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7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40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李吉林老师在对情景教学的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大量观察。在她所作的记述中有这样几句话:“客观的教学情景——环环引人入胜,儿童进入情景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了入胜的情景。他们发自内心地微笑,忍不住地哭泣,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的感受、见解……都使儿童的学习动机得以强化。”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李吉林老师在对情景教学的研究过程中采用的观察法属于哪一种教育观察法组合模式?

    (2)这种观察法组合模式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 试述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3. 访谈调查法有哪些缺点?

  4. 某组学生某次测验成绩如下,求它们的方差和标准差。(保留整数)88,78,78,89,98,65,77

  5. 简述教育理论研究的特点。

  6. 简述文献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7. 简述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8. 教育研究课题有哪几个主要来源?

  9. 约定性定义

  10. 平均差

  11. 无关变量

  12.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研究人员的基本修养不包括()。

    • A.敬业精神
    • B.毅力和勇气
    • C.专业科研素质
    • D.知识结构
  13. 假设

  14. 一般说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价值更多地表现为()。

    • A.直接指导实践价值
    • B.学术价值
    • C.提高经济效益的价值
    • D.直接指导决策的价值
  15. 教育测量中常用的主观反应测量法是()。

    • A.二次量化法
    • B.推理测验法
    • C.投射法和自陈量表法
    • D.问题解决法
  16. 在大样本随机抽样过程中,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或个体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每隔一定个数等距离地抽取样本的方法是()。

    • A.随机抽样
    • B.系统抽样
    • C.分层随机抽样
    • D.整群抽样
  17. 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看,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且后者仅仅是前者的一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

    • A.对立关系
    • B.同一关系
    • C.真包含关系
    • D.交叉关系
  18. 下列哪种统计量数描述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 A.平均差
    • B.标准差
    • C.全距
    • D.算术平均数
  19. 在教育实验中,由于实验主试被告知被试具有较大发展可能性,对被试产生积极鼓励的心理态度,从而影响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归因分析。实验主试的这种负心理效应被称为()。

    • A.霍桑效应
    • B.期望效应
    • C.晕轮效应
    • D.约翰·亨利效应
  20. 下列属于文献整理方法的是()。

    • A.辩证分析法
    • B.“滚雪球”法
    • C.外审法
    • D.写读书摘记
  21. 描述研究属于下列哪一类教育科研成果()。

    • A.关于教育事实的研究报告
    • B.关于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
    • C.综合性研究成果
    • D.学术论文
  22. 按照统一设计的要求和访谈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规定标准进行回答的访谈调查是()。

    • A.结构性访谈
    • B.非结构性访谈
    • C.一次性访谈
    • D.重复性访淡
  23. 自陈量表和投射技术主要用于()。

    • A.成就测验
    • B.智力测验
    • C.能力倾向测验
    • D.人格测验
  24. “关于现阶段小学生理想状况的调查”属于()。

    • A.抽样调查
    • B.常模调查
    • C.比较调查
    • D.综合调查
  25. 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的观察是()。

    • A.参与观察法
    • B.非参与观察法
    • C.自然观察法
    • D.实验观察法
  26. 在调查问卷中,对选择某种答案的人再次提供进一步的问题和分析答案。这种问题答案的设计方法被称为()。

    • A.是否式
    • B.量表式
    • C.表格式
    • D.后续式
  27. 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观察要求,或仅有一个大致的观察范围和内容,没有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指标体系,观察时依据观察目的,按观察者的理解有选择地记录观察结果。这是()。

    • A.间接观察法
    • B.直接观察法
    • C.有结构观察法
    • D.无结构观察法
  28. 教育科学研究一要“求真”,二要()。

    • A.求变
    • B.求提升
    • C.求善
    • D.求效率
  29. 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的合理性做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断属于发现问题的()。

    • A.探究与体察的策略
    • B.类比与移植的策略
    • C.变换思维角度的策略
    • D.怀疑的策略
  30. 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而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假设是()。

    • A.描述性假设
    • B.解释性假设
    • C.预测性假设
    • D.归纳性假设
  31. 研究者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变革教育现象的物质活动能力是()。

    • A.动手实践能力
    • B.评价分析能力
    • C.发现创新能力
    • D.活动定向能力
  32. 进一步研究他人已经提出的问题,在他人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有深度或广度的课题是()。

    • A.再生性课题
    • B.热门性课题
    • C.创见性课题
    • D.承续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