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习题精选(3)
-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写出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义。
B.“孟子对日”中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C.这里体现出孟子散文怎样的论辩艺术?
-
阅读《婴宁》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日:“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揾又唤日:“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荚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日:“有客在,咤咤叱叱,景象何堪?”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日:“我言少教诲,蜷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
A.婴宁出场有何特点?
B.鬼母为何总是教训婴宁?
C.这里怎样刻画婴宁?
-
阅读《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
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A.全段五个层次,哪两个层次是概写?其余三个层次的着眼点各是什么?
B.这里写“天气”和“乌龙潭”的作用是什么?
C.作者为什么要写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
-
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那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人的呢?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无毫发私心了。怎么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呢?可知你心里时时有这个‘金玉’的念头。我一提,你怕我多心,故意儿着急,安心哄我。”
A.“金玉相对”指的是什么?宝黛为此吵架说明了什么?
B.从哪里可看出黛玉相信宝玉是爱自
己的?
C.从哪里可看出黛玉“爱得深,求得苛”的心理特点?
-
阅读《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于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映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A.本段文字采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B.说出枣树和天空的寓意。
C.本段文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或百步而后止
-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
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
-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
《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全书包括 ( )
- A.10篇“表”
- B.8篇“书”
- C.30篇“世家”
- D.70篇“列传”
- E.12篇“本纪”
-
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说:“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这“三事”指的是 ( )
- A.“抱定宗旨”
- B.“砥砺德行”
- C.“改良讲义”
- D.“敬爱师友”
- E.“添购书籍”
-
下列词作中的事物,具有作者自喻意味的有 ( )
- A.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
- B.柳永《八声甘州》中的“归舟”
- C.贺铸《鹧鸪天》中的“梧桐”
- D.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
- E.辛弃疾《摸鱼儿》中的“蛛网”
-
下列诗作,节奏、韵律最具音乐美的有 ( )
- A.《一句话》
- B.《再别康桥》
- C.《雨巷》
- D.《我愿是一条急流》
- E.《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在《先妣事略》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到的事情有 ( )
- A.母亲喝了民间避孕偏方,腿脚从此不便
- B.母亲尽管儿女拖累,还是“手中纫缀不辍”
- C.母亲让婢女团晒炉中炭屑再用
- D.母亲将娘家送来的珍馐糕点让大家享用
- E.母亲对子女教育极为严格
-
《哦,香雪》一文动人心弦的关键写作特点是 ( )
- A.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 B.用人物行为举止展示人物心灵
- C.典型事物的集中描写
- D.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深入揭示人物心灵
-
亨利?梭罗“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所体现的现代人文精神是 ( )
- A.以人为本,建设现代文明
- B.和而不同,多元协调发展
- C.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 D.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
-
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 )
- A.奔放雄奇
- B.沉郁顿挫
- C.平易晓畅
- D.清朗俊爽
-
“胡服骑射”的故事最早见于( )
- A.《史记》
- B.《后汉书》
- C.《战国策》
- D.《资治通鉴》
-
《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 ( )
- A.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孺人”是明清时用来封赠——以下职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名号。 ( )
- A.一品
- B.三品
- C.五品
- D.七品
-
《香市》作者在描述重兴香市冷落情景时着重写了“南洋武术班”,其手法是 ( )
- A.类比象征
- B.对比反衬
- C.以小见大
- D.侧面描写
-
《婴宁》中描写花的主要象征意义是( )
- A.绝世容颜
- B.自然天性
- C.狡黠心理
- D.社会规范
-
李白《行路难》中以借酒消愁来抒写心中痛苦的诗句是 ( )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下片中“闲愁最苦”的“闲愁”指的是 ( )
- A.佳期又误之愁
- B.蛾眉遭妒之愁
- C.斜阳烟柳之愁
- D.投闲置散之愁
-
《再别康桥》这首诗善于借比喻抒情,在这首诗中作者将“河畔的金柳”比喻成 ( )
- A.西天的云彩
- B.别离的笙箫
- C.夕阳中的新娘
- D.今晚的康桥
-
在《蚂蚁大战》中,特别关注的是( )
- A.两位武士的混战
- B.三位武士的混战
- C.四位武士的混战
- D.五位武士的混战
-
《哭小弟》中“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
- A.肖像描写
- B.语言描写
- C.心理描写
- D.细节描写
-
下列记叙文,作者在全文最后进行评议的是 ( )
- A.《张中丞传后叙》
- B.《先妣事略》
- C.《马伶传》
- D.《都江堰》
-
作者写《纪念傅雷》的主要用意是( )
- A.“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时间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
- B.“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
- C.“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
- D.“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
《吃饭》中运用的联想主要依据事物之间的 ( )
- A.对比性
- B.时间统一性
- C.相似性
- D.地点统一性
-
《秋兴八首(其一)》中最能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秋夜》中,在描写象征意象时运用的手法是 ( )
- A.拟人化
- B.欲扬先抑
- C.夸张法
- D.比喻法
-
下列《长恨歌》诗句中,移情于景的是( )
- 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C.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 D.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陌上桑》的情节和语言都体现出 ( )
- A.喜剧色彩
- B.悲剧色彩
- C.正剧色彩
- D.闹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