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课程与教学论2017年4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46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是罗杰斯先生他自已造就了这样一种无组织的自由气氛——如同人们允许彼此为所欲为那般自由。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大约25人)一起围着一张欠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又是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此后,举手更多了。教炳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1)材料体现的是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

    (2)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尝试对这种教学设计模式进行评析。

  2. 结合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试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展的六大趋势。

  3. 请结合实例说明随机访闻教学的基本环节。

  4. 简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

  5. 简述古巴和林肯提出的“第二代评价”的特点。

  6. 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7. 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8. 简述综合课程的涵义及开发策略。

  9. 下列关于中国课程教材改革走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正探索一种“均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
    • B.我国确立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
    • C.课程改革就是改教材
    • D.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要逐步与国际接轨
  10. 情境教学中,各种事件或闻题是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通过学生和教师对这些事件或问题的探究,建构出每一个主体对自己的意义。这种教学被称为()

    • A.随机访问教学
    • B.认知弹性教学
    • C.支架式教学
    • D.抛锚式教学
  11. 本质上受“解放理性”支配的课程评价取向是()

    • A.目标取向的评价
    • B.过程取向的评价
    • C.主体取向的评价
    • D.行为取向的评价
  12. 课程研究的方法论的未来走势是()

    • A.量的研究占主导
    • B.质的研究占主导
    • C.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整合
    • D.理论研究占主导
  13. 以“判断”作为评价本质的是()

    • A.第一代评价
    • B.第二代评价
    • C.第三代评价
    • D.第四代评价
  14. 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是()

    • A.效果评价
    • B.内在评价
    • C.内部人员评价
    • D.外部人员评价
  15. 在课程创生取向的视野中,教学设计的主体是()

    • A.专家
    • B.教师
    • C.学生
    • D.教师和学生
  16.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教育过程。此处的“教育”指的是()

    • A.知识教育
    • B.体育教育
    • C.道德教育
    • D.劳动教育
  17. 下列关于帕里斯的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课程变革是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组织程序
    • B.教师的课程实践总是基于其对特殊情境的知觉而发生变化
    • C.教学是对所有人都共同的静态的真理
    • D.教师是课程知识的接受者
  18. 当教师按原先的计划来执行课程变革的时候,课程实施是成功的。这种取向被视为()

    • A.忠实取向
    • B.适应取向
    • C.创生取向
    • D.学生本位取向
  19. “伴随具体内容的学习而形成的对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过程本身的情感、态度”,被称为()

    • A.主学习
    • B.副学习
    • C.附带学习
    • D.相关学习
  20. 源于同步学习又回归同步学习的是()

    • A.能力分组
    • B.提示教学
    • C.分组学习
    • D.个别学习
  21. 学生们可以从政治的、经济的、地理的和历史的角度探讨英国与欧盟关系的问题,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 A.学科课程
    • B.经验课程
    • C.分科课程
    • D.综合课程
  22. 主张从,儿童的乡土周围生活及其直观范围里去寻求知识的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 B.经验课程
    • C.分科课程
    • D.综合课程
  23. 提出“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 A.桂威
    • B.裴斯泰洛齐
    • C.赫尔巴特
    • D.罗杰斯
  24. 以下不属于课程要素的是()

    • A.概念
    • B.目标
    • C.方法
    • D.价值观
  25. 在现今,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依然将其作为课程主要内容的是()

    • A.儿童经验
    • B.学科知识
    • C.社会经验
    • D.儿童生活
  26. “学生将通过陈述而证明已掌握了五个逗号规则的知识,并能在逗号被删除的句子中正确插入逗号。”这种教学目标的表述属于()

    • A.行为目标
    • B.普遍性目标
    • C.生成性目标
    • D.表现性目标
  27. 课程开发以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为基点、强调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的优先性,此种课程观是()

    • A.儿童中心课程
    • B.学科中心课程
    • C.社会中心课程
    • D.知识中心课程
  28. 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是()

    • A.墨示
    • B.示范
    • C.展示
    • D.疆述
  29. 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条件反应”和()

    • A.“积极强化”
    • B.“消极强化”
    • C.“实物强化”
    • D.“奖励强化”
  30. 下列属于行为控制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是()

    • A.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
    • B.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 C.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设计模式
    • D.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31. 学习过“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儿童,通过学习“菱形”这一概念,知道了“菱形是四条边一样长的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

    • A.上位学习
    • B.下位学习
    • C.并列结合学习
    • D.总结学习
  32. 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D.《学记》
  33. 儿童生来就有好奇心,随着后天经验的增长,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越是从中得到满足,这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

    • A.成功驱力
    • B.自我提高驱力
    • C.附属驱力
    • D.认知驱力
  34. 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 A.技术兴趣
    • B.解放兴趣
    • C.实践兴趣
    • D.价值兴趣
  35.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 B.卢梭
    • C.裴斯泰洛齐
    • D.拉特克
  36.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 A.博比特
    • B.查特斯
    • C.泰勒
    • D.泰罗
  37. “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

    • A.观察
    • B.审议
    • C.实践
    • D.规定
  38. 被认为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 A.《课程》
    • B.《课程编制的原理》
    • C.《怎样编制课程》
    • D.《儿童与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