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2009年10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411)
-
以测量直角的教学为例,说明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操作技能。
-
试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
试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简述贯彻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功能有哪些?
-
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
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哪些数学能力?
-
数学概念
-
数学思维
-
教学过程
-
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主要包括( )
- A.逻辑思维能力
- B.设计教案的能力
- C.语言表达能力
- D.板书能力
- E.演示教具和指导学具操作能力
-
空间观念
-
应用题的特点主要有( )
- A.直观性
- B.思想性
- C.实践性
- D.科学性
- E.综合性
-
影响数学概念学习的主要内部因素有( )
- A.迁移能力
- B.认知结构
- C.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
- D.思维的抽象性
- E.抽象概括能力
-
计算教学内容的范围包括( )
- A.加减法以三四位数为主
- B.乘除法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为主
- C.四则混合运算以两三步的为主
- D.珠算只学加减法
- E.分数四则运算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为主
-
下面关于逻辑思维正确的表述是( )
- A.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 B.逻辑思维是确定的
- C.逻辑思维是发散性的
- D.逻辑思维是有根有据的
- E.逻辑思维是有条有理的
-
坚强的学习意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A.意志的灵活性
- B.意志的坚定性
- C.意志的自制力
- D.意志的果断性
- E.意志的坚韧性
-
教学评价的特点是( )
- A.客观性
- B.规定性
- C.系统性
- D.科学性
- E.综合性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原则包括( )
- A.教学目标具体化
- B.暴露认知建构过程
- C.信息交流多向性
- D.教学方法整体优化
- E.信息反馈调控原则
-
关于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正确的说法是( )
- A.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是同一个概念
- B.测量是用数目对资料进行描述
- C.评价是对价值的测定
- D.测量是一种量的表示
- E.评价质与量并重,主客观兼容
-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要素包括( )
- A.教师
- B.教室
- C.教学内容
- D.教学方法
- E.学生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正在实现的三个转变是( )
- A.从以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
- B.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 C.从重视题海战术到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
- D.从只重视学习结果到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
- E.从只研究教法到既重视教法又重视学法
-
概念同化的方式主要有( )
- A.类属同化
- B.总括同化
- C.正向同化
- D.并列同化
- E.负向同化
-
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主要包括(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逻辑运算阶段
- E.形式运算阶段
-
广义的教材包括( )
- A.教科书
- B.练习册
- C.教学挂图
- D.教学软件
- E.音像材料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使用了( )
- A.出入相补原理
- B.极限思想
- C.解方程思想
- D.代数思想
-
从所求问题出发而推至已知条件的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 )
- A.分析法
- B.综合法
- C.分析综合法
- D.比较法
-
数学的发生和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有( )
- A.萌芽时期
- B.初等数学时期
- C.变量数学时期
- D.现代数学时期
- E.近代数学时期
-
早在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中就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 )
- A.以空间观念为中心
- B.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中心
- C.以思想品德为中心
- D.以四则运算能力为中心
-
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 A.概念的引入
- B.概念的理解
- C.概念的巩固
- D.概念的深化
-
数学思维的核心是( )
- A.直觉思维
- B.直观思维
- C.形象思维
- D.逻辑思维
-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因素是( )
- A.学习情感
- B.学习动机
- C.学习条件
- D.学习意志
-
教学评价的数量化原则主张评价应尽可能( )
- A.定量
- B.定性
- C.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 D.以上都不对
-
关于自学辅导课的基本结构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 A.基本训练——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独立练习——布置作业
- B.基本训练——提出课题——自学——讨论并解答疑难——整理小结——巩固联系
- C.基本训练——新课——练习——阅读——布置作业
- D.基本训练——进行新课——布置作业——独立练习
-
幻灯开始进入教育领域是在( )
- A.19世纪90年代
- B.20世纪初
- C.20世纪20年代
- D.20世纪30年代
-
确定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是( )
- A.教育思想
- B.教育目的
- C.教学内容
- D.启发式
-
谈话法的精髓是( )
- A.认真倾听学生回答
- B.突出重点
- C.面向全体学生
- D.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
知识和技能巩固的首要前提是( )
- A.理解
- B.熟悉
- C.掌握
- D.了解
-
奥苏伯尔和______于1969年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模式。( )
- A.弗赖登塔尔
- B.舍费尔德
- C.波利亚
- D.鲁滨逊
-
下列不属于小学生数学迁移特点的是( )
- A.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较易
- B.实现数学思考方法的迁移较难
- C.易受狭隘的思维定势的干扰
- D.学习的概括化程度较高
-
1986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举行“90年代的中小学数学”专题讨论会,会上提出的重要问题是( )
- A.大众数学
- B.回到基础
- C.问题解决
- D.精英教育
-
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叫做( )
- A.概念
- B.命题
- C.定理
- D.公式
-
课程内容的载体是( )
- A.教学目标
- B.教学计划
- C.教学大纲
- D.教材
-
下列哪项不是小学数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
- A.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须的最基础数学知识
- B.适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 C.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 D.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制和小学课程计划
-
我国建国以后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 )
- A.《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 B.《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 C.《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 D.《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