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2012年4月自考真题答案
-
朱某于2010年11月被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为县教育局局长。2011年4月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免去朱 某县教育局总支书记和教育局局长的职务。朱某对县党委的决定不服,欲诉诸法律解决。问:(1)朱某与县教育局之间是否存在行政法律关系?(2分)为什么?(3分)(2)朱某与县委之间的问题能否适用行政法解决?(1分)为什么?(4分)
-
李某为某村村民,于2007年8月未经任何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便在自家住宅旁的空地上又建了一座新房,且占用了部分耕地。2009年5月经群众举报,乡政府派相关的农村建房用地管理人员对李某的建房进行勘察,认定李某未经过农村土地管理机关的批准擅自建房,属于违法建筑行为,并根据有关规定限令李某七天内自行拆除上述违法建筑物。期间,李某没有向县农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复议,也没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后乡政府提请人民法院对李某的违法建筑实施了强制拆除。但李某在此期间并没有收到任何有关强制拆除的决定书和告知书。在强制拆除过程中,邻居王某发现上个月刚丢失的自行车就放在李某家中,但在拆除的过程中被损坏。王某要求李某赔偿,李某主张由拆除部门承担赔偿。于是李某以乡政府的强制拆除行为违法为由提起行政诉讼,并要求对房屋,以及在拆除过程中所损坏的自行车、电视机等财物给予行政赔偿。问:(1)本案中,乡政府的强制拆除行为合法吗?(2分)法院应该如何判决?(3分)(2)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李某的行政赔偿请求是否能得到满足?(2分)为什么? (3分)
-
试述行政法治原则的主要要求。
-
简述即时强制的概念及种类。
-
简述不能作为行政诉讼定案根据的证据采用规则。
-
简述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行政复议机关
-
行政诉讼被告
-
间接强制
-
行政行为的拘束力
-
当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企业或事业法人在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时,他们的法律地位体现为( )
- A.具有与行政主体相同的法律地位
- B.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职权
- C.对其所行使的行政职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 D.在不行使行政职能时也享有行政权
- E.具有行政诉讼被告的主体资格
-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
在我国行政征收的类型有( )
- A.税收
- B.排污费
- C.机场建设费
- D.五险一金
- E.滞纳金
-
在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有( )
- A.国务院
- B.国务院各部委
-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D.较大市人民政府
- E.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
-
行政救济的种类有( )
- A.行政复议
- B.行政诉讼
- C.行政赔偿
- D.行政补偿
- E.信访制度
-
行政行为的特征有( )
- A.服务性
- B.从属法律性
- C.裁量性
- D.单方性
- E.强制性
-
关于行政许可,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 B.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 C.行政许可要符合比例原则
- D.任何规范性文件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 E.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可以自主转让
-
在我国,间接行政强制的种类有( )
- A.警告
- B.罚金
- C.执行罚
- D.代执行
- E.抵缴
-
下列属于不可诉的行政行为有( )
- A.行政处分
- B.行政处罚
- C.行政调解
- D.行政仲裁
- E.行政合同
-
在受到执法人员的不利处理时,行政相对人享有( )
- A.陈述申辩权
- B.知情权
- C.拒绝处分权
- D.申诉权
- E.请求赔偿权
-
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其一审管辖法院是( )
- A.基层人民法院
- B.中级人民法院
- C.高级人民法院
- D.专门人民法院
-
行政关系主要包括( )
- A.行政管理关系
- B.企业、法人等组织的内部行政管理关系
- C.内部行政关系
- D.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 E.行政救济关系
-
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 )
- A.优益权
- B.受偿权
- C.豁免权
- D.处置权
-
对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 )
- A.改变
- B.撤销
- C.改变和撤销
- D.确认无效
-
在下列情形中,应列入行政赔偿范围的是( )
- A.某高压电设置不当致人死亡
- B.某公安机关将某人错误拘捕10天
- C.某镇政府征收500亩农田
- D.某执法人员执法中将小商贩打伤
-
对行政裁判案件的执行,原则上由( )
- A.基层人民法院受理
- B.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 C.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
- D.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
-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是指( )
- A.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 B.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 C.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 D.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
行政诉讼变更判决适用于( )
- A.行政许可显失公正
- B.行政裁决显失公正
- C.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 D.行政强制显失公正
-
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
- A.全国人大
- B.全国人大常委会
- C.国务院
- D.各部委
-
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 )
- A.检察监督原则
- B.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 C.司法审查原则
- D.独立审判原则
-
行政补偿的产生是因为( )
- A.合法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 B.不当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 C.违法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 D.过错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
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将被( )
- A.开除
- B.辞退
- C.惩戒
- D.调离
-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后,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是( )
- A.30日内
- B.60日内
- C.90日内
- D.180日内
-
在我国,行政监察的对象是( )
- A.公民、法人和组织
-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 C.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 D.涉嫌违法犯罪的组织或者个人
-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是( )
- A.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可诉
- B.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成立
- C.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合理
- D.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
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应当予以( )
- A.变更
- B.重做
- C.撤销
- D.维持
-
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 )
- A.地方人民政府作出解释或裁决
- B.部委作出解释或裁决
- C.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裁决
- D.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或裁决
-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这种权属纠纷解决方式属于( )
- A.行政调解
- B.行政裁决
- C.行政仲裁
- D.行政处分
-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上诉期限是( )
- A.10日
- B.15日
- C.30日
- D.60日
-
下列属于授益性行政行为的是( )
- A.行政确认
- B.行政给付
- C.行政复议
- D.行政征收
-
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 )
- A.民主集中制
- B.集体负责制
- C.合议制
- D.首长负责制