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2016年10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411)
-
教授小学生学习数学规则时,经常以发现学习的方式进行引导,试分析并举例说明该学习方式。
-
试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特点。
-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
培养初步空间观念的基本教学策略有哪些?
-
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一点估算”?
-
哪些数学内容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来学习?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正在实现哪些转变?
-
运算定律
-
图式想像
-
教学过程
-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
-
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有()
- A.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 B.采用列表图示等方法,直观地显示等量关系,以便学生分析
- C.根据已学过的公式寻找等量关系
- D.根据四则运算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 E.记忆规律
-
下列例子中体现了小学生头脑中的日常用语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是()
- A.垂线只指铅垂位置
- B.“角”是一个尖尖的点
- C.三角形的底就是最下面的一条边
- D.方块就是正方形
- E.圆形会滚动
-
把算术数(即非负整数)分为“整数、自然数、质数”等小类属于()
- A.违反了概念的分类标准
- B.分类越级
- C.分类准确
- D.分类有层次
- E.分类合适
-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归因有()
- A.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 B.口算不熟、笔算不准
- C.感知粗略
- D.注意不稳定
- E.题目太难
-
下面例子属于抽象思维的有()
- A.从打开的折扇图认识“角”
- B.从画面上5只小鸭和3只小鸭,认识“5>3”
- C.从“4+2=2+4”,得出“a+b=b+a”
- D.由画面上3个人,3群人,认识数字“3”
- E.摆小棒计算“4+2”
-
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有()
- A.导向的功能
- B.反馈的功能
- C.激励的功能
- D.改进的功能
- E.分类的功能
-
小学数学想像的表现形式有()
- A.图形想像
- B.图式想像
- C.再造性想像
- D.创造性想像
- E.发散思维
-
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
- A.定向阶段
- B.单个动作阶段
- C.连续动作阶段
- D.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
- E.自动化阶段
-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有()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 B.数学教材与数学科学系统之间的矛盾
- C.学习主体(学生)与客体(教材)之间的矛盾
- D.学习主体与教育评价之间的矛盾
- E.学习者之间的矛盾
-
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
- 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B.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 C.加大教学密度
- D.提高教学效率
- E.提高教师素质
-
要实现知识的正迁移,须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
- A.可辨性
- B.中立性
- C.稳定性
- D.灵活性
- E.抽象性
-
下列学习属于同化过程的是()
- A.从两位数乘法到三位数乘法
- B.从两位数除法到三位数除法
- C.“除尽”概念的逐步扩大
- D.数概念的丰富
- E.六年级学习负数的概念
-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名称有()
- A.算学
- B.算术
- C.算理
- D.数数
- E.数学
-
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有()
- A.比较
- B.分析
- C.综合
- D.抽象
- E.概括
-
数学的抽象性体现在它只保留了量的()
- A.关系
- B.空间形式
- C.样态
- D.规律
- E.文字
-
学生看到有关图形、实物或模型,能初步认识其外形,说出名称的几何认识层次是()
- A.直观认识
- B.初步认识
- C.认识
- D.掌握
-
“小张有8个苹果,梨比苹果多2个,小张有几个梨?”这道应用题的叙述形式是()
- A.顺向
- B.逆向
- C.正叙
- D.倒叙
-
如果一个算式中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种规定属于()
- A.运算定律
- B.运算性质
- C.计算法则
- D.运算顺序
-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相互排斥,并且它们外延相加之和等于邻近的种概念,这两个概念属于()
- A.包含关系
- B.交叉关系
- C.对立关系
- D.矛盾关系
-
现代心理学将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归结为()
- A.操作系统
- B.动力系统
- C.综合系统
- D.复杂系统
-
高斯在计算1+2+3+…+100时根据数目的特征,首位相加,直接得出5050的结果,这种思维是()
- A.创造性思维
- B.再造性思维
- C.集中思维
- D.观察思维
-
“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了3倍,分母也缩小了3倍,分数值不变”这一判断属于()
- A.复合判断
- B.简单判断
- C.单称判断
- D.否定判断
-
理解新知识时的设问其目的在于()
- A.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B.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C.巩固知识
- D.加深理解知识
-
小学生平时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 A.显示性考评
- B.分段考评
- C.预示性考评
- D.升级考评
-
提出了学习过程的环状模式的学者是()
- A.加涅
- B.列昂节夫
- C.皮亚杰
- D.奥苏伯尔
-
总括同化通常需要进行()
- A.分类
- B.判断
- C.归纳推理
- D.分析综合
-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内部的主要要素至少有()
- A.两个
- B.三个
- C.五个
- D.六个
-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
- A.“是什么”的知识
- B.“为什么”的知识
- C.“怎么样”的知识
- D.“怎么办”的知识
-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哪种思维为主? ()
- A.直观的形象思维
- B.精妙的创新思维
- C.深刻的批判思维
- D.抽象的逻辑思维
-
教材编排要突出重点,小学计算方面应突出()
- A.计算方法
- B.运算定律
- C.计算法则
- D.计算结果
-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选择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
- A.最前沿知识
- B.最基础的知识
- C.最新知识
- D.最初步的知识
-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始于()
- A.20世纪60年代
- B.20世纪70年代
- C.20世纪8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
5世纪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
- A.第五位
- B.第六位
- C.第七位
- D.第八位
-
欧几里得在前人的基础上写下了()
- A.《周髀算经》
- B.《几何原本》
- C.《九章算术》
- D.《笔算数学》
-
变量数学起点于()
- A.塔利斯对命题的证明
- B.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建立
- C.罗巴契夫的非欧几何的出现
- D.阿贝耳对近代数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