危险分析和编制危险分析结果报告
- D.分析的准备、完成分析和编制现状结果报告
-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不包括( )。
- A.风险控制管理
- B.环境改善
- C.风险评价
- D.危险预警
-
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属于( )的特点。
- A.高温高湿作业
- B.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 C.高气压作业
- D.夏天漏填作业
-
盾牌中间采用字母“1A”表示( )。
- A.防护
- B.作业环境
- C.危害程度
- D.劳动安全
-
不符合风险抵押金存储要求的是( )。
- A.风险抵押金由企业事先按时足额存储,企业不得因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合伙人、停产整顿等情况迟(缓)存、少存或不存风险抵押金,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摊派风险抵押金
- B.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由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核定下达
- C.企业到经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指定的风险抵押金代理银行开设风险抵押金专户,并于核定通知送达后2个月内,将风险抵押金一次性存入代理银行风险抵押金专户
- D.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管理
-
《标准化法》规定,在工业产品的生产、储藏及运输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卫生要求制定标准。依据该法,制定的标准不包括( )。
- A.国家标准
- B.部门标准
- C.专业标准
- D.地方标准
-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三违”现象是指( )。
- A.违反安全规程、违反作业规程、违反操作规程
- B.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 C.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规定销售
- D.违反规定建设、违反规定生产、违反规定销售
-
组织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煤矿企业进行查处是( )的职责。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B.公安部门
- C.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应急演练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 A.明确演练需求,提出演练的基本构想和初步安排
- B.按照演练总体方案完成各项演练活动,为演练评估总结、收集信息
- C.完成演练策划,编制演练总体方案及其附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预演,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安排
- D.评估总结演练参与单位在应急准备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改进的重点,提出改进计划
-
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 )d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 A.15
- B.20
- C.25
- D.30
-
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 )表示。
- A.红色
- B.黄色
- C.蓝色
- D.橙色
-
不属于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构主要履行的职责是( )。
- A.对煤矿职工培训进行监督检查
- B.负责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 C.依法组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
- D.对本地区煤矿安全进行日常检查
-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d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 A.30
- B.40
- C.60
- D.50
-
安全技术措施按照行业分类不包括( )。
- A.非煤矿山安全技术措施
- B.水利水电安全技术措施
- C.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 D.煤矿安全技术措施
-
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入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的预警系统是( )。
- A.监测系统
- B.预测评价系统
- C.预警信息系统
- D.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各方面,其中不包括( )。
- A.所有人员
- B.财务
- C.设备设施
- D.员工年龄
-
外部预警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不包括( )。
- A.企业资质
- B.自然环境变化
- C.企业内部技术工艺
- D.国家法律
-
用点、线、面的位置、升降或大小来表达统计资料数量关系的一种陈列形式的图形是( )。
- A.统计图
- B.控制图
- C.排列图
- D.主次图
-
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对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进行评价的是( )。
- A.安全预评价
- B.安全验收评价
- C.安全现状评价
- D.安全综合评价
-
下列劳动防护用品中,属于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进行分类的是( )。
- A.防毒用品
- B.防水用品
- C.防寒用品
- D.防酸碱用品
-
不属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的是( )。
- A.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 B.配合有关政府进行安全检查
- C.配合省级政府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 D.严格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批准并加强监督检查
-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 )。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是( )的主要任务。
- A.监测
- B.诊断
- C.识别
- D.评价
-
既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 )。
- A.制定部门规章
- B.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 C.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D.现场安全管理监督
-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是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原则的体现,同时可为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分类的管理、项目设计阶段的防护设施设计和审查等提供科学依据。
- A.“四不放过”
- B.“三同时”
-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强发光体等可成为( )。
- A.激光辐射源
- B.红外线辐射源
- C.高频作业辐射源
- D.紫外线辐射源
-
预警系统主要的硬件部分,其功能是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它属于预警系统中的( )。
- A.预警信息系统
- B.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 C.监测系统
- D.预测评价系统
-
不属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职责的是( )。
- A.对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活动进行检查,有权制止无资质或违章作业行为
- B.对特种设备发现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报告监察机构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要相关单位限期解决,逾期不解决,有权通知停止设备的制造和使用
- C.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制止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行为
- D.监督有关单位对司炉工、焊工、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医用氧舱维护人员、水处理人员、电梯操作人员、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客运索道管理人员、充装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有权制止非持证人员上岗作业
-
一般认为,( )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矽尘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的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及个体条件等有关。
- A.矽肺
- B.石墨尘肺
- C.石棉肺
- D.滑石尘肺
-
建设项目在(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A.投入运行前
- B.竣工验收前
- C.投入运行后
- D.可行性研究阶段
-
应急演练的类型,属于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的是( )。
- A.实战演练
- B.检验性演练
- C.研究性演练
- D.桌面演练
-
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 )。
- A.认真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核实和确认工作
- B.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 C.认真贯彻落实、陆续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和监控工作
- D.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