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网络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93)

    • A.restored
    • B.redisplayed
    • C.stored
    • D.executed
  2. (91)

    • A.incorporated
    • B.filled
    • C.stored
    • D.filed
  3. (92)

    • A.color
    • B.size
    • C.design
    • D.layout
  4.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MIME)is a(71)document messaging standard in the Internet enviroment, with MIME, users can send(72)Email messages that include audio, video, graphices, and text to any other user of a TCP/IP network. Richtext information can also be(73)into messages. It defines the fonts, formats, and(74)features of a document so the document can be easily(75)on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systems.

    • A.complete
    • B.compound
    • C.simple
    • D.efficient
  5. (90)

    • A.analog
    • B.many
    • C.multimedia
    • D.digital
  6. (88)

    • A.X.25
    • B.ATM
    • C.FDDI
    • D.SMDS
  7. (86)

    • A.The hub
    • B.The bridge
    • C.The router
    • D.The proxy
  8. (87)

    • A.Ethernet
    • B.Token Bus
    • C.Token Ring
    • D.DQDB
  9. For each blank,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and write down on the answer sheet.

    (66)is a six bytes OSI layer 2 address which is burned into every networking device that provides its unique identity for point to point communication.

    (67)is a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of individuals in multiple professions which focuses on effort on lower-layer protocols.

    (68)functions with two layers of protocols. It can connect networks of different speeds and can be adapted to an environment as it expands.

    (69)is the popular LAN develop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IEEE 802.5.

    (70)is the popular backbone technology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t high speed with a high level of fault tolerance which is develop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ANSI.

    • A.The MAC address
    • B.The IP address
    • C.The subnet address
    • D.The virtual address
  10. (85)

    • A.ISO
    • B.ANSI
    • C.CCYIT
    • D.IEEE
  11. (83)

    • A.18
    • B.25
    • C.30
    • D.32
  12. (82)

    • A.扩散法
    • B.定向法
    • C.距离向量算法
    • D.链路状态算法
  13. (81)

    • A.A-B-F
    • B.A-B-C-E-F-D
    • C.A-E-C
    • D.A-E-C-B-F-D
  14. (80)

    • A.扩散算法
    • B.热土豆算法
    • C.随机法
    • D.层次法
  15. (78)

    • A.RIP
    • B.GGP
    • C.BGP
    • D.OSPP
  16. 题1: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目的是(61)。

    题2:某节点。(路由器)存放的路由信息如表3-1所示。

    则该网络使用的路由算法最可能是(62)。节点A根据当前的路由信息计算出的到节点D的路由可能为(63)。将路由信息发送到其他节点所采用的基本算法是(64)。

    为避免路由信息被重复发送,需要给路由信息包编号。设想每秒钟传送一次路由信息,为确保路由信息包的编号在1年内不重复使用,则编号的最短长度应为(65)位。

    • A.增强系统的用户友好性
    • B.提高系统实时性
    • C.充分利用处理器资源
    • D.扩充内存容量
  17. (77)

    • A.Diikstra
    • B.Ford-Fulkerson
    • C.Floyd
    • D.WarshaH
  18. (76)

    • A.它连接的所有链路的状态信息
    • B.它的路由表
    • C.与它相邻的路由器的地址
    • D.所有目标结点的URL
  19. (75)

    • A.路由选择算法
    • B.距离矢量算法
    • C.链路状态算法
    • D.内部网关算法
  20. 在自治系统内部的各个路由器之间,运行的是内部网关协议IGP。早期的IGP叫做(56),它执行(57)。当网络规模扩大时,该算法传送的路由信息太多,增加了网络负载,后来又出现了执行最短路径优先算法的IGP。按照这种协议,每个路由器向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发布(58),当路由信息改变后,路由器按照(59)算法更新路由表。在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运行外部网关协议EGP,典型的EGP是(60)。

    • A.RIP
    • B.GGP
    • C.BGP
    • D.OSPF
  21. (73)

    • A.85%.
    • B.87%.
    • C.89%.
    • D.90%.
  22. (72)

    • A.CBR
    • B.ABR
    • C.UBR
    • D.rt-VBR
  23. (71)

    • A.VPI变化,VCI不变
    • B.VPI不变,VCI变化
    • C.VPI变化,VCI变化
    • D.VPI不变,VCI不变
  24. ATM网络中使用信元作为传输数据的单位,当信元从用户端进入网络中第一个交换机后,信元头中修改的部分是(51)。信元传输采用(52)。当进行VP交换时,VPI和VCI的变化情况是(53)。当需要传输压缩的视频流数据时,采用的服务类别最好是(54)。当AAL层采用AAL5协议传输数据时,可以达到的有效数据传输率(除去开销)为(55)。

    • A.VCI
    • B.CFC
    • C.CLP
    • D.PT
  25. (70)

    • A.TDM
    • B.FDM
    • C.WDM
    • D.ATDM
  26. (68)

    • A.PSP
    • B.TSP
    • C.EVM
    • D.IDEAL
  27. (67)

    • A.PSP
    • B.TSP
    • C.EVM
    • D.IDEAL
  28. (66)

    • A.SSL
    • B.SOCK5
    • C.安全RFC
    • D.MD5
  29. 题1:公钥密码是(46)。常用的公钥加密算法有(47),它可以实现加密和数字签名,它的一个比较知名的应用是(48),这种应用的协商层用公钥方式进行身份认证,记录层涉及到对应用程序提供的信息的分段、压缩、数据认证和加密。

    题2:CMM作为软件过程改进的一个指导,向软件开发者指出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告诉软件开发者应该"What to do",但是并没有告诉人们"How to do"。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EI随后推出了两种模型,(49)是个体软件过程改进,用于提高软件开发者的素质。而(50)描述了经过前者培训的工程师团队如何作为自我管理的团队,根据进度表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 A.对称密钥技术,有1个密钥
    • B.不对称密钥技术,有2个密钥
    • C.对称密钥技术,有2个密钥
    • D.不对称密钥技术,有1个密钥
  30. (65)

    • A.DES
    • B.IDES
    • C.三元DES
    • D.RSA
  31. (63)

    • A.1Mbit/s
    • B.2Mbit/s
    • C.5.5Mbit/s
    • D.54Mbit/s
  32. (61)

    • A.CSMA/CA
    • B.CSMA/CB
    • C.CSMA/CD
    • D.CSMAJCF
  33. (62)

    • A.BCF
    • B.DCF
    • C.PCF
    • D.QCF
  34. (60)

    • A.600MHz
    • B.800MHz
    • C.2.4GHz
    • D.19.2GHz
  35. IEEE 802.11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两种工作模式,其中的(41)模式是一种点对点连接的网络,不需要无线接入点和有线网络的支持,用无线网卡连接的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IEEE 802.11的物理层规定了3种传输技术,即红外技术、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技术,后两种扩频技术都工作在(42)的ISM频段。IEEE 802.11MAC层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分布式协调功能采用的是(43)协议,用于支持突发式通信,而用于支持多媒体应用的是(44)功能,在这种工作方式下,接入点逐个询问客户端,被查询到的客户端通过接入点收发数据。最新提出的IEEE802.11a标准可提供的最高数据速率为(45)。

    • A.Roaming
    • B.AdHoc
    • C.Infrastructure
    • D.DiffuselR
  36. (58)

    • A.TCP/IP协议族
    • B.X.25协议族
    • C.帧中继协议族
    • D.ATM协议族
  37. (57)

    • A.网络层
    • B.传输层
    • C.已表示层
    • D.应用层
  38. (56)

    • A.get-request
    • B.get-response
    • C.trap
    • D.set-request
  39. (55)

    • A.异步
    • B.同步
    • C.主从
    • D.面向连接
  40. 在TCP/IP协议分层结构中,SNMP是在(36)协议之上的(37)请求/响应协议。SNMP协议管理操作中,管理代理主动向管理进程报告事件的操作是(38)。在ISO OSI/RM基础上的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S/CMIP)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协议族,网络管理应用进程使用OSI参考模型的(39)。CMOT是要在(40)实现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协议(CMIS)的服务,它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过渡到OSI网络管理协议被广泛采用。

    • A.TCP
    • B.UDP
    • C.HTTP
    • D.IP
  41. (52)

    • A.SYN=1,序号=X
    • B.SYN=1,序号=X+1,ACKX=1
    • C.SYN=1,序号=Y
    • D.SYN=1,序号=Y,ACKY+1=1
  42. (53)

    • A.SYN=1,序号=X+1
    • B.SYN=1,序号=X+1,ACKX=1
    • C.SYN=1,序号=Y,ACKY+1=1
    • D.SYN=1,序号=Y,ACKY+1=1(注:ACK的下标为其后的序号)
  43. (51)

    • A.上一个已接收的报文
    • B.下一个希望接收的报文
    • C.正在发送的报文
    • D.下一个将要发送的报文
  44. (50)

    • A.可靠的面向连接的
    • B.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
    • C.可靠的无连接的
    • D.不可靠的无连接的
  45. 基于TCP/IP的互联网服务中,IP协议提供主机之间的(31)分组传输服务。 TCP协议提供端口之间的(32)报文传输服务;为了实现可靠的服务,采用超时重传、确认捎带技术。传输中的协议规定,在确认信息中捎带(33)的序号以减少通信量。TCP使用 3次握手协议来建立连接,设甲乙双方发送报文的初始序号分别为X和Y,甲方发送(34)的报文给乙方,乙方接收报文后发送(35)的报文给甲方,然后甲方发送一个确认报文给乙方便建立了连接。

    • A.可靠的面向连接的
    • B.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
    • C.可靠的无连接的
    • D.不可靠的无连接的
  46. (48)

    • A.6bone
    • B.6bed
    • C.6backbone
    • D.6plane
  47. (47)

    • A.0000:0000:0000:0000:0000:FFFF:1234:1180
    • B.0000:0000:0000:1111:111t:FFFF:1234:1180
    • C.0000:0000:FFFF:FFFF:FFFF:FFFF:1234:1180
    • D.FFFF:FFFF:FFFF:FFFF:FFFF:FFFF:1234:1180
  48. (46)

    • A.源地址、目标地址和流名称
    • B.源地址、目标地址和流序号
    • C.源地址、端口号和流序号
    • D.MAC地址、端口号和流名称
  49. (45)

    • A.负载长度
    • B.数据流标记
    • C.下一报头
    • D.8h数限制
  50. IPv6是下一代IP协议。IPv6的基本报头包含(26)B,此外还可以包含多个扩展报头。基本报头中的(27)字段指明了一个特定的源站向一个特定目标站发送的分组序列,各个路由器要对该分组序列进行特殊的资源分配,以满足应用程序的特殊传输需求。一个数据流由(28)命名。在IPv6中,地址被扩充为128bit,并且为IPv4保留了一部分地址空间。按照IPv6的地址表示方法,以下地址中属于IPv4地址的是(29)。(30)是IPv6的测试床,实际上是一个基于IPv4的虚拟网络,用于研究和测试IPv6的标准、实现以及IPv4向IPv6的转变过程。

    • A.16
    • B.32
    • C.40
    • D.60
  51. (43)

    • A.是不同的
    • B.是相同的
    • C.有不同的IP地址
    • D.有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
  52. (42)

    • A.是不同的
    • B.是相同的
    • C.有相同的MAC地址
    • D.有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3. (40)

    • A.应用层
    • B.传输层
    • C.IP层
    • D.网络接口层
  54. (41)

    • A.包括主机A、B和路由器R
    • B.仅有主机A、B
    • C.仅有路由器R
    • D.也应具有应用层和传输层
  55. 在使用路由器R的TCP/IP网络中,两主机通过一路由器互联,提供主机A和主机 B应用层之间通信的层是(21),提供机器之间通信的层是(22),具有IP层和网络接口层的设备(23);在A与R和R与B使用不同物理网络的情况下,主机A和路由器R之间传送的数据帧与路由器R和主机B之间传送的数据帧(24),A与R之间传送的IP数据报和R与B之间传送的IP数据报(25)

    • A.应用层
    • B.传输层
    • C.IP层
    • D.网络接口层
  56. (38)

    • A.TDM
    • B.FDM
    • C.WDM
    • D.ARDM
  57. (37)

    • A.时间
    • B.频率
    • C.波长
    • D.相位
  58. (35)

    • A.相同
    • B.部分重叠
    • C.连续
    • D.不重叠且不连续
  59. (36)

    • A.解调器
    • B.带通滤波器
    • C.载波发生器
    • D.终端软件
  60. (33)

    • A.AAL1
    • B.AAL2
    • C.AAL3/4
    • D.AAL5
  61. 对一路信号进行FSK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fc,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f1和f2(f1<f2),则三者的关系是(16)。当对多路信号进行调制时,调制后各信号的频谱(17)。信号到达接收端后通过(18)分离各路信号。WDM与FDM工作方式相似,但WDM调制的是(19)。ILD是(20)使用的设备。

    • A.fc-f1=f2-fc
    • B.f2-f1=fc
    • C.f2+f1=fc
    • D.f1×f2=fc
  62. (32)

    • A.AAL1
    • B.AAL2
    • C.AAL3/4
    • D.AAL5
  63. (30)

    • A.24
    • B.36
    • C.56
    • D.64
  64. (31)

    • A.报文交换
    • B.分组交换
    • C.电路交换
    • D.时分交换
  65. ATM网络采用(11)多路技术传送信元,典型的数据速率为155.5Mbit/s,这样每秒大约可以传送(12)万个信元。采用短的、固定长度的信元,为使用硬件进行高速数据交换创造了条件。ATM是为B-ISDN定义的传输和交换方式,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特性的电信业务,CBR(Constant Bit Rate)模拟(13)业务,适用这种业务的ATM适配层是(14),用于ATM局域网仿真的ATM适配层是(15)。

    • A.统计时分
    • B.同步时分
    • C.频分
    • D.码分
  66. (28)

    • A.1.5
    • B.3
    • C.6
    • D.3 log23
  67. (27)

    • A.3kHz
    • B.6kHz
    • C.2kHz
    • D.56kHz
  68. (26)

    • A.有噪声信道比无噪声信道具有更大的带宽
    • B.有噪声信道比无噪声信道可达到更高的极限数据传输率
    • C.有噪声信道与无噪声信道没有可比性
    • D.上述值都为极限值,条件不同,不能进行直接的比较
  69. (25)

    • A.12Kbit/s
    • B.30Kbit/s
    • C.56Kbit/s
    • D.10Mbit/s
  70. 在一个带宽为3kHz、没有噪声的信道,传输二进制信号时能够达到的极限数据传输率为(6)。一个带宽为3kHz、信噪比为30dB的信道,能够达到的极限数据传输率为(7)。上述结果表明,(8)。

    根据奈奎斯特第一定理,为了保证传输质量,为达到3Kbit/s的数据传输率,需要的带宽为(9)。

    在一个无限带宽的无噪声信道上,传输二进制信号,当信号的带宽为3kHz时,能达到的极限数据传输率为(10)Kbit/s。

    • A.3Kbit/s
    • B.6Kbit/s
    • C.56Kbit/s
    • D.10Mbit/s
  71. (23)

    • A.C+Cm-1
    • B.Cm-Cm-1
    • C.Cm MOD 2
    • D.(Cm-Cm-1)MoD2
  72. (22)

    • A.20%.
    • B.50%.
    • C.70%.
    • D.80%.
  73. (21)

    • A.NRZ
    • B.AMI
    • C.曼彻斯特
    • D.8B/10B
  74. (20)

    • A.广域网
    • B.城域网
    • C.局域网
    • D.任意网
  75. 如图3-1所示为曼彻斯特编码,表示的数据可能为(1),这种编码适用的网络是(2)。为了在广域网上高速传输数字信号,一般可用的编码方式是(3),其编码效率为(4)。设某编码体制的编码方法为:输入数据(m=1,2,…),发送时首先计算bm=(aM+bm-1)MOD2,发送的编码为Cm=bm-bm-1,收到的编码为Cm,其译码方法可表示为(5)。

    • A.10100
    • B.1110
    • C.10101
    • D.11
  76. 某局域网通过两台路由器划分为3个子网,拓扑结构和地址分配如图1-7所示。

    以下是图1-7所示的拓扑结构中,路由器R2的部分配置命令列表,请为(35)、(36)空缺处选择合适的命令/参数,实现R2的正确配置。

     R2(config)#int e0

     R2(config-if)#(35)

     R2(config-if)# no shutdown

     R2(config-if)#exit

     R2(config)# ip routing

     R2(config)#(36)

    • A.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 B.ip address 192.168.2.2 255.255.255.0
    • C.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 D.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
  77. (18)

    • A.ip route 0.0.0.0 255.255.255.255 192.168.3.1
    • B.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2.1
    • C.ip route 0.0.0.0 255.255.255.255 192.168.2.2
    • D.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2.2
  78. (16)

    • A.{1,2,3,4,5,6,7}
    • B.{1,2,3,4,4,5,6,7,7,7}
    • C.{1,2,3,4,5,6,7,9}
    • D.{4,7,5,1,7,6,2,7,3,4}
  79. 根据程序局部性理论,Denning提出了工作集理论。工作集是进程运行时被频繁访问的页面集合。在进程运行时,如果它的工作页面都在(4)器内,能够使进程有效地运行,否则会出现频繁的页面调入/调出现象。

    假设窗口尺寸为10,在某一段时间内,进程所访问的逻辑页面顺序如图1-2所示,那么在t1时刻的工作集是(5)。

    • A.外部存储
    • B.主存储
    • C.辅助存储
    • D.虚拟存储
  80. 从软件工程、的观点看,软件包括(55)。

    • A.程序
    • B.程序和程序研发文档
    • C.程序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所需的所有文档的总和
    • D.可执行的程序以及程序中的说明
  81. 按照IP地址的逻辑层来分,IP地址可以分为(54)类。

    • A.2
    • B.3
    • C.4
    • D.5
  82. 在计算机系统中,总线包括(53)。

    • A.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
    • B.信号线
    • C.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电源
    • D.信号线,总线控制器,附属电路
  83. 数字签名技术的主要功能是:(27)、发送者的身份认证、防止交易中的抵赖发生。

    • A.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 B.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 C.接收者的身份验证
    • D.以上都是
  84. 在下列功能中,最恰当地描述了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的是(25)。

    • A.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无错和完整
    • B.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
    • C.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
    • D.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85. 下列描述中属于网络管理目标的是(26)。  Ⅰ减少停机时间、改进响应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Ⅱ减少运行费用,提高设备效率  Ⅲ减少或消除瓶颈  Ⅳ适应新技术  Ⅴ使网络更容易使用

    • A.Ⅱ、Ⅲ、Ⅳ、Ⅴ
    • B.Ⅰ、Ⅱ、Ⅲ、Ⅴ
    • C.Ⅰ、Ⅱ
    • D.Ⅰ、Ⅱ、Ⅲ、Ⅳ、Ⅴ
  86. 指令寄存器的作用是(21)。

    • A.存放指令地址
    • B.存放操作数
    • C.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
    • D.存放操作数的地址
  87. 信道的码元速率为100波特,若采用4相DPSK调制,则信道的数据速率为(20)bit/s。

    • A.50
    • B.100
    • C.200
    • D.250
  88. 网桥与中继器相比能提供更好的网络性能,原因是(6)。

    • A.网桥能分析数据包并只在需要的端口重发这些数据包
    • B.网桥使用了更快速的硬件
    • C.网桥忽略了坏的输入信号
    • D.网桥具有路由选择功能
  89. 下列选项中为网络管理协议的是(5)。

    • A.DES
    • B.UNIX
    • C.SNMP
    • D.RSA
  90.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几个主要技术中,最重要的是(4)。

    • A.传输介质
    • B.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C.拓扑结构
    • D.LAN协议
  91. 绞线由两根互相绝缘绞合成螺纹状的导线组成。下面关于双绞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3)。  1.它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2.安装方便,价格便宜  3.易受外部干扰,误码率低  4.通常只用作建筑物内的局部网通信介质

    • A.1、2、3
    • B.1、2、4
    • C.2、3、4
    • D.全部
  92. 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进程管理。为此,操作系统必须提供一种启动进程的机制。在下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2)。

    • A.在DOS中,该机制是EXEC函数
    • B.在Windows中启动进程的函数是CreateProcess
    • C.在OS/2中启动进程的函数是CreateProeess
    • D.在DOS中启动进程的函数是CreateProcess
  93. 操作系统中,Spooling技术是一种并行机制,它可以使(1)。

    • A.程序的执行和打印同时进行
    • B.不同进程同时进行
    • C.应用程序和系统软件同时运行
    • D.不同的系统软件同时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