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级注册计量师模拟题《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试卷二
-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用测量仪器的()表示其准确程度。
- A.最大允许误差
- B.准确度等级
- C.测量不确定度
- D.测量误差
-
测量设备是指( )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资料的总称。
- A.测量仪器
- B.测量标准(包括标准物质)
- C.被测件
- D.辅助设备
-
用于检定、校准的计量标准必须持有有效期内的( )。
- A.计量标准考核证书
- B.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
- C.计量检定证书
- D.计量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
-
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在计量学术语中称为()。
- A.测量仪器
- B.测量链
- C.计量器具
- D.测量传感器
-
下列计量器具中( )属于实物量具。
- A.流量计
- B.标准信号发生器
- C.砝码
- D.秤
-
下列关于扩展不确定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扩展不确定度是由合成不确定度的倍数得到的
- B.扩展不确定度也可以用相对形式表示
- C.U95是包含概率为95%的统计包含区间的宽度
- D.置信水平(或包含概率)只能用百分数表示
-
以下表示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 )是不正确的。
- A.U(k=2)(斜体)
- B.uc(k=2) (斜体)
- C.U (k=2) (正体)
- D.U (p=0.95,v=9 ) (斜体)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中,根据一系列测量数据估算实验标准偏差的评定方法称为( )。
- A.测量不确定度的统计评定方法
- B.测量不确定度的经验估计方法
- C.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
- D.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
-
防爆的基本原则有( )。
- A.严格控制着火源
- B.监视酝酿期特征
- C.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 D.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了表征测量值的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
- B.不同场合下测量不确定度术语的表述不同
- C.标准不确定度有两类评定方法
- D.不确定度可以按系统或随机的性质分类
-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液体的闪点( ),火灾危险性()。
- A.越低,越小
- B.越低,越大
- C.越高,越小
- D.越高,越大
-
防火的基本原则有( )。
- A.严格控制火源
- B.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 C.采用耐火材料
- D.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包括( )。
- A.可燃物
- B.氧化剂
- C.点火源
- D.空气
-
下列危险源中,属于环境因素的是( )。
- A.窒息
- B.强光
- C.吸入微粒
- D.温度过高或过低
-
工作场所防止人身触电的有效保护措施包括( )。
- A.触电保安器
- B.采取标识和围挡措施,避免人员过分靠近危险区域
- C.为相关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 D.加防静电地板及采取其他防静电措施
-
危险源可能来源的各种因素有( )。
- A.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 B.生物因素、心理因素
- C.火灾危险
- D.生理因素
-
计量工作的特点有( )。
- A.计量涉及的专业面广
- B.计量要求的环境条件严格
- C.计量标准及配套仪器设备价格昂贵
- D.计量所依据的方法仅由技术性文件加以控制
-
下列危险源中,不属于物理因素的是( )。
- A.切断
- B.振动
- C.强光
- D.电离辐射
-
( )是指在计量工作及相关活动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和防护问
- A.劳动保护
- B.劳动安全保障
- C.危险源辨识
- D.计量安全防护
-
计量工作的特点中,有利于安全防护的是( )。
- A.计量涉及的专业面广
- B.计量要求的环境条件严格
- C.计量标准及配套仪器设备价格昂贵
- D.计量所依据的方法由法规性文件加以控制
-
计量安全防护是指在计量工作及相关活动中的( )的安全和防护问。
- A.测量数据
- B.财产
- C.人员、设备
- D.环境
-
计量技术机构采取预防措施的目的是( )。
- A.查找潜在不合格
- B.查找不合格原因
- C.消除潜在不合格
- D.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
-
当内部审核中发现实验室检验或校准结果的正确性或有效性可疑时,实验室应立即采取()并书面通知可能已经受到影响的所有委托方。
- A.纠正措施
- B.预防措施
- C.改进措施
-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虽然都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但应该()。
- A.只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 B.只做管理评审
- C.两者分别做
- D.两者合并做
-
计量技术机构内部审核的目的是( )。
- A.评价机构是否持续地按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
- B.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
- C.对机构管理评审的补充和完善
-
以下哪项活动必须由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执行?( )
- A.管理评审
- B.合同评审
- C.内部审核
- D.三项都是
-
实验室记录制度中的如下内容不正确的是( )。
- A.记录应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 B.修改后的记录应重抄后存档
- C.规定了原始观测记录的保存期限
- D.保存记录应防止虫蛀
-
每次检测或校准的记录应包括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 )。
- A.满足要求
- B.充分有效
- C.复现
- D.真实可靠
-
下列原始记录的规定,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 A.原始记录格式要规范化
- B.原始记录应实行标识化管理,应有受控标识
- C.原始记录是检测结果的纪实,若填写错了,可以删减
-
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原始观测数据应在( )予以记录。
- A.工作前
- B.工作时
- C.工作后
- D.以上都可以
-
为了达到保证检定、校准和检测质量的目标,必须对检定、校准和检测的()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有效地控制,对控制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 A.原始记录和证书报告
- B.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
- C.人员和设备
- D.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
计量技术机构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所得数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可发现其()。
- A.不合格
- B.潜在不合格
- C.发展趋势
- D.测量误差
-
仪器设备是否满足检定、校准和检测要求的依据是( )。
- A.标准规范
- B.评审准则
- C.作业指导书
- D.程序文件
-
开展商品量检测时,应使用国家统一的商品量检测技术规范,如无国家统一制定的技术规范,应执行由()规定的检测方法。
- A.省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 B.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C.县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 D.计量检定机构
-
为保持其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性,应对( )进行期间核查。
- A.计量标准
- B.所有测量设备
- C.所有传递标准
- D.计量标准和必要的测量设备
-
开展计量校准时,计量技术机构必须配备相应的( )。
- A.抽样设备
- B.测量设备
- C.检测设备
- D.计量标准
-
计量技术机构进行计量检定必须配备( )。
- A.抽样设备
- B.测量设备
- C.检测设备
- D.计量标准
-
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和结果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
- A.控制
- B.检查
- C.监督
- D.检测
-
典型的质量体系文件其结构按高到低顺序排列应( )。
- A.程序文件、质量手册、指导书、记录
- B.质量手册、指导书、记录、程序文件
- C.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指导书、记录
- D.指导书、记录、程序文件、质量手册
-
计量技术机构应有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机构负责人和员工的( )不受任何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诱惑的影响。
- A.日常工作
- B.检定、校准和检测
- C.工作质量
- D.测量结果
-
下列哪一项不是一级标准物质的定级条件( )。
- A.用绝对测量法或有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如果只有一种定值方法时,就要有多个实验室以同等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
- B.准确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在准确度范围之内
- C.稳定性在2年以上,或能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
- D.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
有证标准物质是指( )。
- A.附有证书的参考物质(CRM)
- B.附有使用说明的参考物质
- C.附有标签的参考物质
- D.附有出厂合格证的参考物质
-
申请考核单位应当在《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届满( )前向主持考核的计量行政部门提出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申请。
- A.一个月
- B.三个月
- C.五个月
- D.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